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忽然想到一件事情, 前一陣子去桃園的Sa'owac部落, 認識他們阿美族的生活型態, 回過頭來想想,那正是台灣的生態村, 像這種生態村,可以說是對主流社會(資本主義與漢民族)所面臨的問題 ─ 「青年失業、人口老齡化、糧食自給率、環境正義、老人福利的財政預算、  多元文化、原住民文化傳承、家庭功能(教、養)維繫等等。」─ 提供非常不一樣的解決辦法視角。 現在社會面臨的幾個問題, 在青年失業部分(這是全球化現象而非僅有台灣),除了失業, 還可以找出「青年工作貧民」(Working Poor)與「喪志青年」, 一方面有勞動派遣(企業可以藉派遣公司節省成本), 譬如,青年勞工受到企業與派遣公司的層層剝削, 這是青年工作貧民(窮忙族)的部分, 還有一直被拒斥在就業市場之外的喪志青年。 另外一些部分可以歸因於人口老齡化, 而各國又推出延退方案想解決龐大的退休金赤字, 使得青年進入就業市場的難度提高, 生態村在這部分至少有兩個解決途徑: 第一,在金融危機時,農村吸收了都市生活困阨之青壯年的生活問題, 類似歐美生態村、Amis Sa'owac,或亞洲的小農革命的農民,都有這種吸引力, 尤其當農業被汙名化的問題經過平反、土地正義得到重視與提倡, 青年就更容易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 連帶也就解決諸多因青年失業、窮忙、無業所會產生的社會問題。 (這些全球性的社會問題被以新聞形式報出來的很多,  有自殘自殺、酗酒吸毒、傷害父母等等,在最近的茉莉花革命浪潮也扮演重要角色。) 第二,以Sa'owac為例,他們組成份子正是65歲以上的老人, 如果老人能掌握這些生產知識,田園般的退休生活也不成甚麼問題, 還能有多餘的產出可以照顧在都市上班上學的兒孫, 連帶地也不需要龐大的老人津貼,因為他們可以自給自足, 從而擺脫「老人是社會負擔」的這種說法。 糧食自給率、環境正義的問題大概不用多說, Sa'owac的生產方式跟環境結合得非常完美,因為Amis是河岸、海岸文明, 附上之前去部落回來打的心得: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saved&&note_id=189301891084728 他們除了用各種豐富的知識與大自然共處(有良好滯洪效果的生產方式), 還能有多餘的產出給兒孫吃,甚至賣出去。 多元文化則是指他們的生活方式對都市(資本主義)文明與中華民族, 有另外一種啟發,若長時間生活在這種單一生活的想像(城市生活)裡頭, 當環境變遷來到某個階段,我們可能不懂得如何與自然相處、就地取材, 在去年跟今年的氣候狀況來看,突破這種單一生活的想像又更迫切。 原住民文化傳承則是指他們的需要, 原住民與日本殖民政府之間的和平關係, 是兩造之間打打殺殺所產出的條約、協定所賦予的, 二次大戰後國家來台, 沒有當然理由可以接收原住民族的土地與統治他們, 而主流社會給他們的汙名標籤, 還有各種合法不正當的法律關係(東發條例), 不只不利於他們的生存權利, 也自己放棄用軟實力站在國際舞台前端的權利, (若台灣主流族群與原住民族相處平等,則台灣對世界各國的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 當然,在這個部分最重要的, 還是原住民文化傳承、情感交流、生存的實質權利。 除了上述的,隨著窮忙族越來越多、科技業的責任制被濫用, 家庭功能也成了一個現代社會的重大問題, 這些問題包括霸凌與被霸凌、邊緣化與被邊緣化等等。 而且家庭組成越來越不易, 就算生了小孩,有錢養還不一定有時間教(相處), 但是這種田園(生態村)生活則提供了教、養兼具的可能, 更別說這個還稱不上生態村,因為Sa'owac的規模甚至比生態村還小。 心得那邊也提到這種多層次自治,是由Elinor Ostrom所肯定的, 可以彌補大規模之二元統治與被治關係的不足, 或許也是在表達,人們有更多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權利。 我們去的時候,盧建銘教授、藝術家許淑真都在那邊,給了我們不少指導。 我覺得Sa'owac的形式真的很不錯,有興趣可以點網址, 或者針對心得內容給一些批判也很感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23.183
Waitingchen:D大新年快樂呀!大年初一就來板上po認真好文 推一個! 02/03 05:59
Dranoel:啊啊 板主新年快樂XD 02/03 17:02
※ 編輯: Dranoel 來自: 114.44.18.173 (02/03 18:02)
Dukedream:推認真文~ 02/05 16:22
AllenSue:好文推~ 02/07 08:41
cd81:啪啪啪~ 02/08 23:23
huck:推 02/09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