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轉錄自 立報 http://lihpao.shu.edu.tw/news/in_p1.php?art_id=24735 美國大選與環境政治(上) 更新時間:2008-10-06 22:39:07 記者∕作者:倪世傑 圖為歐巴馬出席維吉尼亞州的競選活動。歐巴馬上台,被視為美國簽署京都議定書的希 望。(圖/路透) 去年澳大利亞工黨再次執政,曾留學台灣師範大學的總理陸克文,強調將改變自由黨與國 家黨聯合執政階段的反環保立場,在就職後立即簽署京都議定書,結束了自由黨前總理霍 華德對《京都議定書》長達11年的抵制。在西方工業民主國家中,就只剩美國政府仍在負 隅頑抗。這一次美國總統大選,或許是一個轉機,簽署京都議定書是民主黨籍歐巴馬的政 見,緊抓保守派選票的共和黨候選人馬侃,則想方設法強調他的保守派立場,甚至還拉了 一位與油氣業者關係密切的阿拉斯加州長培琳當競選搭檔。 美國聯邦憲法規定:「總統享有締約權;唯其所締結之國際條約,需有國會參議院之建議 與同意,經參議院2/3多數通過,才能夠批准條約。」業經批准生效的條約如果屬於不能 自動執行者,則讓需國會立法,能夠在美國國內執行。2008年11月4日,總統大選的同一 天,同時進行聯邦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和參議院中33個席位的換屆選舉。換言之,假如 是馬侃勝選,在總統無意願簽訂京都議定書的前提下,至少又是拖過4年;但若是歐巴馬 勝選,除非他也私學些「競選承諾不一定要兌現」的遠哲式渾話,否則必然要在最短時間 內代表美國簽署,而且,情勢對民主黨是有利的。 此次參議院改選,將選舉產生涉及全美33個州和35個聯邦參議員席位。37名民主黨聯邦參 議員、26名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和2名無黨派獨立人士聯邦參議員不參加此次參議院改選。 民主黨只要拿下改選35席中的14名,即可在總數100席的聯邦參議院中過半,創造批准京 都議定書的有利條件。此外,小布希窮兵黷武的外交政策以及執政期間內爆發的次貸、次 房風暴,亦會在當程度上反應在聯邦眾議院的選舉上,2009年民主黨可望在總統、國會兩 院都佔有多數,但受限於美國政黨黨紀薄弱的影響,即使歐巴馬勝選,美國政府是否能在 政治條件較佳的情況下簽署京都議定書,仍在未定之天。 為何在假設歐巴馬執政、民主黨在聯邦參議院居多數的情況下,對美國簽署京都議定書的 未來仍不表樂觀,仍有其深層的政治與社會氛圍。廣被台灣學者援引的審議民主理論學者 ,同時也是一位鑽研生態政治學的美國政治學者澤葉克(John Dryzek)在5年前曾謂:曾 幾何時,最為環保先鋒的美國,竟已是遙遠的歷史。 自1960-70年代新社會運動與民權運動的風潮後,美國政府對環境政策開始往保守的一方 傾斜。緊接著冷戰的消亡,1992年於巴西里約召開第一屆聯合國地球高峰會,這觸動了美 國保守派民間社團與政治的神經,他們認為,這一股國際環境保護風潮,會直接影響美國 的國家主權獨立性及其被其他國家視為霸權的經濟力量。的確,老布希並未贏得1992年的 總統大選,但共和黨卻在1994年拿下眾議院的多數,並持續對相關國際性的環境規範、公 約抱持排斥的立場。這股傾向一直持續到2006年美國期中選舉前都是如此,尤其在911事 件後更形嚴重。 隱藏在共和黨身後的,是一股反環保的社會意識滲透工程,其操刀手都是學有專精的學者 專家,在他們十餘年來的鼓吹與策動下,組織了一場支持自由市場、反對共產主義、反對 環境保育的一場保守主義革命。 http://lihpao.shu.edu.tw/news/in_p1.php?art_id=24938 美國大選與環境政治(下) 更新時間:2008-10-13 22:27:10 記者∕作者:倪世傑 說得白話些,美國的保守派運動是亦步亦趨地跟在進步運動的腳步後對著幹的。他們反對 1960年代的一切新社會運動:民權運動、反戰運動、消費者權利運動以及婦權運動,就更 不消說冷戰下美國政界與主流學界視之為仇寇幽靈的社會主義運動了。 學者梅耶與史塔根博格(David Meyer and Suzanne Staggenborg)歸納出保守派運動出 擊的三個條件:首先,某一進步運動展現出成功的聲勢;第二、某一進步運動的目標會損 害某些群體的利益;最後,擁有政治上的盟友,並會給予支持。從環境運動來看,1990年 代國際追求環境保育的呼聲極高,形成了環保運動外在有利的條件,而這會傷害包括自由 貿易所助長的無止境開發的全球現代化、市場化的發展前景,在後冷戰時期環保的「綠色 恐怖」很快填補了蘇聯東歐傾倒下的「紅色威脅」;之後,1994年共和黨在聯邦眾議院的 多數一直持續到2006年,期間再加上小布希總統統治的6年,這12年共和黨分別在聯邦政 府行政與立法長期主政期,為反環保保守主義運動提供了相當的養分。環保人士高喊物種 多樣性的喪失、全球氣候變遷,並呼籲已開發國家民眾必須改變過去生活方式的種種呼聲 ,對美國保守派民眾而言無疑是相當刺耳的,他們最常抱持的論點,就是美國經濟的成就 無與倫比,因此他們要繼續捍衛這一套「美國人固有的生活方式」(American way of life)。 除了繼續保守地捍衛過去的生活方式,保守派繼續採用「懷疑論」的攻擊態度,突襲環保 人士、環境科學家以及對環保較友善的政策制定者。由於美國高度依賴於提供各種數據以 佐證環保訴求的專家,環保議題變成專業間的論辯,因此,懷疑論者往往在「科學論據」 上與環保專家展開猛列的攻防,而集中的焦點就在於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氣候變遷是否發 生、臭氧層破洞的起因、生態系的承受程度、自然資源是否衰竭這幾起事件上,直接了當 的表示以上這一切的存在存有疑義。既然存有疑義,那源頭就是環保的科研出了問題,因 此,提出質疑環境科學研究的「科學戰」,也是一條重要的戰線,甚至直接以「垃圾科學 」(junk science)稱之。 另外一條戰線在對當前經濟秩序的辯護。反環保人士常指出,全球化不僅讓先進國家持續 富裕,就連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所得也出現了實質成長。這條戰線背後隱含了環保規則的無 用化以及財團對環境破壞的除罪化。最後,保守派認為現代性以及西方文明,都會因環保 運動的訴求遭受威脅。 顯而易見的,美國共和黨籍的競選搭檔是站在保守主義這一邊的,無論就信仰、經濟以及 政治上的意識形態。甚至,副總統候選人培琳還幫總統候選人馬侃爭取到更多保守派運動 人士的支持,認為副總統候選人似乎更具備競選總統的資格。 但狀況些許有了改變的跡象,而且就在全球暖化這一個議題上。培琳在過去兩年間,一再 表示,「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無關」、「我可不是高爾(Al Gore),那個將一切問題歸 諸於人類活動的前景黯淡的環保人士」,但培琳在上個月的態度已趨和緩,她終於鬆口表 示,人類活動造成了當前的氣候變遷。這究竟意味著什麼?是向「現實」低頭?還是自覺 要爭取更多的選票、就必須在一些問題上表達更「開明」的意見?還是,美國部分財團已 經開始瞄準全球氣候變遷下的市場商機?唯一不會存疑的是,美國共和黨與保守派運動, 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其軍容之壯盛,恐怕將是全球進步政治一股不可忽視的逆流。 (政治大學政治所博士生) -- http://cd81.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9.13.72.197 ※ 編輯: cd81 來自: 129.13.72.197 (10/18 10:45) cd81:轉錄至看板 IA 10/18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