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e-info.org.tw/node/30705 網頁有詳細表格比較 請點連結閱讀 文頭: 作者:蕭戎(靜宜生態所研究生) 內文: 近半年以來,2008年總統選舉議題佔盡媒體版面,並吸引社會大眾高度關注,但令人費解 的是,議題內容總是在枝微末節的候選人參訪行程,與互相放話、嘲諷中打轉,彷彿這場 選舉的基礎僅是建立在對藍或綠、馬英九或謝長廷的膚淺好惡上,而始終與候選人的政策 牛肉無關。而筆者檢視候選人競選網站上所公佈的政見內容,也驚訝地發現這兩組看似水 火不容的候選人,其在對政見的輕忽態度上倒是有志一同-而其實這正反映著候選人們對 於競逐大位的看重,遠勝於對選民及國家的思考與承諾。 以近年來逐漸引起社會關注的環境議題為例,筆者針對兩組候選人所提出的環境政策進行 列表和比較(圖1~4),其中在候選人們著墨最多的全球暖化議題方面,雖然兩方皆提出 數種二氧化碳減量方案,但對於使台灣成為每人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大國的高耗能產業,卻 提不出明確的因應策略,並要民眾在沒有相關資料的情況下,相信自己在空中所畫下的「 二十年內降低排放量」的大餅。此外,兩陣營在政見中皆信誓旦旦地說要推動溫室氣體減 量法案,卻無法解釋為何減量法在執政優勢或立院席次優勢下,在多國簽訂京都議定書數 年後才推出「草案」,而送立院審查兩年至今仍未通過,顯得格外諷刺。 而在同樣攸關永續發展的國土規劃與復育方面,內容亦是乏善可陳,對於影響環境承載甚 巨的人口、區域及交通發展議題上皆缺乏具有創見的規劃與回應;對具有爭議的公共建設 議題如蘇花高、樂生療養院及湖山水庫則隻字未提,也未論及作為一個民主國家應重視的 民眾參與及資訊公開政策。整體看下來,雖然謝陣營兩萬多字的永續政策白皮書比起馬陣 營不到3千字的網頁內容,感覺上較有誠意,但實際上雙方的論述都過於粗糙、存在太多 令人疑惑的空白,嚴格說起來,這些內容比較像是某某單位的計畫報告,而缺乏宏觀深刻 的治國格局。筆者誠懇呼籲兩組候選人,既然你們都認同台灣的民主成就,那麼請在政見 上表現出面對民主國家主人時應有的尊重與負責,而不要用如此簡陋的內容來敷衍與搪塞 ! 本文轉載自oikos-taiwan部落格 http://oikos-taiwan.blogspot.com/2008/02/2008.html -- 不只要問問地球為你/我們做了什麼; 也要問問你/我們能為地球做些什麼。 Ptt -> 國家研究院 -> Academy -> EarthAstro -> Ecophili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1.190 ※ 編輯: cd81 來自: 140.112.231.190 (03/03 11:15) > -------------------------------------------------------------------------- < 作者: cd81 (努力向前)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轉錄] 進一步觀察:謝長廷的環境政策 時間: Mon Mar 3 11:16:21 2008 http://e-info.org.tw/node/30706 作者:蕭戎(靜宜生態所研究生) 深度廣度兩者皆不足 如前所述,謝長廷的永續環境政策白皮書(兩萬多字)與馬英九的環境政策(兩千多字) 在資料量上有相當大的差異。在謝長廷的部份,值得讚許的是其花了16頁的篇幅,來對現 存的環境問題進行陳述與分析,以作為其提出政策的背景說明。 然而,這內容卻也暴露出謝陣營對於環境問題認識的不夠廣泛與深入,例如在水資源與水 污染、土壤污染、有害廢棄物以至環境破壞問題等部份(P.13~16),都很容易看出其實 僅是官方資料的堆砌,而與民間團體對於相同主題所關注的內容相異甚遠:例如土壤污染 議題即包含高科技產業排放廢水以致土壤鹽化、不肖業者挖掘農地砂石後以有毒廢棄物進 行掩埋等等問題;水資源議題則包含水庫興建破壞自然生態、攔河堰成效不彰、政府並未 正視台灣水資源總量管制、犧牲農業用水以補助高科技產業用水等等問題。 此部份令人費解的是,明明謝長廷挾帶著執政黨優勢,但是許多內容卻不見相關單位奧援 ,甚至還出現需要引用《天下雜誌》的數據(P.16)而非提供自林務局,不禁讓人懷疑民 進黨在打這場選戰的過程中其實內部問題重重。 而其內部問題,其實也可以從白皮書的語氣當中看出端倪:在論及應該調整產業結構的部 份,其認為「基於永續發展的理念,台灣必須改變過去不良的發展型態,調整產業結構, 朝低耗能、低耗水、低污染、高技術、高知識密集、高附加價值的方向發展,以『質』的 提升取代『量』的擴增,才能有效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品質。因此,對於高耗能、高耗水 、高污染的產業,即使不能刻意限制其擴張,至少也不應給予獎勵,過去對這些產業的不 當獎勵與優惠皆應儘速取消。」(P.18)在這段文字裡,暴露出撰寫政策的幕僚無法作主 、謝長廷在檢視時也未有給予強烈支持,以致於表現出了缺乏魄力、畏首畏尾的態度。 值得稱讚,也值得改進的「黃金三角」架構 謝長廷較馬英九先進的部份,即在於其提出了一個將經濟發展、社會公平與環境生態整合 起來的黃金三角架構,而認為這三個面向缺一不可(P.1),這其實是呼應了環境基本法 的概念、肯認環境生態的價值。然而,筆者認為黃金三角的思考仍有不足-其雖然將三者 並列,在表面上凸顯了三者都很重要,但實際上卻忽略了三者之間的層次關係。筆者認為 其實黃金三角應該是一個立體的三角錐,並由最基礎的環境生態,漸次而上為社會公平、 經濟發展。理由很簡單,因為缺乏了環境生態的支持與保護,根本不用談其他兩者,而沒 有顧及社會公平的經濟發展,也將難以穩定發展。因而這三者之間其實存在著一種先後、 依存的關係,而能夠維繫這關係的-遺憾的是謝長廷並未明確的提出-其實就是一個包覆 在三角錐外的健全的文化。之所以覺得遺憾,即是因為謝長廷常常講「共生」,而這共生 的想法其實就是健全文化裡的一項重要概念。 數項具有潛力、卻嫌模糊的政策 在黃金三角之外,謝長廷其實還提到了「不把核電當作CO2減量的選項」,但卻沒有進一 步說明台灣的核能發電該何去何從;此外,也提及欲建立「水源利用總量管制」與「空氣 污染總量管制制度」,提出總量管制的概念是好的,但是,殊不知政府早已有類似的想法 及做法,但實際上卻面臨管理成效不彰,甚至是過於樂觀的評估可使用的「總量」的問題 。在此,白皮書再一次地出現提出具有潛力的概念,但卻未能針對實際問題做出回應的情 況。 此外,在「維護原住民族基本生存權」(P.37)底下的「彈性化傳統領域界定程序,在民 族自治架構下形成分層共管機制」究竟為何,同樣說得不清不楚,而這樣的毛病在白皮書 中屢見不鮮。 參考資源: 謝長廷永續政策白皮書下載 http://www.frankhsieh.com/db/lovebooks/20071231014648590.doc 本文轉載自oikos-taiwan部落格 http://oikos-taiwan.blogspot.com/2008/02/2008.html -- 我在哪? 國家研究院 政治, 文學, 學術 [Majestic] Academy 研究 Σ科學學術研究院 Hibaby EarthAstro EaAs Σ 天文.地球.環境科學研究院 Ecophilia 生態 ◎環境版 地球 生命 愛與尊重 cd81/weitzern/waitingch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1.190 > -------------------------------------------------------------------------- < 作者: cd81 (努力向前)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轉錄] 進一步觀察:馬英九的環境政策 時間: Mon Mar 3 11:17:45 2008 http://e-info.org.tw/node/30708 進一步觀察:馬英九的環境政策 文頭: 作者:蕭戎(靜宜生態所研究生) 看不見內容的永續空殼 在馬英九的環境政策裡,充滿了看似一片光明的口號-但卻也僅此而已。在短短兩千多字 裡,民眾難以得知馬陣營對於台灣環境問題認識的深度與廣度、以致於提出這些政策。再 加上這些口號極為簡陋、並未說明實行的細則與最重要的「標準為何」,所以那些看似陽 光的「國土保安」、「水土保持」、「社區轉型」、「推廣原住民傳統上與生態共榮的倫 理」說法,其實若以某些標準來設計執行,都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災難與混亂。 而筆者之所以認為馬英九誠意不足,即在於作為一位總統候選人,其並沒有表現出想要讓 選民深刻了解其思考規劃的意圖,以致於大部分的政策都因過於簡陋,而缺乏與民眾討論 、甚至是改進的空間,這與馬英九「落實資訊公開與公民參與」的崇高理念,顯然是對不 起來的。 啟人疑竇的樂觀規劃 在「推動國土復育,永續台灣發展」項目中的「建構全國萬里步道」與「中南部至少設三 個平地森林遊樂區」,著實讓人嚇出一身冷汗,理由都在於其並沒有提出「為什麼要做」 與「要怎麼做」,而好像是既然民進黨政府要進行千里步道,國民黨就要來做萬里步道; 至於中南部至少設三個平地森林遊樂區,也像是狀況外的規劃,筆者不禁要問:為什麼是 三個,而不是四個?為什麼要做平地森林遊樂區?位置要選在哪裡?在相關內容都未釐清 之下,這樣的突然與莽撞只會造成對候選人的扣分。 此外,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動員全民節能,邁向零碳城市」項目,其僅說明「未來八年 以每年提高能源效率2%為目標」,似乎完全不須交代配套措施。而同樣內容空洞的「推 動全國低碳節能運動」以至於之後提及的「環境信託、全民守護家園運動」、「社區5S( 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及教養)運動」,其提出的態度,讓人宛如回到十幾年前、那口 號重於行動的年代,而這同樣反映著候選人對選民有多麼輕忽。 值得肯定的對教育的重視 相較於謝長廷並未在教育上有所著墨,馬英九則提出訂定「環境教育法」的政策,雖然一 貫地、馬陣營並未對這項政策做進一步的說明,但是筆者肯定追求一個永續的環境,必然 要想辦法從教育改造起,讓延宕數年的環境教育法步入正軌,或許是一大契機。 參考資源: 本文轉載自oikos-taiwan部落格 http://oikos-taiwan.blogspot.com/2008/02/2008.html -- 雖然批評是進步的機會 但是鼓勵更是進步所不可或缺的動力 難過與指責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只有親身參與 才能讓所有的理想實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1.190 > -------------------------------------------------------------------------- < 作者: cd81 (努力向前)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轉錄] 結語:給環境的這一票該怎麼投 時間: Mon Mar 3 12:00:03 2008 剛發現還有結語... http://e-info.org.tw/node/30709 作者:蕭戎(靜宜生態所研究生) 內文: 即便謝長廷與馬英九在環境政策的說明形式上有明顯的差異,並就概念來說,也是謝長廷 略勝馬英九一籌,但整體而言,兩人距離及格都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因此很遺憾的,這 場應是台灣每四年一次、最重要的選舉,但候選人的格局與誠意竟是如此低落-特別是在 真正與民眾密切相關的事務上表現得如此疏遠,以致筆者認為,對於要以「投給環境一票 」的角度來投下2008年總統選舉這一票的人來說,無論要選誰都顯得非常為難,而這或許 正值得我們警惕-因為從某個角度來說,候選人即是整體選民的縮影。 因此,或許這場選舉的價值不在於蓋章投票後所得到的結果,而是在於民眾在這漫長的、 四年一次的選舉過程中,是如何觀察、討論、提出質疑與向候選人反應,以致選舉結束後 如何關心與監督,這可能更像是一個民主國家的主人應該有的樣子,同時,這也可能更具 意義。 最後要說明的是,本文乃筆者利用短暫的時間與有限的見識,整理與比較兩組候選人的環 境政見,其中必然有不足、疏漏或偏見,也希望透過本文概要、或說是簡陋的描述,能夠 拋磚引玉、引起更多人對環境政策的關注與質疑批判,甚至擴及其他領域的政策,而不致 在「要從兩個爛蘋果中挑哪個」的怨嘆中,忘記了自己作為果園主人的身分。 參考資源: 本文轉載自oikos-taiwan部落格 http://oikos-taiwan.blogspot.com/2008/02/2008.html -- 我要森林公園,不要商業開發 http://campaign.tw-npo.org/2007022405574400/index.php?serial=200702240557440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