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媒體或網址: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31105 本報2008年3月13日,廖靜蕙綜合報導 2007年底報導了幾個成功的案例,斗南鎮農會的「新佃農團隊」造就百萬年薪的「小地主 大佃農」,於是「小地主大佃農」也成了馬陣營的政策之一;另外,50幾位農友成立「台 灣稻農有限公司」,強調農民賣自己種的米以對抗糧商運作要刪除的糧食管理法第10條2 項。面對台灣艱辛的農業處境,農民在困境中挫敗或成長,兩組候選人是否跟上腳步了呢 ? 候選人的第一課 看見農業蘊含的豐富面貌 積極推動有機農業的綠色陣線協會秘書長吳東傑說明農業的原則,世界的趨勢潮流都以農 產品、生態、農村文化為主軸思考,從農委會的角色不斷改變就可出農業多元的可能性。 英國設立「鄉村食品安全部」主要職責為鄉村社會、食品安全、生態環境。荷蘭還存在農 業大學,傳授一般農業。 他認為兩組候選人農業政策缺乏病理診斷,政策看似以鈔票換選票,台灣農村正面臨人力 老化、農村文化、生產環境沒有保障的情況。從政策內容看不到農業的未來,所以能兌現 鈔票比較實際。溪底遙學習農園馮小非則直言,看不出兩組候選人對農業有什麼想法。 合樸農學市集陳孟凱則提到農業專家只關心生產,縮限了農業的發展性及多元性,政策走 向較關心「農企業」。其實農業蘊含生產、生態、生活等多元視野,適合發展有機的小農 耕作。唯有將這些面貌涵括,才能提出一套適合台灣農業發展的政策。 「小地主大佃農」還需要配套 馬陣營在「讓老農退休,抱孫免曬太陽」提出「鼓勵老農將耕地長期出租給專業農民,企 業化經營。由農會一次付清約定年限之租金給地主,承租農民則每年分期付租金給農會, 政府則補貼利息費用。」之「小地主大佃農」計畫,建構老農退休制度以及農地改革。 「小地主大佃農」立即聯想最近報導最成功的例子-斗南鎮農會,吳東傑認為農地承租背 後有政府資源的大力挹注,而馬的政策未提及將由民間或政府主導;長期關心台灣農業的 楊儒門也認為看不到馬陣營的配套。 楊儒門強調「農民」的存在。假設承租1-20甲地,雇用一批工人,這群工人不是耕種自 己的田地,對農業沒有認同,對土地、農村沒有感情,並不算是農民。農村、農民和農業 所謂的三農是一體,形成農業生活。以往農村生活有所謂的「交工」,今天我家收割稻子 請隔壁農戶來幫忙,下次隔壁農戶採收果菜,我去幫忙,彼此都是農人。 馮小非也認為0「小地主大佃農」未見相關的配套,她以日本為例,農業區域的縣政府協 助務農的人取得土地、補助農地的租金並取得較長的租約;舉辦農業學校,幫助想務農卻 不會務農者進入這個行業;架構農業條件基礎建設,土地的使用、水源的架設、水管、用 水設施。 鼓勵休耕 土地價格攀升 台灣土地昂貴其來有自,政府長期制定鼓勵休耕的條例,以目前一甲的土地,一年什麼都 不做就可領到12萬元,租給別人至少高於此價格。土地價格壓不下來,是租地耕作的障礙 。而台灣目前休耕地高達22萬公頃,乃自1985年國民黨執政時即提出,農會系統亦由國民 黨把持,吳東傑認為馬陣營似乎忘了反省國民黨時代制定的政策。 致力於保障小農的有機栽培權的馮小非認為《農發條例第18條修正案》的一讀通過,馬所 屬的國民黨應負起責任。身為立法院大黨至少應阻擋此案通過,否則一分地即可分割,土 地飆漲的情況下,小農更無法生存了。 楊儒門則認為土地對於農民是情感的問題,農人有飯吃,生活過得去,即使地小也不捨得 賣。相反的,種植不足以養活一家人,生活遭遇實質的困難,需要錢才會賣地,不會受土 地切割的影響。 應將農業與環境議題合併 《農發條例第18條修正案》農地面積切割,將造成棲地零碎化。吳東傑說宜蘭厝鼓勵在農 田中蓋房子,而人為的建築往往阻隔了棲地生態的發展;農業生產環境因垃圾、廢棄物不 當處理,被傾倒的地方雖言偏遠,事後證明皆為最好的農場生產土地、溼地,這些無價之 寶,卻因政府疏忽而被污染。民國60年代的「客廳即工廠」,工廠蓋在農地,造成彰化縣 和美、伸港一帶土地的污染至今。而農業生產環境優劣直指食品安全,能否養出健康的國 民,以及生產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不可避免的,一定需考慮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 「農業表現人與自然的關係,人有能力自己生產糧食的態度。台灣目前的農業十分脆弱, 逐漸失去自己生產糧食的能力,離自然界越來越遠。」馮小非認為要思考小農存在對大家 的幫助。實際上,小農有機耕種對自然環境有幫助,歐盟對於有機農提供經費不說是補助 ,而是感謝他們對於解決環境問題的貢獻獎金。荷蘭農業和環境議題綁在一起,糧食安全 表示有健康的環境。 水稻田可以涵養水分,產生冷空氣。在美濃耕做的農人曾經分析過,一公頃的水稻田在身 邊等同於幾十噸的冷氣房。這些功能都非綠地草坡可替代。台灣因為工業用水而缺水,而 水稻卻能涵養水分。在解決全球暖化上,具有效能。 馮小非建議正式將農業與自然環境議題綁在一起,鼓勵小農有機耕作的存在,並視為解決 環境問題的方案;並思考我們這一代人有權利將前人交給我們的土地處分掉嗎?農發條例 的土地0.25公頃才要守住,否則等同於將下代子孫的土地提前炒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家研究院AcademyEarthAstroEcophilia環 ╯ 。 ╯ ╩╯ m3m3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240.137 weitzern:轉錄至看板 politics 03/13 20:03 weitzern:轉錄至看板 share 03/13 20:04 weitzern:轉錄至看板 HatePolitics 03/13 20:04 oodh:轉錄至看板 Agriculture 03/13 20:26 oodh:轉錄至看板 Policy 03/13 20:27 > -------------------------------------------------------------------------- < 作者: weitzern (高級雜工)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新聞] 農地休耕何時了?-農業政策大車拼(下) 時間: Thu Mar 13 20:03:41 2008 來源媒體或網址: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31110 本報2008年3月14日,廖靜蕙綜合報導 台灣糧食60%仰賴進口,大豆、小麥、飼料玉米皆因成本價格過高,而採取進口的方式, 但遇到原產地價格飆漲,或遇天災人禍無法生產,台灣有無因應能力與策略?即使鼓勵休 耕地轉作,也要負起規劃賣給誰的責任,以上種種現象,直指糧食安全議題需要被關照, 卻未見兩組候選人提出相關的論述。 馬之平地造林不實際 未考慮具體做法與目標 吳東傑認為平地造林用意雖好,6萬公頃的土地規劃在哪裡、如何進行等問題提出質疑。 其次,若未進行整體環境評估,是否造成生態浩劫,生物多樣性、蟲害防治、水土保持、 農業生產棲地等,也須評估了解對環境的影響。 台大徐光蓉教授計算造林所能吸收的碳量,1平方公尺/公斤/年計算,和馬政策所提「8年 內增加平地造林6萬公頃,……每年約可吸收二氧化碳220萬公噸,」有一段距離,並且吸 收碳量也因樹種而有差異。另外,對於原耕地整地所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以及到哪裡找 6萬公頃的土地,也提出質疑。 溪底遙學習農園馮小非說立法院於過年後提出《農發條例第18條修正案》農地分割1分地 就可以買賣,一讀已經通過,以後稍微平一點的土地就會釋出為建地,誰還會為了1公頃1 年12萬補助費用造林?楊儒門也不認為1甲地每個月1萬元的補貼,會鼓勵農民種樹。但如 果做好配套措施,會讓政策更可行,例如補助田間管理員,有人可以照顧樹種下之後的各 項工作。 謝提95機制,不如落實登記制度 謝提95%收購農產品,楊儒門認為既然要登記制度,政府可透過訪談了解農民栽種哪些作 物、共多少面積,並經過統計計算後,再告訴農民今年大概可種的作物種類和面積。他表 示,如果投入耕種可能因為飽和而影響收購的價格,農委會更要負起主導和調節的責任, 並讓資訊公開透明。 楊儒門也提到:「農民像瞎子摸不到路,大家種什麼就跟著種。」市場資訊不透明,造成 價格慘跌。若不強化資訊公開透明以及農委會的任務,謝的政策只能事後擦屁股,讓農業 等同於補助。 忘了告訴你…… 農產通路在哪裡? 有產能卻銷售不出去,是小農普遍遭遇的現象。不打通生產到通路這個關卡,成本壓不下 來,農民就無法得到合理的生產價格。吳東傑認為兩組候選人和政府應該回應生產到消費 之通路如何解決。 拒絕或接受?中國農業進口 在兩岸農產品貿易上,吳東傑認為兩方政策四平八穩,在基本面向上都沒有討論需求與問 題,只從自己的主張出發,看不到邏輯系統。謝不同意一中市場因此取締,但沒有解決民 之所欲,到中南部走一趟就了解水果、水產的中國市佔。馬強調外銷到中國,那麼中國農 產品要不要進來?如何制量管控品質,未見策略。 楊儒門則提到無論取締中國農產品,或加強外銷農產品至中國大陸,重要的是拿出一套標 準。不接受中國農產品的理由也需要講提出清楚的標準。台灣進口農產品的標準應明訂農 藥殘餘檢測量;而農產品外銷至中國也不能一廂情願,要考慮到貿易方式和中國的市場。 農業政策少了原住民思維 應積極培育部落農業人才 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金惠雯說,原住民農業的特色是小農以及山坡地種植。而兩組候 選人的農業政策較傾向大片面積種植;而且山坡地種植被視為破壞水土,但站在原住民的 立場,這是生計,輔導種植有機農品,其實是保護水源。 讓原住民做巡山的工作,一個月1萬多元,是消極的做法;輔導部落人才從事生產的工作 並能與保護土地之間取得平衡,才是積極的政策。 留農政策 強化農村生活機制 謝陣營提到「細大有車坐,可比大員外」承諾由政府來照顧解決偏遠地區的交通運輸問題 。吳東傑認為根本的問題是城鄉差距、鄉村的公共建設和污染防治,當務之急是要創造讓 人回農村安身立命的環境。好的政策就是要能留住鄉村的人,營造一個適合居住的鄉村社 會,而非以都市的思維來看待鄉村的需要。 楊儒門則建議在地生產、在地銷售、讓人喜歡到當地購買,農村轉型為兼具觀光休憩的地 方創造商機。他衷心期待不要以「可憐」來看待農民與農業,農人需要的是看見未來,而 這也是所有接受採訪者的共同心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家研究院AcademyEarthAstroEcophilia環 ╯ 。 ╯ ╩╯ m3m3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240.137 weitzern:轉錄至看板 politics 03/13 20:04 weitzern:轉錄至看板 share 03/13 20:04 weitzern:轉錄至看板 HatePolitics 03/13 20:04 oodh:轉錄至看板 Agriculture 03/13 20:26 oodh:轉錄至看板 Policy 03/13 20:27
oodh:轉政黑不轉政策 嗚~ 真受傷... 03/13 20:31
weitzern:我轉到三個版之後 系統警告我再多轉會被認定是廣告文 03/13 20:50
weitzern:反正政策版版主會看板嘛 嘿嘿嘿 03/13 20:51
oodh:站規是規定不能超過五個 所以可以轉四個吧? 03/13 21:06
weitzern:我不知道 系統出現警告我就停了 03/13 21:08
oodh:我隨便說說的啦.... 有抱怨才有曝光率 這是媒體教我們的 03/13 21:14
weitzern:XD 剛剛發現你沒自介 抓到了! 快來自介吧 :) 03/13 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