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網址:http://e-info.org.tw/node/60264 留下韓國引以為傲的自然與文化記憶──韓國國民信託 作者:孫秀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 韓國國民信託於2000年成立,六年之後,2006年即成功推動韓國 通過國民信託法案,成為全世界第三個通過國民信託法案的國家 。就如同世界各地的國民信託運動一樣,韓國國民信託組織也強 調,要為後世保存下韓國的自然與文化環境。 運作10年,韓國國民信託組織目前直接管理的資產共有7處,2000 餘位會員,專職工作人員6位,大多數的工作是由志工一起協助完 成。 世界潮流的一環 尋回傳統村里共管共有財 韓國國民信託和日本國民信託組織相同,受到英國國民信託運動的 影響甚鉅,由於英國的成功案例,鼓舞了世界各地的環境與文化團 體,嘗試集結公民的力量,「協助」甚至是「取代」政府,來進行 自然與文化的保護,充份發揮公民力量來管理社會的共有財產。 在韓國的傳統裡,其實也包含國民信託運動的概念,以往,村里裡 屬於居民所共同的資產是永久保護且不可私有變賣,即便全數居民 想要賣掉也不行。這項傳統也正好可以結合國際間的國民信託運動 ,而以另一種形式傳承下去。以確保具有價值的自然與文化資產可 以永存並與後世分享。 1998~1999年間,韓國的環保運動開始出現與運用國民信託這個概 念,如同韓國的民主化運動一般,這波國民信託運動也是由光州所 啟動,而後陸續有其它的地方加入提出各項相關的環境與文化保育 計畫,截至目前為止,韓國國民信託組織已成功的保有七處資產地。 此起彼落 接連不斷的保育計畫 韓國國民信託組織的7處資產地有:「江華梅花藻棲地(Ganghwa Maehwamarum Habitat)」、「Choi Sunu故居(Choi Sunu House) 」、「Donggang Jejang村(Donggang Jejang Village)」、「州韓屋(Naju Dorae Hanok)」、「Kwon, Jin-kyu工作室(Kwon, Jin-kyu Atelier)」、「漣川非軍事區林地(Yeoncheon DMZ Forest Land)」、「Wonheungee堤壩(Wonheungee Embankment) 」等。 2002年,韓國國民信託在成立兩年後,第一個保育計畫是搶救瀕臨 絕種的水生植物--梅花藻(Ranunculus kazusensis)的棲地。除 了自然環境的保護外,接著在同一年,亦募集65萬美金,買下了韓 國著名美術史學家Choi Sunu的故居,保存下具有韓國在地特色的 文化資產。兩年後,Donggang Jejang村為第三個資產地,主要除 了保存美麗的鄉野景色外,還有此處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同時將這 個村落營造為一個生態村,除生態農場外也是一個野生植物園。 2006年,則購買下位於羅州的傳統韓屋,並進行整修,以傳承韓國 傳統建築及工藝。 除了集資購地之外,也有民眾主動捐贈的案例,在2006年年底,韓 國有名雕塑家Kwon Jin-kyu的親人即捐出他的工作室,目前韓國國 民信託也開放藝術家進駐使用。而最特殊的案例,莫過於2007年有 地主過世,捐贈了其於南北韓交界處的漣川非軍事區的林地,但因 為地處敏感地帶,所以只能保管無法進行任何經營。 2009年至今一直在進行中則是「Wonheungee堤壩」計畫,此地是重 要的兩棲類棲地,其距離首都首爾市僅一小時車程,因而也面臨都 市擴張的開發壓力,2002年政府大型的建築開發計畫要進駐,而引 發環保團體的關切並展開一系列抗爭與反對行動,環保團體結合韓 國國民信託組織的力量,一起尋求永久保育此棲地的方式。經過數 年的努力與協商,終於在2009年正式取得土地所有權,並持續向大 眾募款以逐步購買並擴大此棲地面積。 逐夢踏實 10年再10年的願景 在面對下一個十年,韓國國民信託組織提出的願景包括,增加維護 保管的資產地數量至20個;召募1萬名會員以及1千名志工共同參與 資產維護工作;通過長期資產維護與開放透明的管理方式,以成為 令人信賴與具影響力的非政府組織;同時,藉由這些資產地生產與 發展具有環境友善及文化特色的產品,除促進社區發展之外,也傳 承生態及文化價值。 同樣覺醒於20世紀末,但相較於台灣國民信託運動的發展,韓國的 現況遠遠超越台灣的步伐,除了民間的努力之外,政府可否在相關 法規及政策上給予適時的協助,也是一個重要的推力。 雖然短期內台灣無法先進地出現國民信託法,但也期待一個友善民 眾參與公益信託的法律環境,可以加速的成形與實踐。 資料來源:韓國國民信託網站 http://www.nationaltrust.or.k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6.233.3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