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mlev (有人要買芒果嗎?)》之銘言: : 擴大內需可以拿來治水 : 那不就是 : 擴大水溝化?>_<" 擴大內需的經費很大一部分用在加強地方建設,而治水經費、特別 是那些每年飽受水患的地區,又佔公共工程很大的比例。這陳述若 無誤,那治水的確是符合擴大內需的條件。 基於個人的認知,除了每年汛期前例行的疏浚工作外,一直以來"擴 大水溝化" 的確是地區治水的主要方式,其他還包括興建抽水站、 加高各類排水路堤岸、排水路中興建滯洪區等。可是很奇怪,既然 每年都會在防洪治水工程上消化大筆的預算,怎麼常常大雨一來, 常淹水的地方還是會淹水? 堤防要多高有多高、河道要多寬有多寬 、抽水站要多少有多少,應該就不會淹水了。可惜工程費很貴,預 算又不是無限,所以非得斤斤計較,取一個範圍,擔保某個降雨強 度與延時下不會淹水,擔保之外只好以預警救災來救濟。偏偏最近 雨下的又大又集中……,許多過去統計結果下的擔保都不太可靠。 以下,天馬行空談一下個人對地方治水工作的想法: 防洪工程在發包前依據市地或郊區的防洪規劃資料進行設計,但這 些資料的更新很慢,許多設計數據用的還是省住都處或水利處過去 的資料。其中如設計流量的水文資料多還是沿用舊資料,承辦人員 可能會想把通水能力提高到足以應付更大重現期的洪峰,卻易忽略 要求重新納入最新的雨量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另外,規劃無法前瞻到能預測十幾年後的市地重劃或郊區的開發。 市地中的灌溉或區域排水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可能依規劃內容填平 ,或整合進雨水下水道系統成為幹道。過去規劃的概念是希望下水 道能儘快吸收瞬時暴雨造成的逕流,將水由幹道排進河川中。但隨 周邊下水道上游地區的開發,額外的暴雨逕流在短暫的流經時間下 循下水道快速地往下游送,造成的洪峰往往超過下游的幹道或河川 的通水能力。 上面這種局部規劃而忽略"總量"的情況也發生在郊區。比如我在山 坡上買塊地或借塊地,用個自建農舍的名義就能開始整地蓋個民宿 、觀光農場什麼的,整地時當然要考慮排水,怎麼考慮呢? 考慮怎 麼將坡面逕流截流後快速排出、避免形成蝕溝等問題。在這種思維 下,集水區上游坡地每個建案都這麼做,大家的水都往溝裏去。平 時倒還好,大雨一來,原本山坡上要花一個天才到既成河道的水, 全都沿集水區最大的截流系統--「產業道路」往下游送。道路變河 流,下游排水路原先規劃應付一、二日暴雨造成的洪峰可不是在這 種情況發生,一但吃不下來,就只能溢堤了。 還好水利有關的公部門新的防洪規劃有開始強調局部蓄洪的重要, 倘若其他機關及私部門也都能跟進…想像一下:透水性的瀝青混凝 土、人行道、露天停車場或廣場都是透水鋪面,所有雨水道底部都 用卵、礫砌石取代水泥砂漿打底,所有郊區或人工水路上游都有景 觀或生態蓄洪池,所有家戶屋頂落水孔都通到地下透水的貯水池… … 其他地方淹水的原因、像林邊鄉,只能說是自作孽……排水路平時 水位低過海平面,人若是向西走會以為是在爬丘陵,到了盡頭才知 道原來是海邊。除非花大筆鈔票沿大鵬灣擺上一排抽水機……。 以上,打字太慢,時間一久暴氣消了,忘了原本要發什麼牢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72.215 ※ 編輯: phragmite 來自: 59.117.72.215 (07/20 18:26)
mlev :無解又不能不解的鳥氣>_<" 07/20 20:35
fenda :好的是局部蓄洪的重要及可行性漸為人知.一起來做吧. 07/21 00:35
Waitingchen :推一個! 07/21 02:45
bullfrogtwn :今天中國時報有水利暑的發言,水利署也有到有話好說 07/21 09:42
bullfrogtwn :上講話,看起來應該比較偏國土保育的方向, 07/21 09:44
bullfrogtwn :似乎治水聯盟和公機關的溝通有達到成效 XD 07/21 09:45
smilenagi :推 另外想請教一下"排水路"的定義 謝謝 07/21 10:01
phragmite :這邊指河川以外的排洪水路,包括農田排水、區域及市 07/21 15:17
phragmite :區排水。 07/21 15:17
phragmite :謝四樓,原諒我孤陋寡聞,現在才聽過「治水聯盟」 07/21 15:30
phragmite :網站不少文章談的很深入…比我這牢騷文好多了:Q 07/21 15:32
smilenagi :謝謝原波:) 07/21 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