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e-info.org.tw/node/59237 殖民城市的生態殖民 作者:莊芳華 「花」的美,彷彿上蒼在人間創造的奇蹟,任誰都難以抵擋 它的魅力。誰不喜愛花?更何況是一場群花聚展的花博盛會。 但是,選擇在人口密集、車流壅塞、建築物林立的台北水泥 城,卻要種植必須仰賴泥土與水源,才能存活的花卉,營造 一場像「煙花」一般,燃放171天之後,即可能枯萎死亡的 花卉秀,根本是短線利益考量的「發想」。其實,花博尚未 開幕,就有多少的花已經枯萎了。 當政府債臺高築、民生困窘的年代,究竟馬政權決策者抱持 怎樣的目標或政治考量,會從國庫中掏出超過130億元大錢 ,來讓台北市政府「承擔」這種「大難題」。是因為太龐大 的經費,使得台北市政府不得不把所有「價目」都標成「天 價」,還是規劃時就存心哄抬價格,才要編列這樣龐大經費? 台灣的多數「建設」一旦工程發包,首先便要讓「土地淨空 」、排除「建設障礙」。儘管台北市多處「公園地」,都是 長年歷經多重環境條件、自然生長成型,園區內也不乏自然 演化成長的原生種生物,但是紙上作業的工程設計,顯然未 顧及區域的現實條件,視土地上既有植物為「雜木」,必須 全部剷除再重新植栽。所以台北市既有的公園,如圓山、美 術、新生、大佳河濱以及兒童樂園等公園的生態,都為了花 博要設置展場、展館而先進行破壞。 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黃瑞茂發表「公園綠地 一坪也不能 少」文章,提到台北市政府將「新生公園」中既成樹林最密 集的林區選為花博主要展館位置,「使得花博會第一個動作 就先砍去上千棵已經長成的樹木」。這行為,比郝龍斌亂花 納稅人140億,更可惡! 接著工程包商從各地搬運花草、石頭、花盆、藝品,強加植 栽造景。以塑膠框架填充泥土,矗立成「綠牆」,水泥道路 旁擺設塑膠盆花。有生命的自然物種,離開原生土地,成為 被搬來運去的商品;一次人工造景,兩地傷害。 台北盆地氣溫酷熱,人工澆水也是一大消耗,節氣已進入植 物生長蕭條的秋冬,這些花卉能夠存活多少時辰?一旦枯萎 ,留下多少該拆除、該清運的垃圾?所有後遺症是很容易估 算的。 許多公共建設往往在風風光光啟用慶典之後,就頹敗破落了 。這次「建設」的快速敗壞,正好成為下次更大規模「重新 建設」的堂皇理由。執政者不斷花費預算,包商配合弄巧求 變,忽視適地適性與環境融合的產業規劃,看不見城市未來 發展的願景。可憐我們少少珍貴的公共空間,在「反覆」的 建設過程中消失殆盡。 早年景觀工程公司規劃造景時,會預先設定植栽物種,指定 某些台灣很難找到的植物名目,達到樹種綁樁的目的。今天 台灣到處看見的烏板樹,就是包商為了景觀工程,從國外引 進來。當年進口時,價格被哄抬得非常昂貴,如今已經是全 台灣到處氾濫的生態垃圾了。 這次台北花博會的造景商人,選了最軔命、好顧、省工、存 活率強的物種作為主要植栽,例如原產海南島的「春不老」 、來自中國大陸的「馬蘭」和「六月雪」、南美洲原產的「 黃金金露花」、「蟛蜞菊」等外來種強勢植物,最大特色就 是很好種、容易養。例如被討論最多的南美蟛蜞菊,在百科 全書的記載,屬百大惡草之一。它生性極強健,節節可以生 根,覆蓋土地、排擠其他物種的勢力,簡直不亞於會吞噬森 林的綠癌蔓澤蘭,隨便折一段扞插,約經過10天左右就可以 長根蔓延。 從日本來的菟絲子、南美洲來的銀膠菊,造型都很美,卻已 經是台灣生態的嚴重殺手了。這些外來種強勢植物入侵台灣 ,排擠生長較遲緩的台灣原生植物成為弱勢者,甚至被驅退 到滅絕,這是一種生態殖民,是台灣生態的危機。 台灣沒有自己原生種花卉嗎?開黃花的水生萍蓬草、紫花台 灣野牡丹、原生黃花鳳仙、清秀的月桃花、山芙蓉、烏來、 金毛、森氏等杜鵑,結橘紅色果實的刺茄、珍稀的原生百合 、清香野薑花......等,我們還有品系豐富的原生蕨類、流 蘇木、桃實百日青、有甜味的土肉桂、早年阿嬤拿來插在頭 髮上的樹蘭香花......等綠籬植物,更具台灣獨特風華。甚 至在宜蘭舉辦的蘭陽花卉展中,花藝學者把台灣特有種「野 生花卉」,例如:玉山紫金牛、白飯樹、寒梅、銀柳、玉牡 丹等培育成「庭園花卉」,所謂讓「野花變家花」的技術, 都在精進當中。 策劃台北花博的工程師,在規劃台北花博之前,如果願意上 網了解一番,看看這些生長自台灣土地,卻絲毫不受重視的 台灣特有種花卉,其風采何等炫麗繽紛!了解一下,台灣民 間有不少生態關懷者,如何為了護育台灣原生種植物而默默 努力。而台北花博會,擁有龐大經費,可以燒錢種花,卻無 視於生長在台灣土地上的珍寶,以「省事、事省」的態度, 買侵略性外來種充數,這是典型殖民城市的生態殖民行徑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5.54.8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