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經濟vs.環保》親愛的員工,公司不是老闆的… 全文在這: http://0rz.tw/2f3ss 【經濟日報╱陳珮馨】2007.12.21 04:05 am 企業要超越商業和環保界線,首先要跨出腳步,關心身旁的社群和環境,化身真正的世 界公民,不但為企業賺進利潤,也為地球贏得永續生態。 積極為台灣環境奔走,不惜拋棄美國公民身分的文魯彬,近幾年成為環保運動常見身 影,身為博仲法律事務所創辦人,他把博仲視為夢想起飛的地方,也是實踐社會責任的 一項承諾。 2002年2月3日,文魯彬在一封給博仲同仁的信裡,寫下:「請大家省思現在的工作和生 活,試問:『如果我有10億,我想做什麼?』如果答案是『就是現在做的事。』表示我 們成功了。」 知福惜福用心溝通,所以能打破職場階級,看見企業和大環境的關係,也看見自己與他 人的關係。 這一封信寫得很長,從知福惜福談到透明的溝通,從環保運動談到打破職場階級,信 末,文魯彬列出三本書,也是他自認的「管理三典」:《富足人生》、《探索文明的出 路》和《商業生態學》。三本書從不同角度,談的是同一件事,人們如何調整腳步、實 踐理想,如何強化個人與社群的關係。 原來,文魯彬的下半場人生,就是從讀了《富足人生》開始的。他曾經是年薪千萬的成功 律師,卻在字裡行間,發現自己一路創業至今,內心惶惶不安的源頭,他一夕醒悟:「企 業不是我的,企業是社會的。」 「我們不斷地創造隔閡,把自己和環境分開了、把自己和他人分開了」,文魯彬一針見血 指出,企業社會責任說穿了,就是從自身做起,努力打破隔閡,看見企業和大環境的關係 ,也看見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我沒去徵詢作者同意 部分轉載.............. -- 說不出話來 於是我畫圖 拿畫筆當舌頭 讓思緒畫作彩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9.59.242 ※ 編輯: huck 來自: 218.169.59.242 (12/24 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