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網址:http://e-info.org.tw/node/65453 【2011 NGOs環境會議】體現公民參與 「三生有幸」護台灣 本報2011年4月10日台北訊,記者黃慧珊、夏道緣報導 行動是改變的開始。今年NGOs環境會議呼應台灣地球日百萬綠行動, 全場以「跨界整合」精神貫穿,從「生活、生產、生態」三大議題出 發,透過各種綠色行動落實「公民參與」精神,並提出三項結論,生活:免於風險是基本人權」、「生產:當代經濟不該傷害到下一代 」、「生態:防範複合性災害之暴力討債」、「政治:生態的綠色要 取得權力」。 依據會議結論, 生活面強調執行環境基本法「非核家園」條款,對於新科技採取預警 原則,要求政府成立無基改農區,全面檢討WTO所造成的環境傷害與 糧食危機。 生產面強調停止用國民所得/污染指數(GNP)作為國家發展目標,改採 用幸福指數(GNH),同時以能源稅取代部份所得稅,以環境成本內部化 的機制,調整產業結構,使溫室氣體濃度盡速減量至350ppm以下。同 時結合綠色消費,綠色投資、綠色採構三管齊下,有毒事業費棄物不 該錯誤利用。 生態面強調推動國民環境信託,政府應維護自然資產取代污染破壞的 開發案,包括彰化大城溼地等國家寶藏,以保護白海豚等生物多樣性 。積極推動以符合自然環境運作為基礎的國土三法(國土計劃法、國土 復育條例與海岸法)立法,落實資訊公開、決策透明與民眾參與。同時 ,推動國土規劃與復育,不得以國家重大建設為由大開後門。為落實 環境基本法,要求政府盡速成立環境法庭。 政治面強調總統應履行承諾召開氣候變遷國是會議,並邀請總統候選 人及各政黨領袖全程參與,形成全國減碳目標及政策工具之共識。政 府應確實執行環境基本法及環境影響評估法,遵守司法判決,不應限 縮環評的效力與範圍,並落實預警原則。應修正公民投票法和集會遊 行法,在爭議性政策、開發案,應依法辦理行政聽證;至於立委選舉 政黨票支持真正生態綠、地球藍的政黨,讓傷害土地、破壞環境法制 的區域立委落選。 以「三生有幸」宣言 提醒台灣人民的幸福 邁入第八屆的NGOs環境會議是由數個民間團體發起的本土綠行動,更 是環保界一年一度的盛事,今(10)日在關渡自然公園舉行。綠黨發 言人潘翰聲代表民間團體發表「三生有幸」宣言,表示「璀璨的生態 是祖傳好幸福」、「台灣人的生活在當下要幸福」、「自足的生產為 子孫留幸福」。除了謙卑感恩能生活在美麗的台灣,也呼籲台灣人民 ,療癒受傷的大地之母要及早開始,而且,不能停止。 今年會議探討跨界參與及環境議題串聯方法。同時透過演講、工作坊 及開放空間會議的進行方式,將激盪出更多可以落實在生活中的創意 綠行動。今年輪值主辦的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表示,「這種能 量的結合是台灣保育生命力的展現」。 降低風險綠行動 環境風險是潛在的社會亂源,民間如何透過行動降低環境風險?會議 中「風險與生活」主場由核災危機和基改作物隱憂,帶出公投與公民 媒體運用的綠色行動。 與會專家認為,透過公投,可以強化民主,把權力交回每一位民眾手 上,降低核災風險。那麼,利用「公投」能否有效為非核家園把關? 以澎湖賭場開發案為例,環保團體運用公投機會,進行資訊傳遞與溝 通,讓民眾充分了解開發的衝擊,最後成功擋下開發案。關注核能安 全的台灣環盟李卓翰秘書長表示,運用公投反核,可讓民眾更深度認 識相關資訊,進而發展行動。 要降低基改食物所帶來的風險則可以從「吃在地」開始。台大農藝系 教授郭華仁認為,「吃在地」不但降低基改種子侵台機會,也能活絡 國內經濟,是一舉數得的綠色行動。公民記者大暴龍則現身說法,以 竹南大埔怪手毀田事件為例,說明因為素人媒體的親攝影像,才能引 發後續主流媒體的擴大報導,降低土地不公義的風險。 世代正義綠行動 「民眾動員」是很大的力量,政府想以之為發展背書,民間則欲用之 阻擋不當政策。如何透過綠色行動達成經濟生產與世代正義間之間的 平衡?利用民眾動員、環境信託和綠色小股東等綠色行動,或許是讓 下一代免於遭受環境災難的解決之道。 近年的彰化大城溼地保衛戰即是動員民眾保護環境的經典案例。彰化 環盟總幹事施月英分享,利用本土、親民的方式向在地宣傳,並透過 網路串聯外界年輕世代,是最有效的綠色行動。除了辦理地方說明會 ,宣傳車、野台戲、音樂會都是更容易被接受的動員方式。 去年受各界熱烈響應的「全民認股119守護濁水溪」也是守護大城溼 地的民間力量體現。然而,目前第二階認股情況趨緩,應該如何因應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信託部主任孫秀如認為,透過多元管道讓民眾正 確認識「環境信託」的概念很重要。此外也可以考慮宗教團體的作法 ,即「不斷地和不同的人說」,如此,才能達到「資訊傳播」目地, 成功動員民眾。 台灣生態學會顧問張豐年則感慨,不管藍綠政權仍依舊抱持「人定勝 天、工程萬能」之迷思,上山下海大興土木,遇災則回頭以各種治標 不治本之工事頑抗,要突破困境,唯有於規劃時即需落實全方位之總 量管制,以避免過度開發,並落實「零災害」之思考。此外,落實資 訊公開、民間從早期參與到事後監督,一樣都不可或缺。 今年NGOs會議除了整合民間意見與共識,同時也擔任環保團體與政府 、企業之間的溝通平台。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民間環保團體將前 往總統府拜會馬總統,提出民間的訴求與主張,希望執政當局傾聽來 自民間的聲音,為台灣永續未來背書承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6.250.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