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媒體或網址: http://e-info.org.tw/node/33751 作者:莫聞 日前在台北召開的2008全國NGOs環境大會上,馬英九總統致辭時提出了一些環境政策的願 景,諸如環保署轉型為位階更高的環境資源部、高山不開道路、2016年以後的溫室氣體減 量時程;同時生活上也開始力行減碳,脫西裝、走樓梯、盡量吃在地食物等,還發起全總 統節能減碳的活動。 在一連串看似新人新氣象的永續承諾與做法下,環保團體也提出更深的期許與批評,包括 總統的作為不應僅止於「脫西裝」的個人層次,且環境願景避談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 產業(包括台塑大煉鋼廠、八輕)的調整,也避談核能發電問題。此外,其競選期間「愛 台十二建設」許諾的6% GDP成長率,不符合先進國家趨勢,且多與環保政策衝突,究竟愛 台還是「害台」值得商榷。對「馬上」的政策批判,在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當天下午,行 政院院會通過「永續能源政策綱領」把核電列為無碳能源之時,達到另一個高峰。 政府、民間對政策的交鋒與論辯,是民主政府的常態與必然。然而筆者擔憂的是,在一片 討論聲中,除了理念層次上進行拼經濟與拼環境的辯證外,是否有更客觀性的對話基礎。 更具體的說,不管愛台十二建設是愛台也好、害台也好?究竟誰說了算?能不能有一套檢 驗的工具與機制?而這機制還提供了量化的數據,能讓各方與社會大眾心服口服? 如果所有人都同意永續發展所揭示的原則,同意我們在追求發展、拼經濟、賺錢的時候, 以「不犧牲後世子孫的生存福祉、不應犧牲後世賴已生存的環境」為前提,那麼,的確是 有量化的檢驗機制存在的。「永續發展指標」、「綠色國民所得」,以目前來看是最方便 的現成工具──而且中央政府已經在做了。 台灣永續發展指標系統每年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建置,從2003年「台灣永續 元年」開始從發布至今已第六年,作為檢核台灣永續發展現況的基準。「綠色國民所得」 則是將自然生態折損與環境品質耗損等「環境帳」,納入國民所得的統計當中,以清楚顯 示帳面金錢收入背後的環境成本;其發展時間更早,早在政黨輪替前,國民黨主政下的行 政院於1998年即指示開始試編,目前仍持續發佈中。 然而,不論永續發展指標或綠色國民所得的計算,儘管目前分別有行政院研考會與主計處 持續運作,但其成果卻處於被「束之高閣」的冷凍地位。說政府有「發布」是好聽,實情 是「只發佈於網站」,而沒有相應媒體報導與宣傳措施。 以永續發展指標來說,一開始由行政院委託公關公司,環境日當天大張旗鼓在行政院院本 部召開記者會,但後繼幾年宣傳規模逐漸縮小,最後更淡化至僅發佈報告PDF檔與新聞稿 於網站,開記者會的步驟都省了。而該項指標的總舵手,即行政院永續會執行長,520新 內閣上任後出缺至今尚未補實,可見連政府自己都不重視。至於綠色國民所得,更只見於 行政院主計處每年行禮如儀發佈於網站,有無對外公告,院會中是否討論,各部會是否認 真看過,則是未知數。 筆者認為,若能讓兩項指標發揮實質影響力,對於國家追求「不損害後世子孫的經濟發展 」有莫大幫助。如何讓指標發揮影響力?首先政府部門自己要重視,不管用修法、內規等 手段,無論對政務官或事務官,由上而下調整對「績效」的定義,轉化為「永續的績效」 ,列入正式考核。第二,擴大參予,投入國家資源,精進指標數據的品質,這包括計算系 統與計算方式的調整、環境自然資源的調查與收集,以及資訊的完整公開與流通。第三, 設獨立機制,審核與發佈成果,避免官府球員兼裁判。 上述工程浩大,非「馬上」一蹴可幾,但期許四年任期內達成非屬過當之要求,若能達成 ,或許到馬尋求連任之時,「環保就是永續的經濟」已深植於政府各階層與民心。或許, 屆時朝野總統參選人能以「追求綠色國民所得、改善永續發展指標」為政見爭取選票,也 因為真正做到而成為公認的政績。到時候,拼經濟與拼環保的辯證,也不必淪為淺層的口 水之爭了。 總統的政見「愛台」還是「害台」?誰說了算?或許解答不在現在,但未來的方向應該清 楚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家研究院AcademyEarthAstroEcophilia環 ╯ 。 ╯ ╩╯ m3m3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24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