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在南部忙了幾天,終於回到家見到闊別已久的電腦(淚~~) 謝謝大家週六那天踴躍出席,真是抱歉因為我從新莊另一堂課趕來, 結束後又要趕去台南,所以沒辦法有周延的安排。 (不過每次讀書會,大家都會把颱風天沒吃完的餅乾拿來分享, 真是感動阿~~) 所以人到齊了就把大家塞在會議室裡,開始轟炸。 (遲到者沒看到環境宜人,設計精美的堆肥廁所真的很可惜,) 不過再次觀賞企業人格診斷這部影片, 還是讚嘆導演可以將眾多題材與人物訪問, 安排的不顯冗長和清楚明瞭。 (哈,看一看,的確有人就拿起筆記本了) 這部片提到的許多事件,都是非常著名,具有指標性記憶的案例, 幾乎在各種談論全球化的書籍都會談到, 另外,他所提出的例子和觀念,乍看讓人十分悲觀,關於企業對世界將造成的損毀, 然而,也就像片尾提出的, 玻利維亞的市民勝利,印度的尼姆樹,連Micheal Moore都說, 他相信,至少有一個人在看完這部片子,會從沙發離開,走出去。 所以希望這種片子,是讓你了解現況,並且進而行動, 大家要堅強一點,不要這麼容易被打擊呀~ 至於我去了南部,除了拜訪我想跟的教授,討論一下我想做的計畫, 也跟過去的戰友們吃飯, 在制度內打仗(縣政府環保局)或制度外(生態社團),家家都有難念的經阿.... 不過大概也是相濡以沫(我一直覺得這個成語很恐怖) 所以,我常常覺得每次讀書會,書的重點還不如我從互動的朋友身上聽到的, 無論是知識,經歷,與觀念。 希望有心的小朋友們,可以抽空,參與一般組織辦的活動也好, 但是也許靠近一個可以討論的親密團體也不錯, 因為很多時候去參加舉辦的活動,是單方面的接收, (我常常在大活動裡都不敢問蠢問題) 讀書會真是好心的場合,可以讓大家討論很切身的問題, 做直接的反應。 不久的將來,我可能會流浪到南部, 在台北很容易接受資訊的衝擊,和觀念的交融, 不過人長大總是要脫離嘴砲期, 相較於在城市裡跟人類奮鬥,現階段的我比較想做跟自然的直接接觸, 讀書會裡的朋友,分明不是天天一起吃飯逛街, 但是每次一聚會就欲罷不能,實在是有太多可以分享,可以討論的內容, EcopHilia 近來也有茁壯的趨勢, 希望大家都不要害羞的表達自己, 沒有問的事情永遠不會懂, =) -- 他們喪失向其他人認同、肯定自己存在的能力 最後變成心裡孤立的個人集合體,與他人互動,但舉止內斂 主要靠契約關係結合在一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91.1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