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kenidensency (凌琪)》之銘言: : …嗯…其實我是在想, : 有沒有一個計算的標準,例如以下參數: : 1. 國民平均所得 (但是現在是貧富不均…) : 2. 教師的勞動成本 (感覺好像很輕鬆…) : 3. 成為教師的機會成本 (現在好像蠻難考的…) : 4. 教師對於社會的貢獻度 (與國家發展有關吧…) : 等等這些參數,是不是讓大家一起來思考一下 : 如何來建立教師薪資標準的模型。 你這樣說,完全把教職當作服務業在看待, 如果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教師的勞動成本請問你要怎樣算? 站在講台上動動嘴皮子,當然很輕鬆, 但事前的備課,課程中的班級經營,課後的評量, 不身其境根本不知道這有多辛苦, 這跟一般企業推動一項企畫案是差不多的, 但你在企業中做得好可以升職加薪, 你在學校中,這叫理所當然。 一項成功的企畫可以從營業額找到成就感, 一個成功的教學,沒有十年八載很難看到成績, 而且這往往是無形的,有學生懂得回學校看你說聲「謝謝老師的指導」,這已叫幸運。 更何況「成功的教學」定義很雜, 全班學生段考滿分叫教學成功嗎? 還是全班學生人格發展健康,對未來充滿自信與希望叫做教學成功? 在我們這樣的教育體制下,上述兩者兼得的可能性高不高? 也許你還是要說「老師有寒暑假,就工作時數來說還是比一般人輕鬆」。 一個認真的老師,寒暑假是不會輕鬆的,他必須要趁這個機會規劃下學期的教案, 更何況,教師是一個挫折度很高的職業, 你看到的是每日舟車往返朝九晚五的「教書匠實際上班時數」, 但你沒看到一個人師每日八小時內要兢兢業業深怕學生出差錯的心理煎熬, 以及學生桀傲不馴,家長蠻不講理的雙重打擊。 讓教師拿寒暑假抒解心理壓力,重建教育熱忱, 這應該不算過份。 教師的貢獻又要怎樣算? 有人會說「國家有競爭力」是教師的功勞嗎? 應該是把功勞算在「菁英人才」上吧? 那這些「菁英人才」,有多少人會說「不不,這不是因為我聰明,是我老師教得好」? 我不想把老師這份工作講得神聖無比, 我也承認我們有非常多的不適任教師在尸位素餐, 導致外界對教師的印象大打折扣, 我也很希望真有一個公式可以算出誰是不適任教師,算出適任教師值得多少薪資, 我更很希望不適任教師可以被踢走, 但國人「分數至上」的觀念以及「走後門」的心態已根深蒂固,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又被長期忽略, 受到民粹主義的影響, 大家都覺得「只要大聲就是對」, 在這樣畸形的環境下, 一個真正有熱忱的教師會在一年內將精力與志氣完全消磨殆盡, 漸漸地也變成一個尸位素餐的教書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4.210.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