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最近因為陪四歲多的兒子看東森幼幼台卡通,發現了一則由教育 部具名的廣告,內容主要是說一個小孩在全美語的幼托機構中,所受 到的委屈。劇情大概描述幼稚園中有個孩子因為跟其他小孩吵架受了 委屈,想找老師投訴,可是外籍老師卻對著這個淚眼汪汪的小孩說: 「No Chinese」。然後這時教育部的「幼教正常化」的訴求就出現了。 這個可憐小孩的表情,這幾天一直盤旋在我心中,讓我不得不沈重地 提起筆來寫這篇文章。   看到這個廣告,其實做為一個媽媽的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的是兒童照顧的問題,國家積極性的角色終於出現了。憂的是,台 灣目前兒童照顧的問題,之所以有幼稚園全美語當道的扭曲現象,其 實主因出在於政府長期放縱幼教營利化與市場坐大的結果,也因為政 府對幼教業的管理不善,造成嚴重的市場失靈。   我們看到娃娃車一天到晚出車禍,甚至可以悶死小孩。有錢孩子 的家庭可能上一個月好幾萬元,由外籍老師授課的幼稚園,沒錢家庭 的小孩連環境與照顧品質低劣,一個月幾千元的便宜幼稚園都上不起 。而弔詭的是,其實幼教專家告訴我們的,這兩種幼稚園都對兒童的 發展和安全有不良的影響。所以,只要是現在是有小小孩的父母,誰 會不擔心幼托的問題?不管有錢沒錢的父母,都沒有好的幼稚園可以 選擇,那做父母的該怎麼辦呢?   台灣由於地狹人稠,放任兒童照顧工作營利的結果,你會看到許 多幼稚園的業者是地主,或財團的轉投資。有人會說,幼稚園營利化 才會刺激競爭。的確,現在的幼托業是很競爭,可是競爭結果卻是價 格兩極化,而品質皆不能獲得保障的幼托環境。一種多半朝都市集中 ,並且價格昂貴強調全美語或才藝等等。另一種則為求生存殺低價, 造成低照顧成本與低照顧品質的結果。   市場化的結果,除了業者沒有幼教專業理念外,園所有營利的壓 力,便容易對老師進行勞動剝削,對幼童家長以各種才藝等名目增加 照顧的費用。以私有財產與市場自由為名,政府和兒童家長都很難介 入園所監督照顧品質。而幼稚園的第一線工作者的園長與幼教老師, 往往在沒有工會或國家法令的保護下,淪為超工時的低薪照顧者,試 想,受壓迫與過度勞累的老師,如何可以好好對待我們的孩子?   在少子化與雙薪家庭的趨勢下,許多都市的有錢家長成了冤大頭 。以為用錢可以換來品質,可以彌補對孩子的愧疚感,以為全美語可 以保證孩子長大以後出人頭地。而窮人家的孩子的父母,也為了不能 讓孩子上昂貴的全美語幼稚園而感到內疚。這是個什麼樣的社會啊? 在國家、市場與家庭的三角關係中,兒童的福祉因為國家角色的遁逃 ,市場的坐大而犧牲,家庭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台灣的年輕夫婦,面 對這樣的幼托環境,誰還想(多)生小孩?政府最近積極想提高生育 率,為何不想想,這樣的幼托環境,誰還想(敢)生小孩。   那麼國家該如何介入呢?首先,應該全面檢討目前幼教高度營利 化的市場失靈問題。檢討為何幼托產品的高價格,卻帶來照顧的低品 質?問題出在哪裡?許多先進國家的經驗都告訴我們,兒童照顧的工 作不該高度營利化,我們的政府卻還執迷不悟地聽信幼教業者一天到 晚高喊著政府不能「與民爭利」口號。   想想在全美語幼稚園中的小女孩無辜的淚臉,想想被悶死在娃娃 車的小孩,「幸福」和「平安」是不是只是競選時的口號呢?   (作者為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副教授) 【2004.12.09 中國時報】 @ http://chinatimes.com/ berk眉批:   安親班、家教班、課後輔導班的品質又由誰來把關呢?…… ╮( ̄ε ̄∥)╭ ※延伸閱讀:http://www.wretch.cc/blog/berk&article_id=676398       《林萬億:市場化解決不了教育問題》 -- 寂寞,原來是有影子的。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3696 我在虎皮身上看到自己孩提時的寂寞。 這種寂寞,帶著點不給人陪的孤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1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