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金錢至上 學生透支未來 不抵誘惑?錢盲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學漸漸不再是「做夢」的地方,反而充滿了現實生活的折磨與誘惑,大學生被迫放棄滿懷「有朝一日」的美麗憧憬,轉身面對利益與慾望推波而成的排空巨浪,顯得無助、焦慮、空虛與危險。 很多人責備現在的大學生「紙醉金迷,沒有理想」,在筆者看來,這類指控並不公平。大學「庸俗化」、「金錢化」的罪魁絕非學生,而是設下多方誘惑陷阱的「大人們」。簡單來說,這個社會到處充斥「金錢至上」的激進價值觀,不論人或事都以「價碼」來衡定其高低貴賤,多數的政客、商人、家長及老師共同構築一個「利益優先」的人生指標,引領涉世未深的學子身陷鉅大的金錢網絡裏,理想既被遮蔽,試問誰還看得到淑世的幽光? 商人明知學生沒有經濟能力,卻一味以年輕訴求的商品來誘惑他們消費;銀行看準了學生的購物慾,於是「大方」地借錢給青年們買東買西;然後便利商店、速食店等業者又洞悉學生「需錢孔急」的焦慮,再以低價的時薪聘用,很多大學生便因此陷入「誘惑」→「消費」→「借錢」→「打工」的惡性循環中,幾乎忘了讀書才是本職。而今政府又因濫設大學,使得財政補助捉襟見肘,無力「養護」這麼多學校的情況下只好任由學費逐日高漲,許多學子即使可以不受世俗誘惑,但為了籌措學費也只好犧牲「做夢」的權利,早早便掙扎於金錢至上的橫流中了。 大學設立的目的本在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與滿懷淑世精神的知識分子,借重這些人的才華,期能讓世界愈來愈美好,中國古籍《大學》所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其義正如此。然而,現今的社會逐漸把大學視為「職業訓練所」,目的是學習賺錢的技能。為了生存,這本無可厚非,但過分地、一味地只強調「錢」,使得大學原有的理想性被忽略,成為與一般世俗無異的利益追逐場。既然如此,又怎麼去要求大學生「有理想、知長進」?而政府為了掩飾錯誤的大學政策,又喊出「高學費=投資未來」的荒謬口號,使得原本早已「錢」途坎坷的大學校 園更形理直氣壯地向「錢」看齊,要大學生不「錢」仆後繼如何可能?一句話:「做夢」。 作者:許又方 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9.4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