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國文課綱召集人叫屈:我愛中華文化         台灣立報 【記者林益民台北報導】高中國文課程綱要小組召集人台大中文系 教授柯慶明昨天應邀到教育部,說明高中國文側重白語文的爭議, 他說他熱愛中華文化,報載白話比文言多10%比率,其實還差不 到「一課」,更何況若加上「文化經典課程」,文言文的比率還是 明顯高過白話文。 記者會剛開始,柯慶明不知從何說起,原擬請記者問問題再回答, 但後來他還是選擇話說從頭,他說在出席前,已經在台大被媒體圍 住一次,但令他不解的是,高中國文課程綱要早已完成,北中南東 4場公聽會辦了,也「掛在網路」上快2年,原以為「一片和諧、 萬眾一心」,想不到仍遭歷史課程綱要的「池魚之殃」。 學生要靠白話文生存 柯慶明認為,國文是用來活在21世紀的最重要的思考、表達及溝通 工具,不光是為了描寫古代經驗,而且白話文與學生日後的生存相 關,他反問現場記者,有誰回去還會用文語文發稿? 柯慶明表示,當年受國立編譯館委託,編輯國中國文課本時,就引 入許多與當代經驗相關的文章,例如楊喚的詩、黃春明的《魚》, 他更舉例,曾選入國中課本中《火箭升空記》是翻譯文章,但對國 中生而言,用文字描寫當代的重要事件,是「天經地義」的事。 柯慶明說,高中教師很早就反映高中國文現代文學太少,事實上, 當前網路、資訊等語彙,都不是文言文裏頭有的,而「學習優美的 白話文,才能寫出優美的白話文」,也因為白話文與學生寫作、思 考甚至於情操皆有密切關係,所以要提高在課程中所占的比率,他 還補充,紅樓夢、老殘遊記等也都算是「語體文」。 柯慶明強調,培養學生優美的情操,國文課責無旁貸,也只有國文 課能夠在內容裏教學生操持自己的情操。他說因為情感教育不足, 致生目前社會亂象,他應該「表達歉意」。 柯慶明表示,年前召開公聽會時,並沒有遇到強烈的質疑和反對, 他看了昨天的報紙,也覺得爭議不大。他特別澄清他與學弟何寄澎 共同一個研究室10餘年,何寄澎擔任台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也 是他推薦的,而「我們那裡都是童言無忌」,因為都習於公開論文 被批評的過程,而且他認為畢竟是公眾之事,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意 見,他同意「可訴諸公評」。 柯慶明也表示,何寄澎當年是因為參與民間教科書的編輯,為了避 嫌才離開課程綱要小組。柯慶明也表示,這次課綱是暫行的,預定 只適用民國95年到98年,是個「短命」的綱要。 不再獨尊儒術 柯慶明表示,東亞文明地區受中華文化影響很大,美國也靠孫子兵 法打贏波灣戰爭,當前應從全球的格局來看中華文化與台灣本土的 傳統智慧。他說,獨尊儒術是漢武帝的決定,四書地位也因元、明 、清科舉所樹立,但課綱小組的決定是要全面性地兼顧各家,因此 課程綱要規定,高中國文每冊應選一課「文化經典教材」,分別依 次選自《論語》、《孟子》、《墨子》、《韓非子》、《老子》、 《莊子》。 柯慶明問現場的記者:「你們誰讀過墨子?誰讀過韓非子?」記者 們默然,因此他說,在這樣的安排下,學生確實學得比過去多。他 表示,雖然文化經典規定每學年只教一課,但「一課」可以選用的 內容,「可以有很多段」。 柯慶明也表示,一綱多本的政策,對其他學科無妨,但文學作品是 唯一「必讀原文」的課目,不能被化約為概念。而且累世傳承下來 ,有資格被選入教科書的經典作品,超過2,000篇,在「一綱多本」 政策下,就會出現每一版本所選作品都不相同的情況,有的老師面 對這樣的情況,就每一個版本的內容都教,結果苦了學生背書包的 肩膀及家長的錢包。 兼顧時代意涵 柯慶明也指出,一綱多本造成各版本國文選輯內容不同,也會讓大 考中心避免直接考「課文內容」,於是部份高中老師乾脆就放棄內 容不教,只以應試的「字典集」來授課,柯慶明說:「這才是真正 人文教育的死亡」。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並讓學生可以對傳統文學有共同的經驗和記 憶,國文課綱小組破例選列了40篇文言文經典,以規範各家教科 書商的內容。但柯慶明表示,選文的程序非常嚴謹,先從有高中國 文以來、包括民國38年前的各家教科書內容選出被收錄次數前1 00高的文章,再自這100篇文章中,顧及時代、文體等,由課 綱小組中的教授們逐篇討論後,圈選40篇,並徵詢過是否課綱小組 中的高中教師們「教起來有困難!」 柯慶明表示,委員選文時,都兼顧內容的時代意涵,例如目前已經 沒有三民主義的課了,所以更要學習「禮運大同小康篇」,而為求 性別平等及人權,也選了「緹縈救父」;此外,在民主時代,學生 或許要明白,黃宗羲的「原君」中對約制君權的看法,要早於法國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 語體文原則寬鬆 身兼台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柯慶明表示,當初課程綱要小組擔心 遭到獨派大罵,因此除了態度公正、也務求有學理基礎,想不到目 前卻不明究理地遭到歷史課綱的殃及。 柯慶明表示,語體文的部份,課綱小組未選定文章,只訂出原則, 真正鬆綁交給教科書商找專家編訂,原則上以「以台灣新文學以降 之名家、名篇為主(應包含原住民作品),兼及其他近現代華文作 家與優秀翻譯作品,並可酌採古代接近語體之作。」 柯慶明表示,中共建政後的政治意識與語言文化就和台灣不一樣了 ,「我們還是要教自由民主制度下的作品」,因此規範以台灣新文 學以降為原則,他再度強調,語言是用來生活的,採用台灣的作品 ,包括大陸來台的作家,「與我們經驗類似、親切」。 柯慶明說,語體文的原則其實很寬鬆,連翻譯的作品都行,如果有 人要選余秋雨他也不反對,但他也指出許多原住民作家的漢文寫作 寫得很好,也應該可以選入教科書中。 柯慶明表示,接下來要辦理研習,邀請專研老、莊、墨子、韓非等 學者,來幫高中教師做職前訓練,主持會議的中教司司長李然堯也 表示,新課綱公布後,有教師表示不會教白話文,因此教育部將會 辦理相關培訓,協助高中國文教師做好準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91.10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