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以下轉來的文章, 事原為香港中文大學 (以下簡稱中大, 望不要 誤會為兩岸各有的中山大學) , 傳出官方文件要求學系改制, 為 了達成國際化的目標, 要求各學系把所有本科課程都加入英語授 課班. 名義上是加班, 實際上資源有限, 大部份課程只設一班的情況下 , 這等於把中文大學的絕大部份原本以粵語或國語授課的課系, 都改組為用英文授課. 中大本以推廣中文教育, 確保中文在學術界的地位而定位, 故安 名為中文大學. 經歷多年改變, 使用中文的傳統堅持, 日漸被精 英化、「正統化」的欲望所替代. 一九七六年, 因體系改革, 首 任校長李卓敏博士、副校長余英時教授相繼請辭, 順而更延伸為 錢穆等十多名新亞書院元老同時辭任. 自此時起, 實已無人維護所謂的中大傳統. 但香港大學牽起的「 爭取中文成為法定語文運動」 (在香港而言, 主要有兩次針對英 國殖民政府的中文運動) , 帶動學生繼續抗爭. 奈何八十年代尾 九十年代初, 隨著工程學院的成立, 以及大學修學年期四改三, 中文大學的統治群, 教師群都更趨英語化, 而學生運動則無以為 繼. 前年, 前中大校長李國章上任香港政府教統局長, 發動中文大學 和科技大學合併的建議, 中大的定位和價值取向受到更大的動搖 , 領導的空洞見解已經不再備受道德壓力. 兩大合併沒有下文, 而新校長劉遵義亦於零四年走馬上任. 劉校 長上任即動手推動中大國際化, 規劃學額引進更大比例的交換生 , 並以此為由, 要求各學系提供交換生所共通的英語, 作為主要 授課語言. 至此, 中大的三大立校支柱: 為中文教育伸命, 為本地平民學子 提供優質高等教育機會, 以書院制建立多元校園文化 - 均一一 褪色, 被國際化競爭、精英主義、資源效益最大化等名目借代. 今年年頭, 大學教務會內部文件, 洩出更多政策上取英捨中的操 作方法, 事情被大學學生報所揭露, 旋即引起一段風波. 主流傳 媒暗底支持校方立場, 唯師生校友, 以及各方學界, 仍不願放棄 中大的建校理想, 是故發起《哭中大》的聯署信, 亦即將轉信述 及的文章. -- .╱\ 網絡社區 |\[|HK \ bbs.hkday.net {|][|DAY| =|'=|===_e 親善好客通融 \-\_o_oo_/ 活力之都.在香港~ ~~~ ~~~ ~~~ ~~ -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8.14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