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msps.tp.edu.tw/myhome/msps04/sulan/%E5%8F%A6%E9%A1%9E%E5%AD%B8%E7 %BF%92/movies/112緊握生命的希望/蘇蘭老師導讀.htm 近日報上所評~現今國語文教科書最不足的是[具國際觀的語文教材篇幅太少], [國際視野狹窄又偏頗]。如果家長老師們願意自力救濟,[緊握生命的希望]可以讓我們 做立即的補救自學 >衣索匹亞+蘇丹+以色列+法國+猶太人+猶太教及基督教=......? 雖不知觀影的收穫能補足多少原來對這些子題的認知,但國際視野明顯的是由非洲 拉到亞洲及歐洲。 海報簡單明瞭的呈現兩個人的側面,我問孩子們:「你看見什麼?」立即的答案包括 [一男一女]____性別、[一大一小]____年紀、[一黑一白]____膚色。 顯然,光是平面的海報就能多元展現這部電影豐富的訴求。 1984年,戰火連天的衣索比亞,小蒙(Salomon)一個九歲的黑人小孩,住在貧困至極的 蘇丹難民營。在這艱難的環境裡,傳染病四處蔓延著,生存遭受到嚴重的威脅。 一個以色列與美國的聯合組織Falashas,希望拯救衣索比亞的猶太教孤兒,將他們安置 在以色列生活,小蒙的媽媽雖然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但是在得知這消息後,為了讓 孩子有機會活下來,於是囑咐小蒙裝成猶太教徒,並且宣稱自己是孤兒。 "go, live and become….."是母親對他最後的叮嚀,亦成了此部電影的片名。 到了以色列的小蒙改名叫小莫(Schlomo),在法籍養父母的教養下,學會了希伯來語和 法語,也經歷了異國生涯中的生日、婚禮、猶太戒律等儀式。小莫漸漸融於以色列 猶太文化中,但外表是黑人讓他面對身旁的養父母、女朋友、同儕…,一切都變得更艱辛 ;也因為他始終無法忘記仍在衣索比亞受苦的母親,只能對月亮傾訴這個藏在內心無法 告人的秘密。但更令小莫困惑的,是他自己的身分:究竟是衣索比亞人?還是以色列人? 是基督徒?還是猶太教徒?血緣、國族、身份、信仰,難道是人與生俱來就必須背負的 永恆印記? 這部在德國、以色列、法國都得了大獎肯定的電影,編導哈杜米赫羅就是一位有著 羅馬尼亞姓氏的法籍猶太人,因為戰亂遷徙避禍,他本身也有著雷同於小莫文化認同 的矛盾與衝突。隨著小莫的遷徙、遭遇、成長,米赫羅盼能以這部電影描繪出不同文化 多采多姿的豐富樣貌。 君懿老師觀影後更鎖定母子關係思考:「緊握生命的希望」,說的到底是小蒙自己的努力 ?還是幫他捉住生命希望的三位母親?______小蒙的親生母親為了讓他離開那個隨時可能 餓死、病死的地方,忍痛將自己最後的兒子推離身邊;帶著小蒙離開衣索比亞的那位母親 ,或許是因早上自己同樣年紀的孩子才在懷裡失去生命而起的移情作用,也或許是心裡 明白孩子留在那裡將只有死路一條,同理了親生母親的心意;而小蒙的養母,更是在 他人生的成長階段扮演了重要角色,養母聽懂小蒙所說的指甲尖刺的故事,她會當著眾人 舔小蒙因壓力而生的滿臉青春痘、表示小蒙不是得了傳染病,她的努力讓小蒙打開了心防 ,給了他無盡包容的愛。所以他的白人妻子追求他10年,終於不顧眾叛親離的嫁給他之後 ,曾說:「誰叫你有那麼多愛你的母親!」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不管在哪個時代、 哪個地域,母親對「孩子」的愛,都是同樣深刻! 當我們對生活生命還有額外的渴求,想想小蒙學習猶太人面對哭牆許願時所說的:「 猶太人不快樂嗎?不然牆縫中怎會夾著這麼多願望?」你,還有很多願望嗎? 「緊握生命的希望」 電影網站 http://blog.xuite.net/pandasia/hop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87.2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