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把時間留給孩子 給孩子不同視野 【記者林麗雪/報導】 「你看報紙、孩子看電視」、「匆匆接送子女上學、上才藝班」、「有空就逛百貨公司、 上餐館」、「一人一台電腦,各自上網」……,想一想這是不是許多家庭親子共處的畫面 。現代家庭人口簡單,但各忙各的,親子互動反倒不像農業時代親密,在有限的時間下, 家長需要學習,並且多方嘗試良好的親子互動模式。 專業臨床心理師、自由作家游乾桂多年前辭去報社夜間工作,讓生活回歸正常,陪伴孩子 成長是主要原因之一。「父親不花錢,但很花心思地撥出時光,與我一起營造回味無窮的 山水童年,金棗是我的夏季,上山摘柑橘是冬季,清晨割竹筍是晨操,河中摸蜆讓人記憶 新……。」游乾桂謹記這樣的家教,也帶著一雙兒女編織值得回味的童年往事。 成了「有閒階級」後,游乾桂的兒女在暑假期間,加入他的溯溪活動,南勢溪、北勢溪、 加走寮溪、崆峒溪……,都留下他們的足跡;在熙來攘往的台北街頭,親子騎乘單車遊街 ,探訪秘密花園,鑽進一條暗巷,或在一間古厝前停下,觀賞老屋被時間烙刻的紋路;傍 晚騎上木柵貓空茶園的草湳步道,在潺潺溪澗旁,遇上黑翅螢亂飛,把夜裡的山染得像耶 誕樹。 親子可以共同完成的事情,不見得要花錢。林太太在南部鄉下成長,娘家是親族共住三合 院,逢年過節,熱熱鬧鬧,小孩總是圍繞著忙東忙西的媽媽身邊。春節炊粿;清明捲潤餅 ;端午包粽;冬至搓湯圓……。但嫁到北部的外省家庭,人丁單薄,過年過節,一切以簡 便為主,花錢了事。 孩子出世後,林太太益發想念童年民俗生活,雖然事業、家庭兩頭忙,林太太堅持給孩子 不同的視野,向南部的老人家討教,炊粿、包粽、搓湯圓,無所不會,只要節日一到,一 雙兒女就充滿期待,陪著媽媽到傳統市場採購,沖沖洗洗,一起完成所有程序,成品出現 ,總惹得孩子驚呼,祭祖或分送親友,成為十多年來親子間的重要事。 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調查官盧蘇偉每天晚上在家陪兒子,聽孩子說說學校事,或他下棋 、打電腦,或各看各的書,他要讓孩子知道,「需要我的時候,隨時可找到我。」 【2006/03/05 民生報】 http://udn.com/NEWS/LIFE/LIF1/3195602.shtml --     我們愈關心別人就愈不擔心自己。     我們愈不擔心自己,我們痛苦的感受就會較不強烈。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7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