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教育 不只是貧童的希望 更是 未來這一塊土地的希望 李家同教授或許有些人不喜歡他 但畢竟他很誠懇地想一些具體方法或是定期發表一些文章 或多或少,這些文章可能影響了相同理想的教育工作者 他可以選擇沉默,做好份內的事,領份內的薪水 這樣或許不會引起他人的議論 果真,出現了不同聲音的人 意見相左的人,一定同樣對教育現況感到憂心 但想想,用溫和的字眼給予合理建議或鼓勵應該勝過現實批評 很多時候,你我思考過的事情,不代表李先生(或真正在做事的人)沒有想過 礙於現實大環境的考量,最快速的方法大概就是如此(或許非最好) 先有具體行動再來逐步修正不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在做的事情嗎 更何況這樣的理念是來自一位非教育相關科系的學者 天下雜誌教育特刊-家庭教育 有很多篇文章都跟大家討論的議題有小小相關聯, 看完後或許不會專注在升學主義單方面討論 很多爭議其實都是我們單獨看一面之詞所產生的誤解 唯有實際了解、參與,或多或少可以想像李先生有過無奈卻又不死心的精神 了解其背景及事情的因果後,再下評論也不遲 李先生也說過,他的想法很簡單(其實真的很簡單) 那麼請有其他想法的人寄個email給李先生或那個基金會 隨時給予他們修正的機會 另外, 教育真的是每個人的希望 更是貧童的希望 今天發現其中的一位很會讀書,那放在升學主義之中,讓他脫穎而出 學有成就,回饋於社區或是社會 有何不可 其中一位可能會誤入歧途,因為學校與社區的關懷(請看文章內容) 重新體認到自己的生存意義,是否比什麼都不做來的好 其中一位小女孩經過課輔媽媽的關心後,老師成為那小女孩的夢想 或許大環境,很多教育工作者是無奈的 但已經有很多人很多人在努力重建、耕耘這塊土地的孩子了 緩慢地播種希望的種子在那資源分配不均的環境中 雖然慢,可是確實看到有希望的苗正茁壯著 只想說 多一些鼓勵與建議,少一些負面情緒的字眼 更能溫暖彼此 小小想法 -- ※ 編輯: everbyby 來自: 203.72.21.78 (04/18 21:01)
lllii:李教授的作法很多人會很感激,不過他的想法個人也不大認同~ 04/19 00:44
lllii:不容抹煞他的出心出錢出力,但和他對教育的思惟內涵是二回事 04/19 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