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NTUniNews 看板] 作者: paleshelter (paleshelter) 看板: NTUniNews 標題: 轉貼 教育﹕必要的烏托邦 (下) 時間: Mon Oct 6 09:54:53 2003 ※ [本文轉錄自 NTPUyouthCOM 看板] 作者: paleshelter (paleshelter) 看板: NTPUyouthCOM 標題: 轉貼 教育﹕必要的烏托邦 (下) 時間: Mon Oct 6 09:54:45 2003 教育﹕必要的烏托邦 (下) 肖雪慧 在喧囂、混亂的年代應該如何選擇教育的價值﹖ 教育的價值是多重的。國家的強盛﹐社會的公正、平等、安寧和個人的前途命運﹐都 離不開教育。而在全球既激烈競爭又日益一體化的當代﹐教育還關涉到各個民族、各 個國家、各種文化之間的交流、理解與合作。而無論對國家、社會還是個人或人類整 體﹐教汰ꤊ 中國教育的問題﹐如果從思維方式角度看﹐可以說是與我國對教育價值所作的極其狹 隘的認定分不開的。這狹隘性首先表現為把教育的價值確定在國家、社會這一環﹐而 忽視個人與人類整體這兩端。我以為﹐義務教育中的排斥現象、學校中保尖子而敷衍 大多數的現象都與在教育價值認定上缺乏一種尊重、關注個體生命的人道意識﹐缺乏 教育首先是一種基本權利的意識直接相關。雖然有時也談人寶貴﹐但卻囿於工具性解 釋﹐視人為“寶貴資源”或“人力資本”。然而人首先應該得到肯定和尊重的是人作 為人的獨立價值﹐這一價值超越“資源”、“資本”的考慮。教育價值遊離 於人類整體之外則反映為在教育方針和教學內容上﹐我國教育長期以來把國家當終極 目標﹐而缺乏一種引導學生去認識和體驗人類一體、去關注人類的共同命運、尊重人 類的共同規範的精神﹐缺乏有助於不同民族和文化相互溝通、理解和彼此尊重的內容 。相反﹐有意無意地灌輸一種唯我獨尊、與其他文化形成壁壘的不健康精神。所以﹐ 現行教育不具有引導人既了解自己國家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也了解別國對人類文明的 貢獻的眼界﹔不具有培養尊重公理並在此前提下尊重差異和多元性的現代人氣質的功 能。 狹隘性的另一突出表現是排斥教育的超功利意義﹐而把教育的價值定位於純功利性方 面。其實﹐把國家終極化﹐本身就是非常功利性的。對教育價值作純功利性定位﹐就 是由根本教育目標上的功利性派生的。教育價值上狹隘的功利性認定要求教育使培養 對象成為適應既定社會目標的工具﹐於是培養重心放在工具性技能和知識上﹐而不是 人的性格發展和潛力開發上。過早分科﹐教學安排上文理嚴重失衡。即使提素質教育 ﹐也常常把對素質的理解圈在特定的政治標準上﹐而抽掉“精神素質”這個概念的豐 富內涵。 在這樣一種徹頭徹尾的實利主義教育觀中﹐教育的超功利意義沒有立足之地﹐導致了 我國教育功能的萎縮和扭曲。教育不僅要使人適應社會﹐但更要使人有質疑、審視和 變革社會現狀的能力。每個人通過教育不僅應掌握將來求職、謀生的技能﹐更應打開 一條通往精神生活的道路。反觀我國大學自80年代中後期進行的所謂教改﹐實際上是 在實利主義短淺目光趨使下所作的急功近利的“改革”。一方面是專業越分越細﹐細 到可以鬧出諸如把會計細分成幾十個專業的大笑話﹔另一方面是課程設置越來越文理 失衡。“革”掉了本來就少得可憐的人文課程﹐去掉了開發人的情感和理性 的內容﹐有助於發展觀察、分析、評價、選擇能力的內容﹔增加的是被急功近利地當 作可以立即使用的“錢幣”式的內容。這種教育在最好的情況下也只能使人獲得某種 謀生手段﹐卻既不能使人獲得怎樣做人的啟示﹐也不能陶冶人的性情﹐給人打開一個 廣闊的精神天地。結果﹐許多人受了多年教育卻仍然趣味低劣、視野狹窄、缺乏教養 。而且﹐即使就獲得謀生手段而論﹐也大可懷疑。因為一窩蜂抬出來的實用性課程﹐ 教師大多是東拼西湊﹐熱炒熱賣﹐有些連自己都沒弄懂就倉促上陣。而有些課程則根 本沒必要開﹐只要學生有閱讀能力﹐自己看書就能掌握。如此這般傳授的熱 炒熱賣的、或沒必要的“實用性知識”﹐往往還沒出校門就已過時﹐要不然就是根本 無用。但最糟的還不在於此﹐而在於﹐教育中的實利主義與通過大眾傳媒宣染、鼓吹 而瀰漫於全社會的實利主義匯在一起﹐造成一種十分低俗的社會氛圍。這種社會氛圍 使人性停留在精神性之外﹐容不下不計利害的快感﹐也理解不了較為高尚的情操。 教育之於社會﹐猶如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之於人體。教育的價值選擇有重大偏差﹐負 面影響既深又廣。那麼﹐究竟應該怎樣選擇教育價值呢﹖我的觀點是﹐應該探尋一種 相容國家、個人和人類整體的目標﹐並超越功利性與非功利性之對立﹐能把二者統合 於一體的有遠見的教育價值理念。我認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倡導的“人的發展” 正是這樣一個有遠見﹐有極大包容性的教育理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十一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它的報告中提出了“教育﹕必要的烏托邦” 這一命題﹐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其實前面談的種種意見﹐已經包含有我對這一命題的具體理解。不過﹐這個問題對我有 吸引力﹐願意專門就此談談看法。首先談談一般意義上的烏托邦。 烏托邦是對未來的一種思考或者設想﹐包含著理想、希望和夢想。說起烏托邦﹐昆德拉 有一段名言﹐大意是人們受到烏托邦思想的迷惑﹐“拼命擠進天堂的大門﹐但當大門在 身後砰然關上時﹐卻發現自己是在地獄裡。”曾遭受過一種偽理想主義無情愚弄的中國 人對這段話有特殊共鳴。當人們開始反思過去時﹐“烏托邦”成了一個射擊耙﹐弄得很 是聲名狼藉﹐後來一提起烏托邦﹐就往往把它同虛假的意識形態、同充斥著欺騙性允諾 的偽理想主義劃等號。我認為﹐這有些簡單化了。 如果撇開偽裝理想的蓄意欺騙﹐人們指責烏托邦﹐無非是烏托邦理想總有空想或夢想的 成份。但無論空想或是夢想﹐不等於沒意義﹐更不等於壞事。由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提 供的一份報告這樣談到空想﹕“任何旨在改變人類命運的基本條件的事業勢必包含有一 些空想成份。”(《學會生存》第222頁)在很多情況下被指責為空想的﹐其實是一種 遠見。至於夢想﹐有夢﹐意味著不安於現狀﹐意味著對未來有所期望。沒有任何夢想的 人老氣橫秋、安於現狀。但人類永遠是大孩子﹐永遠會保留一些夢想﹐所以總是樂此不 彼地要構筑一個又一個烏托邦。它們可能表達過時理想的垂死ꤊD吟﹐也可能以前瞻性、預見性為?{實樹立一個標準﹔可能是把生活簡單化的思想體系﹐ 也可能基於對現實弊端的深刻洞悉而具有批判意義﹔它可能誘使人為了輝煌的將來而犧 牲現在﹐為了夢想中的美妙世界而拿此時此地的人去作祭品﹐也可能作為一種牽引人類 前進、促使人迸發出創造熱情的巨大力量在人類事務中發揮作用﹔可能是唯我獨尊的﹐ 為了維持一種夢想的獨佔地位而無情擊碎別的夢想﹐為了保持自己的理想的純潔性而不 惜把具有不同理想的人送進黑牢、推上火刑架﹐但也可能是保護和相容各種夢想的…… 總之﹐形形色色的烏托邦除了在與現實對立這一點上是共同的之外﹐彼此在性質上是 可以很不相同的。 西方文藝復興後期是一個盛產烏托邦方案的時期。莫爾的《烏托邦》、康帕內拉的《太 陽城》是其中最有名的。我們現在可以批評這些方案的提出者過於自信﹐對未來的設計 之詳盡﹐幾乎沒有給人發揮首創精神和理性自由留下任何空間﹐思想自由在這些方案中 也沒有受到尊重﹔我們也可以指責這些忽視自由的方案給了20世紀為害人類的極權主義 很多靈感。但這些方案的提出者是真誠的﹐哪怕包含了重大迷誤﹐卻仍然表達了一種真 實而有益的信念﹕人類有可能創造出一種完善的制度來保障人的幸福與和諧。而且這些 方案所包含的批判力量也是真實有力的﹐它們對現實的批判性 有時會在人們意想不到的地方結出果實﹐例如﹐莫爾的《烏托邦》就在英國的恤貧法上 結出了果實。 而那些更準確地觸摸到了未來的脈搏、更富有預見性的設想﹐則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持久 的理想﹐這是有待人們去實現的夢。中國明末清初黃宗羲的理想﹐西方早的如17世紀哈 林頓虛構的大洋國、晚的如羅斯福和邱吉爾起草﹐1941年呈送國會﹐後來成為世界人權 宣言支柱的“四大自由”﹐便是這方面的例子。在黃宗羲帶烏托邦色彩的設想中﹐學校 是造成天下是非之所在﹐政治上要執行類似於國會的糾彈功能。點為此﹐校長、教員由 公議推舉而不是任命產生﹐學生有權驅逐腐敗的校長或教員。黃宗羲這個設想至今在中 國都還像是作夢﹐但在世界別的一些地方早已不再是夢。哈林 頓設想了一個理想的“平等共和國”。它有成文憲法﹐行政官員選舉產生﹐以輪流執政 、秘密投票和權力分立為結構原則﹐所以在政治上展現了一種法治理想。此外﹐宗教上 保障信仰自由﹐教育上建立全國規模的學校體制﹐實行公費普及教育。這樣一個共和國 在17世紀縱然是空想﹐但這個空想卻納入了日後出現的現代民主國家的許多重要特徵。 至於羅斯福和邱吉爾起草的那個文件﹐是在美國參加二戰後不久提出的。上面寫有“在 我們力圖保持安全的今後的日子裡﹐我們盼望有一個建立在人類四項基本自由基礎上的 世界。這四項自由就是言論自由、信仰自由、不虞匱乏的自由 和不虞恐懼的自由。”迄今為止﹐沒有哪個國家實現了這一理想中的完全自由﹐在這個 意義上可以說它是烏托邦的夢想。但這是一個使人產生偉大覺醒的偉大的夢﹐是一個假 如缺少了它﹐人類在精神上就不能真正站立起來的必要的夢。而且﹐雖然完全實現不可 能﹐卻可以無限地趨近於實現﹐所以能作為人們努力的目標發揮作用。我覺得﹐喬治. 奧威爾有一段關於自由、平等的話可以說是對這類夢想的現實意義的一種很好的詮釋。 他說﹐“在基督教年代裡﹐特別是自從法國革命以後﹐西方世界始終被自由和平等理念 所縈繞﹔這只是一種理念﹐但是它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階層之中 。到處存在著最令人髮指的不公、殘暴、謊言、勢利和虛榮﹐但不是很多的人能夠以… …無動於衷的冷漠態度來看待這些事情。”這樣一種心靈被自由和平等理念所縈繞﹐面 對罪惡而不無動於衷的精神狀態就是一種變革現狀的力量。 如果我們擯棄越疽代庖、詳盡設計一切從而消滅人的決定自由的烏托邦﹐擯棄淪為意識 形態的婢女或者盅惑人迸發攻擊性狂熱的災難性的烏托邦﹐擯棄以天花亂墜的諾言去誘 人入陷阱的烏托邦﹐擯棄雖然純潔卻因獨斷﹐一行動起來就變得粗暴、甚至嗜血的烏托 邦﹐而是從理想性去看﹐那麼﹐人類的烏托邦衝動代表了一種最有希望的潛質﹕要趨向 於完善的不滅的衝動和對於實現人類最佳狀態的持久關注。 人類開放的歷史是在不斷追求理想、不斷為變理想為現實而進行的鬥爭中創造的。在這 一鬥爭中﹐教育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教育不同於作為事實體系而展開的純現實﹐而是 一種灌注著和體現著人的理想的活動﹐它本身就有一種令人激動的理想性質。在當代﹐ 民主、自由、和平、人權是人類共赴的理想。這個理想能否實現﹐能夠實現到多大程度 ﹐在極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個國家發展一種什麼樣的教育﹕是一味追求與現實相適應呢﹐ 還是既立足於現實但又把理想的目標納入自身。如果教育不帶有超越現實的目標﹐不具 有對現實的批判性﹐而是訓練人們順應和接納現實的一切方面 ﹐那麼教育便完全喪失了它本應具有的拓展人的眼界、培養有反思能力的人、批判性地 發展知識並引導人自身和社會進步的功能。如果教育所面對的是一種與民主、自由、和 平、人權的共同理想呈強烈反差的現實﹐譬如說﹐人們渴望自由﹐但製造枷鎖的幽靈卻 在現實中到處逞凶﹔人們追求團結、合作、理解、信任的人道關係﹐但一些強大的現實 力量卻製造著隔離和仇恨﹐並且常常把人們投入處處設防或彼此殘殺的可悲境地﹔人民 本應是國家的主人﹐但在某些國家現實存在著的制度性力量卻可以輕而易舉地在國家事 務上無視人民的存在﹐使人民成為“沉默的一群”﹔人民追求 平等﹐卻被納入森嚴的等級結構之中﹔人追求人性的舒張和生命潛力的開掘﹐但現實中 視人為工具的力量卻在使人性收縮﹐生命力萎頓﹔人希望自由地思想、正直地行動﹐但 把一切思想納入一個統一模式並強令人放棄自己真誠信念的氣氛卻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刺 激起許多人身上的惡﹐鼓勵教唆他們放縱自己的醜惡﹐使社會盛產無賴和惡棍﹐另一方 面使真誠正直者舉步維艱、處境困難……要使人們去順應和接納這樣的現實﹐除非以意 識形態的魔咒去封鎖人們的質疑、批判、探索和追求。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就不只是喪 失其自身功能﹐而是淪為現實中黑暗勢力的幫凶了。 只有那種關注實現人類的最佳狀態﹐內蘊著對民主、自由、和平、人權的追求﹐不與現 實相妥協的教育才能解除魔咒﹐使人獲得心靈自由﹐使現實得到提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教育應以“人的發展”為基本目標。這個極具包容性的最高目標 對教育自身包含的各種可能發生衝突的目標 ─ 只要這些目標不??韞ㄖ?M馴化人的異化 目標 ─ 具有整合作用。這個最高目標絕不脫離現實﹐但對於實現人類最佳狀態的關注是它的靈 魂。基於這一頗具烏托邦色彩有關注﹐在21世紀即將來臨之際﹐教育應把最大的雄心和 人文主義的開闊理解力帶進自己的任務之中。當人類走入“一切為了經濟增長”的誤區 ﹐以破壞自然、破壞生態為代價﹐以敗掉子孫萬代和別的物種的生存環境為代價去換取 經濟增長的毀滅之路時﹐教育的任務是引導一條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戰爭仍然威脅著人 類、專制和不義仍在許多地方行惡的情況下﹐教育應該成為促進和平、自由和社會正義 的王牌。在許多人還因缺乏教育而被排斥在文明的積累和公民 生活之外﹐當社會還存在各種不公正的情況下﹐教育必須保持一個雄心﹕最大限度地糾 正和杜絕排斥現象﹐“確保每個人擁有必要的手段﹐去自覺地、積極地發揮一個公民的 作用”點﹔教育還必須成為公平發展的動力﹐把讓每個兒童享有更美好的未來作為自己 最崇高的使命﹐以高質量的全民基礎教育﹐儘早為每個人提供“生活通行證”。當某些 國家和地區的個人既沒有自身的解放和價值的確立﹐眼界、思想和情感又被危險的偏見 所限制、所盅惑時﹐教育應該首先幫助個人走出在精神上處於襁褓之中的軟弱狀態﹐所 以應該首先是對個人的一種解放﹐但教育同時又應揭示人類的 一體性﹐傳輸一種基於人類整體意識的合作精神﹐反對個人的或民族的自我中心(後者 往往表現為夸大本民族的重要性﹐而對別的民族對文明的貢獻視而不見)﹐引導人與人 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互相尊重﹐引導人們對人類命運抱共同看法﹐…… 所有這些表明﹐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教育﹐它的最終社會目的如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 交的報告所指出的﹐“決不應忽視人以及國際社會在聯合國組織成立時宣佈的種種理想 的至上地位”。點我相信﹐正是在教育確認人是發展的第一主角和終極目標的意義上﹐ 在教育確認聯合國成立時宣佈的那些理想的至上地位的意義上﹐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 提出了“教育﹕必要的烏托邦”這一命題。“必要的烏托邦”意味著教育必須具有一種 著眼於未來的精神。波蘭教育哲學家蘇科多斯基說得好﹕“著眼於未來的教育表達了這 樣一種信念﹔目前的現實不是唯一的現實﹐因而不能構成教育 的唯一要求。著眼未來的教育精神超越了目前的範圍﹐以共創明天的現實為目標。”“ 必要的烏托邦”還意味著﹐在人們越來越受現實功利羈絆﹐越來越被實利主義限制了生 命意義的拓展之時﹐由於教育體現著對人類生活最高境界的訴求﹐保留了對於超越實利 的、非功利的價值的追求﹐至少還可以寄希望於教育去使人對人在現實中的病態和畸型 保持警覺﹐對人的純功利衝動起到平衡和矯正作用。 教育作為一種“必要的烏托邦”﹐對於中國尤其必要。中國人多實際﹐思想、行動上沒 有為烏托邦的追求留下多少余地﹐這是一種不幸。我們所處的時代本來就是一個誘使人 過於專注於物質、經濟和其他種種現實功利的時代﹐國人那種把任何一種傾向都推向極 端的能力更是把現實功利抬到了君臨一切、吞沒一切的地步。雖說教育不平等﹐受教育 機會不公正不僅早已成為我國各種嚴重的社會不公正中最刺眼的一種不公正﹐而且也是 導致其他社會不公正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一些有頭有臉的人物﹐特別是一些擔任過地方 教委領導職務的官員﹐一再地出來呼籲什麼“發展教育不可片 面追求公平”﹐“教育的供給與其他商品的供給不存在本質的區別”(上海市政協教育 委員會副主任林緯華)點﹔“教育平等與中國經濟不平等的現實相距太遠,是一百年二 百年以後才能做到的事”,現在追求教育平等﹐就是“與市場經濟脫節﹐觀念完全停留在 計劃經濟烏托邦理想時期”(全國政協委員陳慧﹐曾長期擔任地方教委主任)點。呼籲 者在這裡使用了一種非常奇怪的邏輯﹕因為中國有經濟不平等的現實﹐所以就不能追求 教育平等﹐否則就是“烏托邦理想”。他們絕不犯“烏托邦”這種傻﹐而是非常實際地 主張教育市場經濟化、商品化。市場經濟化、商品化奉行“有 錢購買﹐無錢走開”﹐其潛臺詞是﹕“沒有錢就別受教育﹗”當教育完全遷就經濟不平 等的現實﹐教育不僅不能成為推進社會公正和平等的動力﹐而且只能進一步擴大不平等 。所以﹐“一百年二百年以後”更別想有教育平等。然而﹐社會不僅僅是個經濟領域﹐ 也更不是一切東西都可以商品化﹐都可以用金錢或經濟眼光來權衡。何況﹐在現代社會 ﹐受教育是每個人的基本人權﹐我國憲法也對此作了肯定。這樣的權利﹐正如阿瑟.奧 肯在《平等與效率》一書中所說﹐“是制衡市場的一部份力量﹐它用來保護金錢無法標 明的某些價值。”所以﹐教育的性質就決定了它的供給不能商 品化。主張教育商品化﹐說得不客氣﹐不是糊塗就是別有用心。按這種主張﹐預先就會 排斥掉一大批兒童的受教育機會﹐這是對這些兒童所能犯下的最卑劣最嚴重的罪行﹔按 這種主張﹐高等教育將可以不再以學習成勣為尺度而只看誰出得起錢點。至於一大批兒 童被排斥會帶來些什麼樣的社會後果﹐高等教育根據出不出得起錢來供給會埋沒多少人 才﹐造成多大的智力浪費﹐任何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想得到。所以﹐即使從最實際的眼 光﹐在教育中灌注著對公正、平等的理想也是必要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94.5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94.5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9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