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naturalboy (一切都是命運阿!￾  )》之銘言: : 請不要再說"現在的教改只是治標不治本"這種東西了 : 一點建設性都沒有 : 這種批評很沒有說服力 : 既然有意見 就請拿出具體建議方案 恩,其實前面網友有提到, 我們要提出建言也不見得有充足的資訊, 做出來的決定也不見得是有仔細考量到現實。 不過,聊聊也不壞,腦力激盪, 看看三個臭皮匠能不能勝過一個諸葛亮。 :) 我的看法很簡單, 就是政府以身作則,不要用學歷來度量人的才能, 多多採用「證照」的考試方法, 最好是365行,行行有證照,而每個證照都很專業, 不要什麼有的沒的科目都要考, 並且證照分等級,例如「學士級、碩士級和博士級」, 考上「博士級」證照,就等同博士學位。 而政府人事升遷和薪資的決定,看「證照」,不看「學歷」, 這樣可以讓沒有辦法擠入大學窄門的人, 或者技能太過專業的人, 也有其他的管道出頭天。 (避免專業人士太多不必要的考試負擔,例如電腦技師不考化學) 對於各行各業中的「佼佼者」, 直接授與「專業博士」,或者「名人」頭銜; 由工會推薦,國家認可, 連考試都不必。 (彌補人們對工作經驗的忽視) 這樣的作法,可以治水為例子來類比, 面對洪水,我們要想辦法疏通, 把每個水力都導正到可以促進國家進步的方向, 而不是人人都往同一個「水庫」(大學)塞, 塞久了壓力當然會重,不時就得要「洩洪」一下, (說穿了,教改只是讓大家發洩(洩洪)情緒的管道,其實內涵根本沒改) 水庫的大小、形狀改來改去, 還不就是一個水庫?大家還是往同一個地方擠, 問題就不會改善。 所以改善之道,就是提供多種「出頭天」的管道, 管道一多,大學這個水庫的壓力就不會大, 就不需要時時「洩洪」了。 我知道上面的想法可能還不盡完善, 拋磚引玉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23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