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當今世界,國家之間的競爭表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知識和人才的競 爭,是高層次科技知識和高層次人才的競爭。大學作為知識創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 載體,它的競爭力決定了國際間知識和人才競爭的格局,因而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 位。盡快提高我國大學的國際競爭力,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必須面對的重大 課題。 如何培植大學的國際競爭力,必須認真研究制約競爭力的各種重要的因素和條件。 學科是研究大學競爭優勢的基本單位,一個大學的國際競爭力本質上是學科競爭力。 而從學科出發來分析,我國大學的國際競爭力不容樂觀。 首先,投入學科建設的資源。在最近幾年來,我國投入高等教育的建設資金增幅 高居世界前列,但是因為發展起點較低,基數較低,因此投入資金的絕對水平特別是 重點建設的若干所大學的建設資金仍然存在著兩個不足: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平均投入 資金相比顯得不足,與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客觀要求相比顯得不足。在投入資源 方面,更加嚴重的制約顯然還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尤其是學術大師的短缺。高水平人 才的短缺以及人才結構方面的不合理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大學國際競爭力的瓶頸。 第二,學科與社會需求的關係。社會需要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力量。大學的競爭力 就是其學科適應社會需要的能力。一所大學只有能夠對社會需要的本質特性有著深入 的認識和理解,具有前瞻性反應的內在能力和機制,它的學科才能生存和發展。而大 學的國際競爭力,則意味著不僅要對國內社會需要的變化作出反應,還必須對全球性 社會需要的變化作出反應。目前我國大學對社會需要的變化尚未做到前瞻性﹔社會需 要的結構和水平也得不到大學學科發展的支持和匹配﹔更難做到從全球範圍社會需要 的變化來規劃學科和專業的發展。 第三,學科生態和學科鏈。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一段時期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我國的大學在學科和專業設置方面越來越窄,學科鏈被割裂,學科生態受到破壞,造 成了只有分工難有合作的局面。近幾年,經過大規模高校合併、資源整合,傳統體制 下分割的學科生態局面有所緩解,但是學科生態的恢復和生態鏈的鞏固還是一個十分 艱巨的任務。 第四,國內外的高校競爭格局。由於國內高校之間公平、公正開展學科競爭的格 局尚未完全形成,學科競爭力的提升難以得到激烈競爭的考驗,這種狀況如不加以及 早扭轉,最終會阻礙我國學科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要提高我國大學的國際競爭力,可從以下方面做工作: 首先要確立大學競爭力的理念。在尋求和確定重點發展學科,重組學科特色和優 勢問題上,必須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緊緊圍繞如何有效提升學科 和學校的國際競爭力來考慮問題。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找准本校最有比較優勢 和競爭優勢的學科,重點投入,加快發展。 其次,必須強化和優化要素投入,不僅在建設資金上,更重要的是在人才隊伍這 樣一個最具能動性的發展要素上。面對新的競爭形勢的要求,我們不僅需要有一批學 術骨幹,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學科帶頭人。為此必須要創新體制,為高水平學科帶頭 人的不斷湧現提供體制和環境的保証。 第三,不斷進行制度創新。大學體制的創新,既包括關系全局的高等教育宏觀管 理體制的創新,也包括大學內部學科建設體制、科研體制、後勤保障體制、教學體制 等的微觀制度安排的創新。對於大學自身來說,制度創新的核心內容是學科制度的創 新。學科的活力和競爭力本質上取決于學科制度的性質。學科制度包涵許多實際的內 容,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形成學科發展的激勵機制,關鍵在於優化學科發展決策的主體。 一個成功的大學應該形成支持不斷的制度創新,防止出現僵化的體制和氛圍。 第四,高度重視大學文化的重要作用。文化的演變和形成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 不像制度和技術那樣容易模仿或者在國家之間擴散。而優秀的文化又往往構成最基本 和最難以消失的優勢。一種大學文化決定了大學的特點,構建和鞏固著大學的品牌。 在大學競爭力的構建中,如何保護自己獨特的文化資源,並把新的學科發展融入這種 文化傳統,從這種文化土壤中獲取持久的活力,也是學科建設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 環節。 -- http://www.book4u.com.tw/goods_template.asp?goods_ser=kk008466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8.1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