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lephant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三級棒球/台灣紅不讓 狂熱30年  王惠民、婁靖平/專題報導 民國57年紅葉擊敗來訪的日本和歌山隊,掀起國人對棒球運動的狂熱。 對推動我國棒運的人士來說,世界少棒聯盟曾經是我國棒運的最大推手之一,不過 ,參加世界少棒聯盟也帶來了我國棒運發展質變的影響,最後因組隊方式我國被迫 退出這個組織,真是個遺憾。 我國棒運發展過程中,民國58年金龍少棒進軍世界少棒賽,進而前往美國威廉波特 拿到世界冠軍,確實帶動整個棒運快速起飛,但這個火花也導致我國棒運走上冠軍 取向,從高峰走向低谷,似乎也是必然。 現任中華棒球執行教練林華韋對此就有深刻體會,他說,參加世界少棒聯盟比賽是 福是禍,現在他也搞不清楚了。 林華韋指出,在紅葉和金龍之前,國內少棒的風氣就相當盛,當時打一場比賽就好 像是嘉年華會,有熱情,也有隆重其事的一面。 「當年學校外出參加比賽,球員賽前站成一排面對觀眾席,一開始要先唱啦啦隊歌 ,接著才唱校歌,如果打進了前四名或冠軍戰,那更是整個年級全部停課,大家一 起去球場加油。」 林華韋更難忘當年勝利的那種喜悅,「贏了球之後,大家像遊行一樣,從棒球場走 回學校,勝利的感覺特別強烈。」大家純樸的陶醉在球賽當中。 金龍奪得世界冠軍,金龍返國萬人空巷前往迎接,身為球員一分子的蔡景峰回憶: 「出國前沒什麼人來送行,返國時因四處轉機而飛了一個星期才到家,才出機場就 看到滿滿的人潮,然後就是上車遊行,連我們都給嚇了一跳。」而後這股熱情逐漸 推及到青少棒和青棒,三級棒球全面風行。 但金龍奪冠後,原本國人對棒球的價值觀也跟著轉變,大家眼◆都是冠軍,從縣市 冠軍、分區冠軍、全國冠軍、遠東區冠軍一路到世界冠軍,但冠軍只有一個,拿不 到冠軍的球隊,就陸陸續續解散掉了。 前後任中華棒球隊執行教練高英傑和林華韋,對此都有深刻體認,在高英傑少棒時 期,嘉義地區有六、七支實力不錯的隊伍,然後一年解散到沒有球隊,而林華韋家 鄉台南地區,也從十餘隊減到一、兩隊。 大約同一時間,我國因連年參賽奪冠,也引起世界少棒聯盟不滿,以組隊方式不合 乎要求加以挑剔,形成我國棒運發展另一打擊,在民國70年代中期最低潮時刻,國 內棒球隊一度嚴重萎縮到青棒只剩華興、美和、榮工三隊,青少棒隊伍也不多,甚 至連金字塔最底端的少棒,也剩不到十隊的窘況。 隨後幾年,棒運在重點學校及聯賽普及化訴求下,重新又展開了新面貌,根基也逐 漸回穩,但此時我國和世界少棒聯盟的組隊衝突也達到頂點,終於導致我國全面退 出此一組織,為雙方的恩怨畫下句點。 【1999/12/14/民生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LC1PB6-96.D8-213.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