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lephant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2+112004120400333,00.html 2004.12.04  中國時報 兩岸文化落差大 棒球鴻溝難跨越 陳志祥/台北報導 講文化,中國大陸與台灣容易拉近距離,但是,談棒球文化,溝通恐怕不 容易,昨天10家中國大陸的媒體訪問中華大聯盟,了解台灣棒球、職棒發展史 ,不過,兩岸的棒球鴻溝大又深,需要更多的互動與了解。 當中國大陸要逐漸發展棒球的時候,台灣以棒球為強項,教練當然炙手可 熱,這些年來,很多台灣的教練前仆後繼,紛紛轉往中國大陸尋找教球機會, 無奈,不了解對岸的人情事故,鎩羽者不知凡幾。 台灣與中國大陸能互通語言,可是能夠「存活」在中國大陸的教練少之又 少,江泰權、郭建成當了4年的天津棒球隊教練,成了「在位」最久的台灣教 練,其他的台灣教練進出頻繁,生存壽命都不長。 原因在那?根據前往中國大陸經商的球界人士表示,台灣教練因為不熟悉 中國大陸的「棒球生態」,除了發揮專業技能之外,還很「雞婆」的到處想辦 法幫助球隊省錢,仲介較便宜的球具與器材,導致阻擋別人的財路。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後,經濟規模逐步擴大,各地的棒球隊不再是「窮兵 」,他們可以透過球隊向上級爭取高額的經費,節衣縮食的時代過去了,因此 ,台灣來的教練以為幫忙球隊「省錢」是好事一樁,殊不知那是在擋人家的財 路。 與中國大陸的棒球界交易過的台商表示,他們曾經看到中國大陸球界高層 提一大袋現金,然後召集各地的球隊教練吃飯,席中各隊教練將所需要的器材 列報出來,隨後,球界高層在另一個房間發放現金,中飽私囊,手筆之大令人 傻眼。 兩岸的棒球事比政治隔閡更久,棒球的發展也循著不同的方式進行,台灣 的教練最好只是教球,其他事別管,中國大陸與台灣棒球的交流也只限於「球 技」而已。 -- 世事往往就像硬幣一樣,一邊是頭,一邊是字 你不能只看他一面 世界上哪有誰是全對,誰是全錯 《雷洛傳2,父子情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03.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