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lephant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udn.com/NEWS/SPORTS/SPO1/2429448.shtml 職棒賭博案》林華韋:無罪,不代表沒做過【記者吳育光/專題報導】 「無罪,並不代表沒做過。」資深棒球人及棒球專家林華韋說:「他們可以 被原諒,卻不能無條件被寬恕;涉賭球員回饋棒球最好的辦法,就是永遠離開 棒球。」 在法院即將宣判前,林華韋就棒球人、學術人的雙重角色,無私地看待這場 7年前震驚全台、重創台灣職棒的球員涉賭案: 悆棒球人觀點:1919年美國職棒「黑襪事件」,8名紅襪球員在世界大賽中 涉嫌打假球,在9戰5勝制中以3勝5敗輸給紅人隊,隔年此事遭揭露並鬧上法庭 ,明星球員赤腳喬傑克森坦承放水,其餘7人一概否認,由於審判過程中部分 文件失蹤,8人最後逃過法律制裁,但從1921年起仍被聯盟處以終身禁賽。 「有做(放水)、沒做(放水);有罪、沒罪,完全兩回事。」林華韋說, 法律只談證據多不談道德,台灣「黑鷹事件」多年來懸而未決,法律蒐證困難 可以想像,惟棒球人須具有高道德標準來輔佐,不能因涉案球員沒被判刑,就 判定他們沒有錯。或許他們可以原諒,卻不能無條件寬恕,要棒球人重新接納 他們,唯一條件就是請他們離開棒球。 就算他們離開棒球,大家還能是當朋友。「也許大家會質疑,萬一球員涉賭 發生在我的球隊中,我會怎麼辦呢?」林華韋說:「我一樣會遵照高道德標準 的原則,請他們離開球隊。」只是涉賭球員離開學校後,就不再受學校老師、 教練的管束,後續的約制動作,就在於社會大眾的「共識」,他也只能呼籲。 悆學術人觀點:截至目前,國體研究生還沒有提出過職棒球員涉賭案相關論 文,僅有過「運動博弈」的探討。並非沒人想做相關研究,而是基於學術調查 有其限制,不具法律調查權,資料蒐集相當困難。 「其實媒體對職棒球員涉賭的觀點也可做為學術研究。」林華韋說:「某有 線電視台在大陸做了一個『台灣棒球』專題報導,採訪前台灣職棒球員在大陸 教球的情形,這些教練的背景如何大家心照不宣,他們怎能代表台灣棒球?」 「是媒體不懂棒球嗎?假設,媒體了解棒球卻還做此報導,是否意味著台灣 (新聞)教育系統出現問題?」林華韋說,涉賭球員背負著不單純的賭博、放 水和背信問題,媒體有社會教育功能,運動為教育示範作用,媒體做此專題報 導,很容易誤導大眾,所以「媒體對運動的價值觀」,或許也可當做一項學術 研究的議題。(系列3之1) 【2004/12/29 聯合報】 -- 2004年9月,一個多雨的秋天, 這個濕答答的秋天,兄弟也打的不好 我只想說:不離不棄,是我兄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9.71.207
OhmoriHarumi:記者白襪紅襪不分......괠 140.113.141.148 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