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mailYa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有線新聞台畢竟就是商業電視台 生存在市場上最主要的關鍵,就是利益 雖然在兼顧專業和利潤上很難平衡 但不可否認許多新聞工作者還是得顧飽肚子 這時專業意理就是讓許多人陷入天人交戰的考量點 囧 不過我是覺得 硬要分的話 各台都多多少少有自己的立場 就像是人的個性一樣 這也是"台性"的一種 為了觀眾群和收視率,公司這種策略我不能不同意 不過也是因為害怕自己太過偏頗,讓觀眾失去信任和值得信賴的專業感覺 所以我們會在自己能掌握的自主空間中稍稍扳回來 如果是政治記者,遣詞用字不要太人身攻擊 捧特定人士也不要太昧著良心(免得自己也覺得噁心) 而在播報方面 我有詢問過三立台柱 雅琳姐 她的策略是 在播報時,如果報到批評某一方的言論時 要清楚引述發言來源 才不會讓觀眾認為是主播的主觀意見 (ex.馬政府認為蔡英文空心、無法讓人安心, 認為在未來四年中,兩岸政策還是首要的議題 沒有任職過首長職務的蔡英文,要帶領台灣,還有明顯的實力差距) ============================================================= (ex.馬政府認為蔡英文空心、無法讓人安心, 認為在未來四年中,兩岸政策還是首要的議題 此外,馬陣營也向選民喊話 沒有任職過首長職務的蔡英文,要帶領台灣,還有明顯的實力差距) 而你的第二個問題 關涉到的是新聞播出的類型 新聞稿粗略分為幾種 SOT (Sound on tape/完整播出帶) 這是觀眾最常看到的類型,裡頭包含影音和訪問 BS (voice over/主播代念) 主播念稿取代記者過音,就是主播念沒多久,導播就切進新聞畫面 考量點可能是因為 (1) 時間不夠了,所以將不是那麼重要的新聞用BS取代完整播出 (2) 這則新聞本來就是BS,可能因為畫面不夠,也沒值得收錄的音源 (Ex.馬英九去夜市掃街,只花半小時,吃了紅豆餅X3,沒有演講,現場無衝突) DRY (乾稿) 完全沒新聞畫面,鏡頭留在主播身上 這多半是現場突發狀況(ex地震) 或是最新傳出的重要消息 (Ex.日本傳來女留學生凶殺案最新消息) 這些乾稿或許之後會有完整新聞帶補上,或許也沒有 像是大樂透開獎號碼,如果是乾稿,後續除非有重大訊息 不然之後幾節新聞也不會重發完整稿,就一直是乾稿的形式這樣 SOBS (Sound on BS/聲源+唸稿) 雖然也是主播代念稿 但是其中會有7~20多秒不等的一段聲音來源 通常就是某個重要人物發言 (ex.大甲鎮瀾宮董事長 顏清標在媽祖遶境時對鄉親的祝福) 但這種形式不是因為害怕消波塊或是水泥預拌車 而是因為這類型的新聞份量就是介於 SOT和BS間 或者該發言者的話語很重要or不得不播 那你說的那種形式 我們叫做 BS帶接SOT 兩條搭配的新聞中 我們將前面那則用BS的方式唸稿+畫面帶過 緊接著不回我,而是直接走進第二則的SOT 這樣的考量是防止太過冗長的類似新聞會讓觀眾厭煩 或者就是兩則搭配稿中,第二則比較新/較有可看性等因素 通常黃金時段的新聞節數不太有帶接的情形 因為1800的新聞基本上每則都新也都重要,所以都必須播出 但到了我這個時段就會有這些形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3.9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