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mailYa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幾乎所有新聞台主管、編輯、製作人 每天進公司都會關心前一天的收視率數字 對一個新聞主播來說 這些數字更是重要 因為不像一般記者 可以憑著繳出幾條獨家新聞、或是固線的能力等標準來衡量表現 一個專門播報新聞的主播 在新聞播報表現上 很難有客觀的考評方式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收視率的數字產製是如此荒謬 還是被許多主播視為生死鬥的關鍵 有的人被打壓得喘不過氣來,有的人則視為神主牌或護身符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 收視率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又值不值得新聞台拼了命追逐 ============================== 收視率法西斯 收視率是怎麼來的呢 現在觀眾想到收視率,第一個聯想到的名詞就是"尼爾森" 這個機構 (AGB 尼爾森媒體研究) 從1994年開始,就在台灣提供電視收視調查服務 最早期,台灣的收視調查並不是尼爾森一家獨大 從1962年 台灣第一家電視台「台視」誕生 到老三台鼎立、乃至第四台(所謂的有線電視林立)加入戰場 在小小的台灣收視市場,同質性高的新聞頻道 要如何殺出生路、賺取營收  靠的就是向廣告主證明自己的頻道有比別台更多的收視人口 這也讓收視率調查機構,找到一個利基點(niche) 在尼爾森獨佔之前 台灣的收視率調查機構有聯亞、紅木、潤利、伸燕等公司 一開始用的方式也不太一樣 像是日記調查、街訪、門縫觀察法等等 到後來隨著市話普及,又有了電話調查的方式 不過評選的標準一亂,對於廣告主和廣告代理商來說都不是好事 而電視台的各個節目,也自然都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數據 因此在競爭廝殺之下 最後由尼爾森勝出 收視率調查現狀 CPRP(每收視點成本/cost per rating point)的興起 CPRP是指 廣告成本÷收視率 對下廣告的業者來說,當然希望用最少的成本換到最高的收視率 因此現在許多電視台業務人員開始向廣告商保證CPRP一定會有多少多少 如果沒有達到 (比方說每0.1收視點五萬元) 就多送廣告時段等等 也就是說,保証CPRP的商業策略興起 更讓收視率成為電視台裡子面子都得顧到的攻略目標 (,,゚Д゚) 但是收視率到底怎麼來的啊? 目前尼爾森的方式 是選取家庭人口樣本夠大的家庭 (年齡/性別/學歷兼顧 ex三代同堂大家庭) 將放一台紅外線調查機放在他們家的電視機上 只要有人看,機器就會啟動 而調查對象要輸入現在哪個家庭成員看哪個電視節目 除了費用由調查公司出資,調查單位也會補付一些費用給這些家庭 好的,說到這裡,問題來了!! 在乎額外費用補貼的家庭 + 家庭人口樣本夠大的家庭 這些條件,可能符合某特別階級型態的家庭屬性 所以被選取的家庭的代表性是否足夠,就成為很大的爭議 再來,這些樣本的大小也有點爭議 目前全台的家庭戶樣本是 1800戶 收視個人大約是 7000餘人 每天大家關心的收視率,就是從這些人家中的遙控器所決定的 這樣的數字真的精準嗎? 唔.....我也不知道 從我整理的專書和論文中交叉比對資料 可以推出以下表格(但這是四年前的資料,僅供參考) 組別 時段 節目 每十秒定價 ================================================= A 1800-2000 黃金時段 40,000元 B1 1200-1300 2000-2300 二線時段 35,000元 B2 0600-1100 1400-1700 2400-0100 冷門時段 18,000元 (資料來源:商務印書館《主播解碼》/ 部分碩士論文 !!理性勿戰!!) 主播的身價和地位 很多時候就是和收視率與廣告價碼綁做夥 揪~竟這樣的現象是否有改善的可能 得要等全台邁向數位化以及隨選視訊普及後再看看囉 以上只是小妹心得,提供給板友參考參考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3.90.252
ithiban:推一下~~ 01/13 17:51
liling0810:伊媒我愛你 01/13 17:52
handsomeKim:伊湄我愛妳 >///< 01/13 17:54
chx64:門縫觀察法? 熊吉同學你.....(兔美瞪大了眼睛) 01/13 17:56
firetiger:唔喔 看到email一定要推一下! 01/13 17:56
flutehippo:推一下~~~我暈了 01/13 17:57
chx64:熊吉同學表示http://www.youtube.com/watch?v=XE3Pnm8RoNU 01/13 17:57
g6m3kimo:神父家剛好有一台 01/13 17:59
chx64:神父晚上好 01/13 17:59
g6m3kimo:hi~ 01/13 18:00
FALUNDAFAHOW:伊湄才是真正的小妹! 01/13 18:00
timlin:辛苦了 繼續加油 01/13 18:00
jhc1120:原來如此 看伊湄文長知識 01/13 18:01
imajan:宅湄好認真 01/13 18:02
GigiBuffon:2000萬人抽7000人....這樣的統計結果有價值嗎...? 01/13 18:03
ithiban:離開學校好久,研究法都忘了。樣本推母體VS普查= =a,暈~~ 01/13 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