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urope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詳細網誌板:http://tourmemory.blogspot.com/2011/08/innsbruck-alps.html 對因斯布魯克最大的印象就是從其它網誌分享的照片中看到令人驚豔的阿爾卑斯山!因為 距離阿爾卑斯山很近的關係,加上因斯布魯克境內的因河清澈到可以映照出山景,因斯布 魯克是這次非常期待的城市。 因斯布魯克的名字指「因河上的橋樑」,冬季能滑雪,夏天的自然登山健行路線更是熱愛 戶外運動的外國人最愛XD 我們提早買了特價票,搭乘EC約花費兩小時時間抵達。在抵達因斯布魯克前,其實我一直 在沉睡,因為七點半左右就搭車了,哈哈。不過在快抵達因斯布魯前聽到車上乘客的驚呼 聲,這才發現原來車窗外就是滿覆著白雪的阿爾卑斯山,真的就像是近在眼前。 出了車站,在車站外驚鴻一瞥才知道因斯布魯克為何而美,美在阿爾卑斯山那自然之美的 展現。 走向聖安娜紀念柱等主要觀光景點時在街頭隨手一拍。幸運的是遇上了冬天的太陽,天空 藍的就像夏季一般。 循著住宿Pension Stoi老闆娘指引的路線,很快地就找到通往聖安娜紀念柱的瑪麗亞˙特 雷莎街。雖然天空很藍,不過氣溫很低,大約早上10點就出現在因斯布魯克街頭的我們趕 緊在咖啡廳買了一杯外帶的咖啡,讓手上那杯小小的Espresso暖暖手。 遠遠地看發現這裡的建築風格好像也很華麗。 因為觀光客還沒出門,聖安娜紀念柱前的廣場露天咖啡廳、啤酒屋也多半還沒開張。 聖安娜紀念柱矗立在瑪麗亞˙特雷莎街的重要景點與市區特色。 紀念柱為了紀念1703年擊退巴伐利亞軍隊,在1704~1706年所建造。而柱上的聖安娜塑像 即是面對德國的方向,表示阻擋德國的入侵。 再繞著因斯布魯克市區的道路走著,很快就見到金光閃閃的黃金小屋頂。 建於1500年,當時是為了讓當時統治者觀賞節慶活動所蓋,皇室成員可以坐在這個包廂內 看廣場上的種種競技活動。而小屋頂的欄杆上刻有皇帝以及妻子的人像,壁面則有濕壁畫 站在黃金小屋頂前往左看,即是市塔。塔高57公尺,原本是火警的警戒塔,1560年改成圓 頂。這次的行程中也包含登上市塔觀賞一下因斯布魯克的市區。黃金小屋頂讓許多遊客慕 名而來,小廣場上自然也有露天的座位。冬天的時候座位上還會鋪上毛毯,看起來真溫暖 黃金小屋頂的右前方就是華麗巴洛克風格的郝布林格宅邸。外牆上各式各樣的雕花與窗臺 裝飾讓整棟建築物看起來氣派十足,明顯地與旁邊其他建築有所區隔。配上黃金小屋頂的 金光閃閃應該也是滿搭的。 黃金小屋頂附近的紀念品販賣街,藏身在小巷弄中,店面也多半小小的,很有尋寶的感覺 。不過我們在因斯布魯克只買了一張明信片,因為挑來挑去,從早上挑到下午都挑不到真 的代表當地特色風景的明信片,最好只好放棄要寄回臺灣的念頭。 聖雅各教堂。 這座教堂是羅馬天主教在提洛爾地區的根據地。雙塔的造型十分高聳且醒目,1717年動工 興建。而在二次大戰時遭到破壞,後續則修復成巴洛克式建築。教堂內部十分漂亮,頂端 還有濕壁畫可以欣賞。 距離黃金小屋頂不遠處有一間年代久遠又享負盛名的金鷹旅館,根據旅遊書上的說法,內 部的部分陳設還保有過去的遺跡,也有傳統提洛爾的風格作為裝飾,是非常高級的旅館。 從外觀看起來就發現十分具有歷史感。 繞出了黃金小屋頂的廣場區域,就可以沿著因河散步。 因河對岸的彩色建築,搭配壯闊的阿爾卑斯山以及藍天真是美不勝收。 眼前的阿爾卑斯山即使透過照片依然感到十分震撼,在現場時更是快門按不停。 因河畔的露天座位,因為陽光下很溫暖,遊客與居民也樂的在戶外用餐,當時真是一位難 求。我們也在因河旁隨意走著,累了就坐在雪地中的椅凳上休息,空氣很涼很清新,景色十 分優美。 坐在公園椅凳上突然發現聖雅各教堂的雙塔就出現在眼前,真是個明顯的地標。 從火車站進入主要觀光區域前,會先看到凱旋門,算是瑪麗亞˙特雷莎街的起點。是為了 慶祝瑪麗亞˙特雷莎的兒子與西班牙公主結婚而興建。 傍晚的陽光較為柔和,凱旋門也顯得更有力量。 趕在市塔登高關門前成為倒數第二組客人,爬到約30公尺處,階梯也很平緩,不是很困難 。一上塔就可以從高處看黃金小屋頂以及前方的小型廣場。 黃金小屋頂前方的主要道路兩旁建築主要皆做為旅館及餐廳。建築物看起來都有相當久 遠的年代。 晚上則是在白馬旅館享用了道地的提洛爾料理。回程路上幾乎沒有太多人,不過不會有很 危險的感覺。 也正好拍攝到市塔與黃金小屋頂的夜景,在黃光下顯得特別柔和。 此次的因斯布魯克行程因為正好遇上冬天難得的大晴天,阿爾卑斯山很清晰又優雅地在因 河旁展現其風采,是旅程最大的收穫。 隔天離開因斯布魯克我們到了山中小鎮Seefeld in Tirol堆了生平第一次的雪人,也是十 分有趣的經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