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EuropeanCa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前陣子親戚朋友鄰居們都剛好要換車 (應該就是所謂的十年換車高潮吧) 所以讓在下試駕試坐到不少的車子,對我這個motorhead來說是相當幸運的事情 後來親戚買了BMW E60 520i,有幸能夠操駕這種車款,上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 -------------------------------------------------------------------------------------------------------------------------------------------------------------------------------- 雖然我一直都蠻喜歡BMW的車子,但只開過鄰居的E34 525i 以及在PS2 GT系列裡面模擬開過BMW車系 當初開到E34也是很巧,家裡車子被老爹開走, 我又有急事趕著出門,只好硬著頭皮跟鄰居借 看著方向盤上的藍白廠徽心情當然是很興奮,卻同時也非常不安, 雖然那台E34有相當的年歲, 但畢竟是高價車款 ,一路上我便非常小心地開往目的地。 在高速公路上加速的性能感覺比9000稍微要軟了一些, 按下排檔座旁邊的S延遲換檔,狀況略有改善 但彎道的表現才是此車的賣點 路途上經過一段蜿蜒的鄉間小路,對於這台車來說真的是相當適合的場地 和9000差不多的大小與車重,在彎道中間表現出的輕巧卻相差甚巨 轉向相當中性,讓駕駛者感覺還可以用更高的速度過彎,而不會有恐懼的感覺 (當然我不敢開太快就是) 經過E34的初體驗之後,當親戚要買車時,我也就大力推薦了BMW 於是後來就又試到了E39 525i 但試駕的條件有點不好, 車子雖然狀況不錯,可是車上坐滿了四個大男生加上業務, 不但不能做一些激烈的測試,對於引擎負擔實在也太大了些:P 加上路線是一條蠻長的上坡 (為了要測試馬力) 於是一路上便一直聽見BMW招牌的直六引擎嘶吼 XD 雖然如此,我對於E39的內裝留下相當好的印象, 尤其是排檔頭,質感佳,握起來非常有熱血手排車的感覺 當時正好E60也進來了,在考慮價位以及稅賦負擔的狀況之下, 親戚選擇了E60 520i 老實說我對E60的外觀一開始相當感冒, 總覺得失去德國車沈穩內斂的感覺,太過張牙舞爪 但看久了,對於車身俐落有如從一塊生鋁切割出來的線條到也漸漸心生好感, 我想這就是名牌設計的強項吧 (我覺得從後方四十五度的地方看是最美的角度) 內裝部分,雖然高科技感的i-Drive取代了略顯老氣的E39中控台 但是整體質感仍然略顯不足,內裝黑色部分塑膠表面雖然是軟的,但摸起來略微粗糙, 杯架設計相當炫,但只要放一罐礦泉水就覺得不怎麼穩固... 而且最重要的是,iDrive真的一點也不好用 雖然功能很多,許多可以個人化設定的選項,但是在基本的操作上仍然顯得有點複雜 譬如說手動調整廣播頻率,一般汽車音響大概都是用按鈕然後搜尋, 但是在iDrive裡面同樣的事情,使用者必須一直不停旋轉iDrive的旋扭, 看著畫面上那個跟二十年前收音機一樣的一條槓廣播頻率表然後決定電台 類似畫蛇添足的狀況也發生在空調風量,CD選曲,車用電話撥號等等之上 但是車主當初會買E60很大因素是覺得iDrive很炫, 我想BMW的確抓到了這個年齡客層的胃口 撇開iDrive不談,乘坐空間相當令人滿意, 方向盤沒有特殊造型但是握感紮實,可以電動調整上下前後位置, 挑高的車腰線,加上座椅腰部側向支撐,把駕駛者包圍在一個厚實的空間之內, 很容易讓人感到有戰鬥的氣氛 後座空間比起E39進步了不少,也有後座獨立出風口,頭部空間相當優異, 腳部空間雖然還不到能蹺腳的境界,已經是相當充裕, 但以寬度來說,後面坐上三人仍然有些擁擠, 中央的傳動軸部分也讓乘客必須腳開開,實在不怎麼雅觀,但這是後輪驅動車的宿命。 另外,行李箱的空間也相當寬廣,雖然我沒有打高爾夫,但我想放兩套球具應該是沒問題 而E60和E39唯一相同的地方大概是那顆握感極佳的排檔頭吧, 不過E60從原本的真皮加木紋,進化成了鋁合金加真皮皮,戰鬥感又更強了。 但就像BMW的招牌 The Ultimate Driving Machine一樣, 一切的一切都從轉動鑰匙的那一刻開始 六速手自排加173匹德制馬力到底有沒有搞頭? 老實說,173匹馬力只能說是夠用而已,以我自己不準確的測試, 手動模式0-100km/h約11到 12秒, 過程平順,沒有猛爆的感覺,但是直六引擎拉高轉的雄壯怒吼的確會讓人上癮 曾經開到140km/h,和9000一樣的歐洲車一派輕鬆, 我想在德國Autobann上,他們應該都是輕鬆自在兩百以上行駛吧 不過BMW真正的故鄉是彎道 光是平常市區行駛,就可以感受到滑順的過彎, 在市區常見的九十度左轉右轉中,感覺是車子沿著一條很順的曲線輕鬆的滑過去, 而不是一般前驅車那種車頭被牽著走的感覺 難怪有人說 開後驅車才是真的在開車 而在山路上這種享受的感覺則又更明顯了 以五指山來說,開9000跑下坡必須預留空間給轉向不足有往外滑的空間, 開E60時,雖然原廠附的Dunlop SP 9000 抓地力不怎麼樣,二三檔中間齒比落差有點大, 但是駕駛者只要專心注意方向盤的角度和油門的大小就夠了,只要線位正確, 可以像在市區行駛那樣以優美的弧線劃過每個彎道 套句很俗的話來說,真的就像熱刀切奶油一樣 車子彷彿不斷在說,我還可以更快一點, 即使到了極限的時候,駕駛者也可以很清楚感覺到車尾漸漸的向外蠢動 也就是說,駕駛者可以很清楚感覺到車子過彎的極限在哪裡, 對於車身動態可以有相當充裕的掌握 就算車尾真的滑出去,略微反胎便可以救回來,並沒有神經質的演出 DSC介入的時機也相當晚,讓車子跟駕駛者有足夠發揮的空間 真正的快感就在於看到彎道煞車,排檔桿往前一推,退檔,聽見引擎回應你的動作, 方向盤切到某個適當的角度,讓離心力把身體往外拉,車身卻朝向你設定的方向前進, 這樣才是過彎啊~! 我的相簿裡面有一些展示間拍的照片 歡迎參觀 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tribull&book=7 所以說 我的夢想是以後有錢買台E39 M5 以上。 感謝您看完這篇長文 順帶一提,GT4裡面M5的動態感覺做的挺像的,雖然馬力差了快三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246.87
addoc:為了玩GT4我老哥還買了動力方向盤 不過老實說 219.68.17.138 08/12
addoc:我感覺不出前驅和後驅的差別 而且沒有保時捷法拉利 219.68.17.138 08/12
davidbeckham:哪時我也能有後驅車的體驗 @_@220.139.162.247 08/12
codex:台灣這種排氣量算稅金的很奇怪,造成318/320/520路 61.222.84.159 08/12
codex:上一大堆?!我還是覺得BMW 5至少要525以上(3.0L)才 61.222.84.159 08/12
codex:是性能車的表現. :) 61.222.84.159 08/12
s1:GT4中保時捷是一個名為RUF的車廠掛的 219.84.71.208 08/12
Shaq32:對啊520拖那車重真有點吃力220.139.182.172 08/12
zeta:推"我還可以再快一點" 61.222.168.239 08/13
zeta:這真的是BMW的價值所在,雖然E60的內裝質感真的讓我 61.222.168.239 08/13
zeta:頗失望......還有BMW的品牌標語已經改了喔 61.222.168.239 08/13
zeta:現在是:Sheer Driving Pleasure ^^ 61.222.168.239 08/13
nada:我覺得黑心代理商的定價也是原因..530現在將近350.. 61.228.104.34 08/14
nada:Sheer Driving Pleasure 新招牌語的感覺更好勒 61.228.104.34 08/14
DK2s:有錢人.....難怪 61.62.109.162 08/15
Zender:看完文章只有想"推"的感動 好文! 61.229.156.200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