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ITNES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MuscleBeach 看板] 作者: coolhunt (獵酷) 看板: MuscleBeach 標題: [文章] 從肌肉認識運動員 時間: Fri Nov 28 15:04:46 2008 http://sa.ylib.com/saeasylearn/saeasylearnshow.asp?FDocNo=1254&CL=88 從肌肉認識運動員 運動場上的較量,除了比運動技巧,人體的肌肉是決定運動員耐力與爆發力的關鍵。肌肉 的特質是天生的嗎?藉由後天的訓練,可否彌補先天不足之處? 文/楊嘉慧 審稿/台灣師範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教授 謝伸裕 運動員的耐力與爆發力除了受先天影響,也與後天訓練有關。 (影像來源:http://www.sxc.hu)  今年(2008)8月,來自世界各國最優秀的運動員聚集北京,經過了兩個多禮拜的精彩 競賽,第29屆奧運於8月底圓滿落幕。這些來自世界各國最優秀的運動員,齊聚北京展現 人體力量、速度與耐力的極限,例如舉重選手可以瞬間爆發出強大肌力,挺舉起重達200 多公斤的槓鈴;短跑選手不到10秒即可衝破百米抵達終點;長跑選手則與對手較量長時間 的續航力。瞬間爆發型與耐力型選手的肌肉有何不同?肌肉大小是否決定了體能的持久程 度,或是速度上零點零幾秒的差距? 爆發力與耐力先天註定  在解開謎團之前,先認識人體肌肉的構造。肌肉分為平滑肌、心肌與骨骼肌三種,負責 肢體運動與維持身體姿態的是骨骼肌。人體約有400餘條骨骼肌,都是以兩端的肌腱附著 在不同的骨骼上,藉由收縮來完成動作,每一條骨骼肌是由多條肌束組成(見下圖),肌 束裡有好幾條圓柱狀的肌纖維(即肌肉細胞),肌纖維裡還充滿更小的肌原纖維( myofibril),它又是由一排排稱為肌節(sarcomere)的可收縮單元組成。當肌節集體變 短時,肌纖維就會收縮,牽動骨骼而產生動作。 圖一 http://sa.ylib.com/saeasylearn/images/sport-A.jpg
骨骼肌是由好幾條肌束構成,肌束裡有肌纖維,肌纖維外形呈圓柱狀,與一般細胞不同, 主要是許多小的肌原纖維構成,而肌原纖維又是由一排排可收縮的肌節所組成,當肌節集 體收縮,便會牽動骨骼。 (電腦繪圖:姚裕評)  肌肉收縮時,並非同一塊骨骼肌的所有肌纖維同時收縮,運動神經會依照動作所需,控 制收縮的肌纖維數量與類別。肌纖維可分為慢縮纖維(slow-twitch fiber)與快縮纖維 (fast-twitch fiber)兩種,慢縮纖維收縮速度慢,產生拉力小,但不易疲勞,一般走 路用到的絕大部份是慢縮纖維;快縮纖維收縮速度快,可瞬間產生大肌力,但容易疲勞, 短距離衝刺、瞬間用力投擲鉛球時,使用到較多的快縮纖維。  人體在速度與耐力表現上的差異,與兩種纖維的組成比例有關,一般天生擅長做耐力型 運動的選手,慢縮纖維的比例較普通人高;而天生爆發力好,例如擅長瞬間衝刺或彈跳的 選手,某些部位的快縮纖維比例會比較高。台灣師範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教授謝伸裕指出 ,人體每塊肌肉的肌纖維類別組成比例不同,每個人肌纖維類別比例也都不相同,這完全 受遺傳控制,不會因為後天訓練而改變。 後天訓練,超越極限  天生的肌纖維組成比例雖然會影響運動表現,但是藉由後天訓練,仍可改變肌肉大小, 提高運動成績。一般選手都是藉由超負荷訓練,破壞體內環境的恆定,使心跳加速、呼吸 急促、體溫上升、能量消耗、血糖下降等,身體為了維持恆定,會做些改變以適應變化, 肌肉變粗便是其中一種適應方式。運動所造成的肌肉粗壯,並非肌纖維數量增多,而是變 粗,原因是超負荷訓練促使肌纖維內的肌原纖維增加、粒線體數目增多且體積變大、細胞 內的代謝物質變多等。  超負荷訓練也容易造成肌纖維拉傷,肌纖維一受傷,便會釋出化學信號,啟動修補肌纖 維外膜與增加肌原纖維的機制。修補的材料與增加的肌原纖維都是一些蛋白質,主要由肌 纖維附近的衛星細胞(satellite cell)製造。當肌纖維受傷,衛星細胞會開始分化,並 移至受損部位進行修復與增加肌原纖維,而修復後的肌纖維會較原來的肌纖維更粗壯,同 樣也會使肌肉變粗(見下圖)。 圖二http://sa.ylib.com/saeasylearn/images/sport-B.jpg
當肌纖維受損,位在肌纖維附近的衛星細胞會進行分化、修復,最後肌纖維會變得肥大。 圖左中的小插圖為修復前肌纖維的橫切面,圖右小插圖的則為修復後的肌纖維橫切面。  (電腦繪圖:姚裕評)  肌力是某一部位肌肉或肌群一次能發揮的最大力量,而爆發力是單位時間內能產生的最 大肌力。肌肉變粗的好處是肌纖維截面積增加,所能承受負重或產生的張力會變大,因而 增加肌力與爆發力;此外,肌原纖維增多,運動神經元能控制的收縮單位變多,也能提高 肌力。肌肉的張力若達到最大張力的75%,並持續運動,粗壯程度就會相當明顯,這也是 為什麼選手需要超越自己的肌力水準,而不斷持續訓練。  不過肌肉變粗不一定能提高肌耐力,謝伸裕指出,肌耐力是某一部位肌肉或肌群做反覆 收縮動作,或是肌肉維持某一固定用力狀態的持久時間,與心肺功能也有關係,因此必須 藉由耐力訓練,配合呼吸調整做有氧訓練,增加心肺功能,才能發揮肌耐力。  由於肌肉越大,消耗的能量會越多,如果肌肉練得過大,負荷重量增加,選手反而容易 疲勞,也同時讓兩關節間的活動範圍變小,甚至影響柔軟度。因此體能教練必須精心計算 ,才能適當的訓練肌肉,讓選手在競技場上有最突出的表現。各國頂尖選手在奧運的殿堂 挑戰速度、力量與耐力的極限,他們精湛的表現,都是辛苦鍛鍊時的汗水所累積而來。 肌肉變粗,人與動物大不同  了解運動訓練是否會增加肌纖維的動物實驗,最早是1970~80年代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 學中心教授剛亞(William Gonyea)與其同仁對貓所做的實驗。他們讓貓的一前肢做阻力 訓練,另一前肢當對照組,不受訓練,結果發現受訓練的前肢,其肌纖維數目較未受訓練 的前肢增加20%;他們也發現貓的兩種肌纖維會因訓練而改變比例,例如經由有氧訓練, 貓的慢縮纖維的比例會增加。隨後,一些學者在老鼠實驗中也發現,經由阻力訓練的老鼠 肌纖維會增生。  不過在人體實驗中,大部份的研究結果都否定肌纖維增生與肌纖維組成比例會經由訓練 而改變,只有極少數實驗支持。對此,台灣師範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教授謝伸裕認為,肌 纖維因運動而變粗的程度,在動物身上並不如人類來得明顯,或許正是如此,動物才必須 靠增加肌纖維數量來提升肌力。不過真正的原因為何,還有待將來進一步實驗研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144.170 ※ 編輯: coolhunt 來自: 125.232.144.170 (11/28 15:08)
abcdDBG:好文,推! 11/28 17:04
onebit2:長知識 寫得很清楚 借轉至FITNESS 11/28 18:5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5.216.151
DLCSEA:好文 推一個 順便推科學人 ... 11/28 23:53
dkaa:希望對您有幫助 http://go2.tw/goz 05/16 11:57
post01:參考一下!謝謝! http://www.94istudy.com 11/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