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ORMULA1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一直以來,F1比賽的科技規則都是影響賽壇生態與賽道內成績的重要關鍵,而F1比賽的可 看性更決定了F1老大Bernie Ecclestone與背後金主CVC私募基金的荷包。從2011年開始, 「可動式尾翼」 (moveable rear wing) 允許出現在F1賽車內。這項新引入的空力套件能 否大幅改變F1賽事的競爭程度? 骨灰級的F1車迷絕對記得1969年,因為該賽季有其特殊意義,它是「F1空力時代元年」、 空力套件首次出現在F1賽車上的一季!第一輛搭載前翼與尾翼的F1賽車在該賽季的比利時 站出現,F1參賽隊伍很快就發現了空力套件的潛力。 不過當時「車輛空氣動力學」缺乏理論基礎,車隊尚不能測量或推算車身各部位的下壓力 值大小,空力套件的優勢還沒有辦法以科學方式預估。41年前由Colin Chapman設計的 Lotus 49賽車在西班牙Montjuich賽道出現——那是該賽道第一次迎接現代F1賽車—— 而且這些賽車裝上了高聳的立柱式尾翼。 全新的空力套件不但看起來嚇人,也立刻展現其驚人性能:Jochen Rindt拿下桿位、 Graham Hill名列第3位。Rindt的賽車比身後的Ferrari車手Chris Amon每圈快上了半秒之 多! 雖然性能驚人,但這項新裝置的危險也馬上浮現:Graham Hill與Jochen Rindt在1969年 西班牙站都因為承載尾翼的結構斷裂而發生嚴重意外退場。當時F1運動的主管單位CSI對 立柱式尾翼的恐怖意外非常擔憂,因為之前的兩個意外實在太嚇人,CSI決定在之後舉辦 的Monaco站GP大賽中禁止F1車隊使用前翼與尾翼。 幾經修改後,F1賽車的尾翼規則演進成尾翼不可動,並且嚴格遵守高度和寬度的限制。 尾翼的出現註定將顯著影響比賽最終成績,雖然當時擔任Matra車隊經理的Ken Tyrrell 是最強烈抗議空力套件出現在賽道上的一位,他曾經說出 「沒有前翼與尾翼的F1賽車仍然可以贏得比賽」。 可惜這一次Ken Tyrrell說錯了:1969年的世界冠軍就是由Jackie Stewart駕駛著一輛擁有 巨型尾翼的F1賽車所抱走,諷刺的是、他還是替Matra車隊代表出賽! 尾翼是F1歷史最悠久的空力套件,它大約製造了全車下降力的35%左右。有關尾翼的相關 知識並不複雜。簡單的說就是需要在較多下降力賽道中,車隊會拿出面積較大的尾翼同時 將傾斜角 (angle of attack) 加大,代價是增大直線道時的阻力。從2009年開始,FIA允 許車手在比賽中調節前翼角度,主要目的是希望車手在彎道內更加接近前方賽車,並在之 後直線道內發起超車攻勢以改善比賽精彩程度,然而前述的嘗試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 此F1科技小組決定開放「可動式尾翼」 (moveable rear wing) 的使用。 平心而論,「可動式空力套件」 (moveable aerodynamic devices) 實在算不上是什麼 創新發明,這種設計早在二次大戰前的賽車上就已出現。 Porsche 964、Porsche 996、Volkswagen Beetle1.8T以及Volkswagen Corrado等車型尾窗 上、可隨速度升降的小鴨尾後擾流翼就是此類應用。 新版空力套件規則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加比賽可看性,近年來進行車迷調查報告都清楚告訴 FIA和FOTA,車迷們想看的是更多的超車,沒有人希望比賽中的超車鏡頭變少! 因此超車工作小組提出一系列想法,「車輛空力套件下壓力大幅降低」一度是最可能的 答案,但隨著雙層Rear Diffuser被判定合法,前述努力宣告白廢。明年超車工作小組又將希望寄託 在「可動式尾翼」上,不過這項裝置能夠不負所託嗎? 超車工作小組核心想法是每當賽車追上前方賽車,而且雙方單圈成績差距縮小至1秒之內 時,在賽道特殊計時段 (可能在直道的起點或直線道之前) ,車手駕駛座內會出現信號告 知車手在下個直道可使用可動式尾翼來降低阻力,從而使他有更大的機會進行超車。 不過F1比賽的精彩程度到底是否需要改進到什麼程度?目前各方仍有許多分歧,一部份賽 壇人士相信若單純為了超車而超車,這樣的表演並沒有什麼特殊與稀有之處。 想像一下下列情況:僅落後B車手一秒之內距離的A車手將他的尾翼調平以飛速通過 直線道,然後在下一圈當他們經過同一計時點的時候,他發現B車手也在他身後1秒, 但他在被對手反超時幾乎無計可施。 F1賽壇內的「基本教義派」人士 (多數年事已高) 相信觀看一場像NASCAR比賽那些幾乎 隨時出現超車與再被別人超車的鏡頭,這就像盯著油漆變乾那樣無聊,但NASCAR賽事轉播 在全美電視網的收視率超過3%以上、單場吸引超過美國境內超過500萬觀眾觀賞也是不爭 的事實。 對於明年就要上場的可動式尾翼,過去曾經效力於BAR、HONDA、Red Bull車隊,目前效力 於HRT車隊的空力設計師Geoff Willis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從純粹科技角度來看 (不論 是安全性或是可靠性) ,設計出超車工作小組構思的系統沒有任何困難之處,可動式尾翼 造成在直線道極速上的差距將足夠大到使超車成為可能。 但科技的干預可能使超車變得太過簡單或依然太難,如何找到最佳平衡點是一大挑戰。 畢竟賽車迷希望看到的是沒有人為影響的比賽,F1不僅僅是純粹的工程競賽,它是一項 運動也是一項娛樂事業。 可動式尾翼是不是增加超車鏡頭最好的解決方案,這恐怕還要時間來回答,但至少我們 距離理想又更接近了一步。 http://f1.u-car.com.tw/f1-newsdetail.asp?newsid=149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3.163.81 ※ 編輯: Santander 來自: 218.173.163.81 (08/13 13:40)
WizTonE:來源是U-car? 08/13 13:38
Santander:有了可變式前翼、尾翼還要有推進器(KERS) 才像阿斯拉啊 08/13 13:42
RoyOswalt:推進器要設定成30秒才行(有這麼長的直道嗎) 08/13 13:54
Gato:換場地比會不會快一點 08/13 14:31
Ruri:太陽能之翼!! 08/13 14:36
kis28519:高速模式?? 08/13 14:53
gryou:一直提倡省錢 這樣規則一直改省在哪?? 08/13 15:30
kwei:(多數年事已高) XD 08/13 15:32
etduke:原來我也算是年事已高XD 容易超車跟精不精采 我不覺得能 08/13 15:38
etduke:畫上等號 美國人喜歡籃球(高比分) 歐洲人喜歡足球(高張力) 08/13 15:39
etduke:各有各的樂趣阿XD 08/13 15:39
etduke:喜歡看NASCAR的 有比F1多嗎? 08/13 15:40
justyes:看來阿斯拉出場比賽的日子近了 08/13 15:54
facecream:================== Cyber Formula 誕生 =========== 08/13 18:34
colan8:早就該可動式空力了 嘖嘖 最好六輪、賽道加寬也能盡快開放 08/13 19:11
ajay0917:我覺得賽道設計師先換掉就會好看了~ 08/13 19:51
JackONeilll:這種人為超車實在沒意思 就像你跟同一圈的揮藍旗一樣 08/13 21:45
swatteam:以後要朝設計飛機的方向正式進化了嗎 08/13 21:51
creepy:現在就有啦 尾翼沒事亂噴走 (誤) 08/13 21:58
s91ad017:流風版模式~越野模式~推進器全開 08/13 22:59
NoeFee:今天的我 沒有極限~~~~~~~~~ 08/14 03:51
CloudJB:咦? 現在F1最精采的不是場邊新聞嗎 08/14 05:21
terrywanger:我預計七年後進化成閃電霹靂車 08/14 16:50
weikangtseng:駕駛艙沒有蓋子 阿斯拉講話哪聽的到XD 08/14 23:12
weikangtseng: 聽得到 08/14 23:13
loveroll:Aero Mode Change!!!!!! 08/14 23:58
kmaster:Alpha藥劑的開發也應該開始了(誤)XDD 08/15 01:13
a46080704:尾翼其實是一體兩面的 可以增加下壓力 但也影響了極速 08/16 17:56
a46080704:跑車 賽車的原理本來就是來自飛機 只是需求不同 車子反 08/16 17:56
a46080704:而要用相反的原理 車子需要緊貼地面 飛機則相反 08/16 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