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ORMULA1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資料來源 AutoRacing 疾速網 (http://www.autoracing.com.tw/ ) F1引擎面面觀 F1 事實上,在F1車體外表的掩蓋下,甚少人可以一窺其引擎製造的精密技術與演進過程, 透過國外媒體的披露,這是個很好的揣摩機會。 方程式佈局與設計 所有F1比賽引擎必須符合FIA所訂定3.0公升〈排氣量3000cc〉自然進氣的規範,並 絕對不允許渦輪或是任何型式的機械增壓〈強制進氣〉設計。 材質 類似道路用引擎合金版本,鋁通常也使用於F1引擎機具製造上。鎂一般是不被大量使用的 ,而鋁在引擎製造上佔有63%的比重,廣泛使用於引擎模具上的塑型、汽缸頭、活塞等 部位。而鋼在使用上佔有25.5%的比重,多半使用在凸輪軸、機軸、變速齒輪等地方 。而鎂則只佔比重的1.5%,只運用在機油幫浦機件,至於既強韌又輕的鈦,則有6% 的比重廣泛的被使用在變速箱與傳動機構上,譬如:活塞連桿等部位。目前最流行的碳纖 維使用於空氣箱還有凸輪軸上蓋形成保護的功效,其他還有一些特殊的合金往往是較具優 勢像是鈹,但這不在合法規範內,目前只能以陶磁取得工程技師所期望的較佳抗熱性。 製造與後置 F1引擎是由大大小小約5000個組件所構成,組合過程需耗時80小時,又需要額外 的20個小時用X光針對汽缸頭作電腦斷層分析,這類大工程對某些大型車隊諸如:BMW 、Mercedes、Ferrari等來說,在一個賽季卻可以生產出200具引擎。但是這些引擎當 中有些在經過激烈的實地測試後,會被拆解分析亦或淪為廢物,反覆頻繁的測試工作無非 是為了確保引擎燃燒運轉過程的順遂。 為了減輕重量,引擎內部極度避免過於複雜不必要的管路,如同道路版高性能跑車一般, F1引擎壁亦內含循環冷卻水管道及冷卻油管道。F1引擎的特色在於乾式潤滑,當機油幫 浦抽入機油經過擠壓送入機油箱,Scavenger pump即將機油送往儲油槽供給每個不同的管 路所需,每個幫浦機油變換運作只要15秒的時間。 當前V型90度夾角的引擎設計在F1蔚為風潮,Ferrari與BMW、Mercedes都在這個領域獲 得相當的成就,Cosworth亦從早期直到2003年從72度演進到90度的CR4, Renault在重返這項頂級賽車運動也發展出一具號稱夾角111度的革命性引擎〈事實上 ,據說只有110度〉。引擎的設計不外乎考量到配重的問題,理論來說,111度具有 更低的重心,對行經彎道所產生的離心力有較大的抗劇性,但是Renault在發展這具引擎 後除了輸出功率的問題之外,最大的難題是與底盤的搭配始終不理想。不管怎麼說,以 Renault過去在F1的豐功偉業而言,該車廠倒是開創不少具代表性的引擎科技,他們對於 111度夾角引擎的創意,在未來不久或許會被競爭對手經由技術克服而繼續延用。 引擎重量的不同會產生多樣化的結果,在F1嚴峻的比賽領域中,每具引擎生產出來必須 達到100公斤以下的標準。2002年引擎的重量問題由於採用的材質精進而致使設計 趨勢有許多不同,除了輸出功率、散熱性、重心配置等要點,Ferrari車隊的革命性引擎 設計所表現出的穩定性讓許多競爭對手望塵莫及,這相對會帶來新一代引擎科技的刺激與 快速演進。 頂尖的製造商往往帶著六噸的裝備到達每個比賽場地,其中包括10具完整的引擎,15 0名參與引擎建置的員工其中包括:機械技師、裁切師、工程師、繪圖師、電子專家、系 統工程師、一般工作技師、行政與秘書人員、督察人員、各部門主管以及技術總監。 高輸出真相 引擎在每場比賽每分鐘的最高運動值平均為八百萬次。2002年賽季,在Monza賽道搭 載於Montoya座駕上作為排位賽使用的BMW引擎,轉速高達19000轉,僅僅為了創造一 次更快的單圈紀錄。對引擎製造者來說,目標則是設定在2004年前發展出耐久性更好 工作極限更高的引擎,到那時,也許一具引擎不再只是那一天或12圈裡有較高的性能表 現,而是比賽的一整週時間每具引擎都能維持極高的效率〈這也是為了迎合FIA制定的新 規章,一場比賽從頭到尾一具引擎〉;我們沒辦法得知2003年賽季各家引擎的工作效 率將會攀升到什麼程度,在早期80年代的Turbo引擎時期,製造商設計出一種被稱為「 手榴彈引擎」的引擎,意謂會使人失去知覺的強大動力,這種引擎在排位賽一次三圈的過 程中,往往還沒做出成績就已經爆炸的像個龐大的火球。 引擎最高輸出峰值乃是所有引擎製造者的最高度機密,不過根據目前預測數據,引擎最大 輸出已經達到900匹。這顯示在1995年初開始制定的V型3.0公升自然近氣引擎發 展進化相當快,從700匹開始進展不過短短幾年光景便有如此驚人的成就,這裡有一些 數據可以一窺F1引擎的發展演進史: 1954 Mercedes-Benz 2.5公升:290匹 1961 Ferrari 1.5公升 V6: 190匹 1970 Ford 3.0公升 V8: 510匹 1986 Honda 1.5公升 渦輪增壓 V6:1200匹 1993 Renault 3.5公升 V10:750匹 1995 Renault 3.0公升 V10:695匹 2002 BMW 3.0公升 V10:900匹 在比賽期間經由引擎所排放出的廢氣溫度高達800度,有些車隊將這些排氣納入空氣力 學利用的設計範圍之內,工程師必須利用特殊工具將引擎產生的高溫予以隔絕,以避免造 成週邊其他機件的毀損與破裂。 每秒鐘計有450公升的空氣被送進引擎室供燃燒,在大腳油門的情況下,同一時間活塞 行經上頂點及下頂點的運轉過程達650次,這可謂非常驚人。而活塞在汽缸內部所受到 的推力與加速力達8500G,這樣一來,引擎外部的溫度亦有300度之譜。現代F1 引擎較過去有更強大的動力,但重量與體積卻只有過去的二分之一,其燃油耗損率也同樣 驚人,行駛1.4公里可以消耗掉一公升的油料〈相當於行駛4英哩就燃燒掉一加侖的油 〉,換算一下,一條賽道單圈5公里,F1賽車每圈平均要消耗掉約7公升的油,完成2 5圈進站加油可推算出F1賽車的油箱大約150公升左右,但這只是推算,並不包括賽 道坡度等現實條件。 以一具現今F1引擎的使用週期大約在400至650公里左右,在新的規則下〈訂定於 2004年開始實施〉,一具引擎必須能夠使用一場比賽,包括練習賽、排位賽、決賽。 如何能提高引擎壽命又能維持性能穩定性與耐久性,是目前各家引擎廠商急迫的當前之務 ,這當然會花費更多金錢與人力進行研發設計,在花錢製造競爭力的前提下,FIA意欲減 低比賽開支的美意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嗎?我們等著看吧! Achilles-200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