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ORMULA1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賽車〉2005年10大事件 Hunter Hsu/許 _鴻德 12-29 16:50 2005年將於本週末寫下句點、走入歷史。我們特別選出足以代表2005年F1賽壇的10大 事件,也替過去充滿驚奇、爭議與困惑的12個月寫下註解。 No. 1:Ferrari推倒GPWC瓦解骨牌 2005年1月下旬Ferrari車隊率先宣布放棄另行創立GPWC系列賽、並與FOM及FIA簽署20 08至2012年Concorde Agreement協定。外界傳聞Bernie Ecclestone說服Ferrari車隊 「換邊」的代價是1億美金。接著Bernie Ecclestone又拿出了5年共30億美金吸引F1 車隊簽署下一份Concorde Agreement。11個月後的今天,現有10支F1參賽隊伍已有5 支確定站在Bernie Ecclestone這一邊(Ferrari、Midland、Red Bull與二軍隊伍Toro Rosso,加上剛簽約的Williams車隊)。這也是自從2001年GPWC成立以來,Bernie Ec clestone與Formula One Management第一次爭取到半數隊伍(5支F1車隊)的支持。若 無疑外,GPWC聯盟與FOM可望在2006年握手言和。 No. 2:「Button門」事件撲朔迷離 「Jenson Button何去何從?」過程曲折離奇,就算寫成電視劇本也不為過。Jenson Button的經紀公司Essentially Sport去年8月初宣稱BAR車隊沒有在期限內履行Butt on下季續留該隊的選擇權、並隨即與Williams車隊簽下新約,BAR車隊隨即決定向CR B上訴。最後F1合約認證委員會(CRB)最後裁決BAR與Button的合約選擇權仍然有效。 Williams車隊被迫必須多等Jenson Button一年!沒想到一年之內F1生態丕變,BAR車 隊得到Honda車廠的全力支持,Williams雖有過去光榮戰績、卻吸引不到任何一家國 際車廠與之緊密合作(明年使用Cosworth引擎)。Jenson Button赫然發現「續留BAR車 隊」似乎是最好的選擇。經過與Williams車隊的漫長協商,最後Frank Williams終於 接受以數百萬英鎊的賠償金換取賣斷Button合約的提議,2006與2007年賽季Jenson B utton將可繼續替BAR車隊效力。以後若有其他隊伍想爭取Button、恐怕得思考再三。 No. 3:煙草商退出F1 煙草廠身空有大筆預算,能花前投放廣告的平台卻越來越少,歐盟將反煙規定條款( 禁止煙草商贊助出現於國際體育活動)提前一年至2005年7月底實施,煙草商在F1賽道 35年的輝煌歲月終於到了盡頭。 5家贊助McLaren、Ferrari、Jordan、BAR及Renault車隊的煙草品牌外來打算各有不 同,有人決定鳴金收兵(以West煙草品牌的名義贊助McLaren車隊的Imperial Tobacco 煙草公司於匈牙利站前結束其贊助合約)、也有人絲毫不為所動(如贊助Ferrari車隊 的Philip Morris)。隨著世界各國反煙條款越趨嚴厲,煙草商的舞台恐怕只會更少、 不會更多。 No. 4:私人車隊告別F1賽道 Mercedes、Renault、Toyota與Honda等國際車廠相繼以廠隊身份進入賽道導致F1生態 匹變,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F1賽道內仍有許多私人隊伍,進入21世紀後卻僅剩3支( Jordan、Sauber與Minardi)載浮載沈。巧合的是,前述3支隊伍不約而同的在2005年 易主:2005年1月Eddie Jordan宣布將Jordan車隊出售給俄羅斯富商Alex Shnaider, BMW車廠於2005年6月下旬宣布收購Sauber車隊,9月中Red Bull宣布買下Minardi車隊 。 3支私人隊伍消失,另一形式的私人隊伍卻開始出現:Red Bull挾著豐厚財力成立二 軍,MF1車隊也有俄羅斯富商在背後撐腰,失去BMW支援的Williams則被迫孤軍奮戰。 這些「新生代私人車隊」未來表現如何?令人充滿期待。 Schumacher的2005年回憶肯定不佳 No. 5:前世界冠軍手氣背、大嘆不如歸去 擁有「世界冠軍」頭銜的F1車手在2005年賽季似乎受到詛咒,36歲的Michael Schuma cher在2005年僅贏得一座充滿爭議的分站冠軍(該站僅6輛賽車參賽),Schumi在年度 積分榜僅列第3名、總積分還不到Fernando Alonso的一半!「基本上,我從中國打道 回府時心情很沮喪,因為經歷了一個非常悲慘的賽季」Schumacher自己在Ferrari的 聖誕派對上這麼說。 1997年曾與Schumacher激烈競爭的加拿大車手Jacques Villeneuve本季復出也堪稱一 場災難,他在Sauber車隊的表現平淡無奇(年度積分9分、年度排名第14名),倒是在M onaco站中試圖超越隊友Felipe Massa時發生撞車事故,造成了Peter Sauber口中「S auber車隊曾經遭遇的最令人失望的意外」。所幸兩位車手明年都有機會捲土重來、 替自己「平反」! No. 6:爭議事件頻仍 2005年也是充滿爭議事件的一年,英國小將Jenson Button在2005年聖馬利諾站GP大 賽締造本季一次站上頒獎台的佳績,賽後長達6小時的驗車卻頗不尋常。由於BAR車隊 有意透過一主一副兩個油箱設計達成「非法降低賽車重量」之目的,FIA最後判決But ton在聖馬利諾站的第3名將取消,這是繼1985年法國車手Alain Prost在賽後因車重 低於重量下限2公斤而被取消冠軍後,F1賽道上第一次有車手因為車重而被取消成績 。 兩個月之後的美國站更出現了23年來第一次F1車隊集體抗議、多達14輛賽車群起抵制 比賽的重大爭議。由於Michelin陣營隊伍要求在Indianapoilis賽道第13號彎(賽道最 後一個彎道)臨時加建減速彎的要求不被採納,使用Michelin輪胎的7支隊伍在安全考 量下決定放棄比賽,可說是繼Ayrton Senna意外殞命後,F1最嚴重的一次「公關危機 」。 No.7:錯誤的改變不如不改 有鑑於最近幾年F1觀眾人數持續下跌,FIA主席Max Mosley推動大幅改革。過去三年 持續推動的「降低賽車空力套件下降力」、「單場使用長壽輪胎與長壽引擎」及「引 擎排氣量由3公升縮減到2.4公升」都可說是Mosley思維下的產物。2005年推動的兩項 規則更動卻瞻前顧後,最後又重回原點、可說是白忙一場。 2005年賽季初使用的週六下午(第一階段排位賽)與週日上午(第二階段排位賽)兩階段 排位賽在歐洲站就決定喊停,輪胎壽命從50英哩大幅提昇到215英哩(整場比賽的距離 )的長壽輪胎規定讓眾車手在比賽過程中提心吊膽,Micheal Schumacher甚至要求將 後視鏡對準輪胎(好讓他觀察輪胎磨損情形),還因此發生與Mark Webber及Christij an Albers的撞車意外。諷刺的是,前述兩項規定明年又將更動,堪稱成語「無所適 從」的最佳寫照。 No. 8:新隊伍、新氣象 日本站GP大賽前夕,Honda車廠宣布將仿效Red Bull成立二軍隊伍(並使用全新Honda V8引擎),這支名為「Super Aguri」的隊伍在兩個月內獲得10支F1車隊經理的首肯, 還克服「整車智慧財產權」的技術限制,要說他們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並不誇張! Super Aguri的加入使得下個賽季的F1賽道上多出兩輛賽車,Max Mosley與Bernie Ec clestone「把餅做大」的努力算是有了初步成績。 No. 9:輪胎戰爭劃下句點 Bridgestone與法國對手Michelin的輪胎戰爭進入了第5年,卻從來沒有一季像今年這 麼富有戲劇化色彩。可惜的是,激烈的輪胎戰爭卻要在明年賽季結束後劃下句點:法 國輪胎製造商Michelin日前宣布將在2006年底退出,F1比賽的「輪胎不確定性」從此 不再。Michelin抱持的理由是單一供應商不但無法透過競爭證明技術優勢,僅向F1參 賽隊伍收取輪胎使用費絕對無法平衡開發新配方的龐大開支、如此只會走向「雙輸」 的結局。世界賽車委員會(FIA World Motor Sport Council)於今年最後一次會議將 「單一輪胎供應商」列入2008年F1科技規則內,Michelin也終於表態。在5年的高潮 後,輪胎又從「主角」回到「配角」。 No.10:V8引擎世代來臨 FIA將從2006年開始推動換用2.4公升V8引擎、並對引擎零組件的材質給以限制,3.0 升V10引擎則將暫時告別F1舞台。多數隊伍從90年代至今都使用V10引擎,V8引擎並不 是「切掉兩個300 c.c.容積的汽缸」那麼簡單,下個賽季將充滿變數。 根據首次試駕V8引擎賽車的車手透露,V8引擎F1賽車體力消耗不像駕駛V10引擎賽車 那麼大、駕駛難度也比較低,但是否真的如此?比賽中的超車數目是否如預期般增加 ?巴林站正式起跑前,沒有人能說的準。 http://sports.yam.com/show.php?id=000006256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