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ORMULA1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小弟是去年才開始認真看比賽的 所以有個問題想請教 現在F1一個引擎要用兩場比賽 車手必須要在引擎的極限與比賽的操控做取捨 不然太操引擎的話 可能容易縮缸外 第二場的比賽就會被限制到操用的程度 這是今天看比賽的感想 當Massa以及Kimi在十圈的時候 幾乎好像是篤定 保持排名 只與前車保持適當距離 完全不去繼續跟著前車 或試圖超掉前車 是不是怕太激烈的操駕 車子有可能就跟著縮缸 所以他們乾脆就保持排名即可 如果引擎一場比賽一個引擎 那會不會增加比賽的可看度呢 大家都瘋狂操車 因為一個引擎只要用一場 就像是去年給MSC最後的20000轉引擎一般 超重油上場還是神的跟什麼似的一樣 這樣才不斷的超車鏡頭才好看阿 不然這一次的雪邦賽 真的是看完前面幾圈 一點就沒什麼的結束了 大家都穩穩完賽就好了 當然車子不光是引擎 輪胎 煞車 也是有許多的因素存在 ꐊ -- ζ ξ ●- 真爽 C'est la vie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0.20.64
alumican:開始十圈? 也許只是保持步調或是策略而已 04/09 10:00
ceohkt:可能是前面油載重,太殺的話輪胎會磨耗的快~_~ 04/09 10:37
jessec:kimi賽後不是有提到說因為引擎有問題, 所以有限轉? 04/09 10:48
pow:排位賽也用專用引擎 輪胎也不要限制 彈力空力套件也開放好了 04/09 10:52
pow:只要禁止traction control就好了 這樣應該最好看 04/09 10:52
OnlyGood:FIA已經注意到觀眾的需求 TC將取消 04/09 11:23
Randolph:再強的前輩也只能淪為紙上談兵..畢竟方程式不是一般人 04/09 14:17
Randolph:可以接觸到的...理論跟實際是有差距的....= =! 04/09 14:18
Randolph:推錯 04/09 14:19
> -------------------------------------------------------------------------- < 作者: sicacawu (阿風) 看板: FORMULA1 標題: Re: [討論] 引擎一站制與引擎二站制的優劣 時間: Mon Apr 9 13:19:25 2007 ※ 引述《lalaking (情已逝)》之銘言: : 小弟是去年才開始認真看比賽的 : 所以有個問題想請教 : 現在F1一個引擎要用兩場比賽 : 車手必須要在引擎的極限與比賽的操控做取捨 : 不然太操引擎的話 可能容易縮缸外 第二場的比賽就會被限制到操用的程度 : 這是今天看比賽的感想 當Massa以及Kimi在十圈的時候 幾乎好像是篤定 : 保持排名 只與前車保持適當距離 完全不去繼續跟著前車 或試圖超掉前車 : 是不是怕太激烈的操駕 車子有可能就跟著縮缸 所以他們乾脆就保持排名即可 : 如果引擎一場比賽一個引擎 那會不會增加比賽的可看度呢 : 大家都瘋狂操車 因為一個引擎只要用一場 : 就像是去年給MSC最後的20000轉引擎一般 : 超重油上場還是神的跟什麼似的一樣 : 這樣才不斷的超車鏡頭才好看阿 : 不然這一次的雪邦賽 真的是看完前面幾圈 一點就沒什麼的結束了 : 大家都穩穩完賽就好了 : 當然車子不光是引擎 輪胎 煞車 也是有許多的因素存在 : ꐊ我想就像Robin所說的,要刷缸幾乎是沒有任何人可以預估的, 換句話說就是沒什麼徵兆,即使一出現徵兆,也來不及避免刷缸, 所以除了已知引擎有問題,才會將引擎的發揮限制更多以外, 我想應該沒有人會怕刷缸然後不敢拚吧! Massa其實是超得過黑仔的, 只是他把機會浪費掉了, Kimi則是很明顯的,車子根本就是比黑仔的慢,怎麼超? 更何況就算車況比前車好, 套句鄧公名言:追得上是一回事,超不超得過又是另一回事。 若要說超不過都是車手害怕操車, 太沈重了點。 至於限轉, 目的是要拉近各車隊的實力,也要增加引擎的耐用度, 可是一大堆的限制措施, 讓我懷疑真的可以做到嗎? 怕燒錢,我想就不要玩F1, 要環保,就乾脆不要有賽車這運動, 我想F1不僅僅是世界頂級的賽事運動, 更是引領各種科技發展的舞台, 有個NASA的工程師說過:如果我有一個idea,可能要十年後才知道結果,但在F1場上, 或許明天就能知道我的點子能否付諸實行。 FIA這樣限制這個限制那個, F1要怎麼引領不僅僅是汽車科技,還包含許多科技的發展呢? 要拉近各隊差距, 那是不是乾脆學A1,每個車隊都用同樣的車好了, 但我實在不敢想像這樣會有多好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5.46.243
lalaking:Kimi的車懷疑就是第一場引擎用的差不多 04/09 14:35
lalaking:所以這一場可以穩穩保持第三就好 04/09 14:35
> -------------------------------------------------------------------------- < 作者: lalaking (情已逝) 看板: FORMULA1 標題: Re: [討論] 引擎一站制與引擎二站制的優劣 時間: Mon Apr 9 14:42:30 2007 Kimi很明顯在前幾圈的時候根本都追的上Massa 到後面Massa滑了一郊 Kimi就只跟在Hamiliton後面 保持一段距離 但起跑那幾圈可是死咬在Massa後面 也許是策略 但是第一場在莫爾本的比賽後 Kimi的車引擎不就有些問題 所以這一場Kimi就穩穩的穩住而已 控制車子的速度 連咬Hamiliton的動作都不做了 可能怕不小心追一追跟Massa一樣滑出去 或是車刷缸掰掰 不過F1限制東限制西 真是造成中後圈大家僅是再繞場 就看誰先有事掰掰喝可樂去 不然很難重現超車鏡頭 話說 這一次的賽事只有一開始幾圈Massa超來超去的比較好看說 當然後面Nick也有些鏡頭.... 中後段就挺無聊了 -- 每次我坐車時都會昏昏欲睡 精神不振 但當我跨上機車後 馬上精神抖擻 神采飛揚 所以說坐車當然比騎車還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0.20.64
OnlyGood:看看1~5名維持多久就知道了 04/09 14:44
OnlyGood:如果是ALO跑第五 那就會好看些 04/09 14:45
ism:O版友請自重,你言必稱Alonso,看你反串看得很累了... 04/09 14:46
padro:我覺得反串的很無聊... 04/09 15:43
jackoop:he sucks 04/09 16:24
renardeau:一樓反串失敗! 04/09 19:16
RKubica:昨天看一半轉台去看功夫了.. 04/09 23:48
> -------------------------------------------------------------------------- < 作者: shdai (shdai) 看板: FORMULA1 標題: Re: [討論] 引擎一站制與引擎二站制的優劣 時間: Mon Apr 9 22:38:06 2007 ※ 引述《lalaking (情已逝)》之銘言: : Kimi很明顯在前幾圈的時候根本都追的上Massa : 到後面Massa滑了一郊 : Kimi就只跟在Hamiliton後面 保持一段距離 : 但起跑那幾圈可是死咬在Massa後面 : 也許是策略 但是第一場在莫爾本的比賽後 : Kimi的車引擎不就有些問題 : 所以這一場Kimi就穩穩的穩住而已 : 控制車子的速度 連咬Hamiliton的動作都不做了 : 可能怕不小心追一追跟Massa一樣滑出去 或是車刷缸掰掰 咬住前車不困難, 咬住之後不見得超得過, 才是問題所在. (不是針對Kimi, 這是F1車輛的特性, 不然就不會有路隊長了.) 怎麼說? 一直吃前車炙熱的廢氣, 咬住人家屁股太久, 自己的引擎會過熱 這時候是要繼續咬住, 繼續等待機會超車, 即使縮缸也在所不惜, 還是要鬆開牙齒讓引擎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貼身肉搏戰對後車比較不利的另外一點是 空力套件的設計主要是針對穩定氣流 (風洞裡吹的也是層流) 後車一旦進入前車後方的紊流區 空力套件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所以"咬住"並沒有想像中簡單啊. : 不過F1限制東限制西 真是造成中後圈大家僅是再繞場 : 就看誰先有事掰掰喝可樂去 不然很難重現超車鏡頭 : 話說 這一次的賽事只有一開始幾圈Massa超來超去的比較好看說 : 當然後面Nick也有些鏡頭.... : 中後段就挺無聊了 個人認為跟七零和八零年代比起來 現代的F1精采超車鏡頭越來越少 個人認為FIA努力的方向應該是設法降低超車難度 比賽才會精彩 車迷自然願意看 一直開發新賽道, 開拓新市場, 增加比賽場數, 似乎沒有對症下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0.47.205.169
scorpious:我覺得應該會慢慢改進吧...各隊間的差距應該會越來越小 04/09 22:45
※ 編輯: shdai 來自: 80.47.205.169 (04/09 22:49)
yg2:就開放加速器吧 加速器與輪胎的平衡應該不錯看XD 04/09 22:48
krajicek:要看很多超車的畫面,去看橢圓賽道吧!保證看得過癮 04/09 23:26
FerrariLover:風洞應該是紊流吧?!現實生活中幾乎都是紊流 04/10 01:03
joumay:那....噴射推進器動力全開前五秒,四,三,二,一,碰!!!!! 04/10 13:20
MSCHUMACHER:風洞整流段有honeycone 的確能消除大部分turbulence 04/11 20:09
> -------------------------------------------------------------------------- < 作者: Ecclestone (Freude am Fahren) 看板: FORMULA1 標題: Re: [討論] 引擎一站制與引擎二站制的優劣 時間: Mon Apr 9 22:57:25 2007 ※ 引述《shdai (shdai)》之銘言: : ※ 引述《lalaking (情已逝)》之銘言: : : Kimi很明顯在前幾圈的時候根本都追的上Massa : : 到後面Massa滑了一郊 : : Kimi就只跟在Hamiliton後面 保持一段距離 : : 但起跑那幾圈可是死咬在Massa後面 : : 也許是策略 但是第一場在莫爾本的比賽後 : : Kimi的車引擎不就有些問題 : : 所以這一場Kimi就穩穩的穩住而已 : : 控制車子的速度 連咬Hamiliton的動作都不做了 : : 可能怕不小心追一追跟Massa一樣滑出去 或是車刷缸掰掰 : 咬住前車不困難, 咬住之後不見得超得過, 才是問題所在. : (不是針對Kimi, 這是F1車輛的特性, 不然就不會有路隊長了.) : 怎麼說? 一直吃前車炙熱的廢氣, 咬住人家屁股太久, 自己的引擎會過熱 : 這時候是要繼續咬住, 繼續等待機會超車, 即使縮缸也在所不惜, : 還是要鬆開牙齒讓引擎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 貼身肉搏戰對後車比較不利的另外一點是 : 空力套件的設計主要是針對穩定氣流 (風洞裡吹的也是層流) : 一旦進入前車後方的紊流區 : 空力套件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 這也是造成跟車不易的原因之一 其實這也不只是F1的特性 賽車的特性都是這樣 所以鄧公說的 追上是一回事 超掉又是另一回事 是很有道理的 前車可以發揮前車優勢 阻擋後車的攻擊 除了可以用防守的跑線 也可以在某些彎故意用和平常不同的方法控制油門和煞車 打亂後方的節奏 拉開距離 等等等 超越真的事需要冒險 勇氣的 有時候真的是理性和感性的掙扎 當然心理會一直想著趕快超 可是 還要看對手的防守 跑道彎的性質 路面寬度 對手的性格(會不會跟你硬拼 寧願兩個都出去也不要讓你超) .....等等等 還有如果後面又有車 會不會你要超前面的反而被後面八掉....... 例子很多 很多精采的防守 (Senna vs. Mansell...etc) 我覺得 雪邦並不市一個好超越的跑道 比較能夠的點就那幾個 直線底第一個 第二個灣 四號灣 最後的髮夾灣 跟的太久 除了引擎吸收前車排氣過熱以外 根的太近 也會受亂流產深不穩定 因為車後是個低氣壓帶 F1又很需要氣流產生下壓力 所以比較不好操控 這也是要評估的地方 我記得Nick 還在BMW Williams的時代 有一場 他跟車很近一直找機會超 超不掉 (Nick的風格也比較保守) team radio告訴他趕快超掉或是放遠 因為引擎的溫度開始上升 不過他還是跟的很近 也沒超掉 結果 他就縮了.... : : 不過F1限制東限制西 真是造成中後圈大家僅是再繞場 : : 就看誰先有事掰掰喝可樂去 不然很難重現超車鏡頭 : : 話說 這一次的賽事只有一開始幾圈Massa超來超去的比較好看說 : : 當然後面Nick也有些鏡頭.... : : 中後段就挺無聊了 : 個人認為跟七零和八零年代比起來 : 現代的F1精采超車鏡頭越來越少 : 個人認為FIA努力的方向應該是設法降低超車難度 : 比賽才會精彩 : 車迷自然願意看 : 一直開發新賽道, 開拓新市場, 增加比賽場數, 似乎沒有對症下藥... 之前的調查 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能夠有更多超越鏡頭 所以有人提出中間分離的尾翼 相信看比較久的人都知道之前的新聞 這樣車後的亂流帶比較小 後車可以根的比較近 也比較容易超越 -- ▃▅▇ ▃▅ ▃▅▇ ▃▅▇ ▃▅▇ ▃▅▇ ▃▅▇ http://www.formula1.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108.228
krajicek:要看很多超車的畫面,去看橢圓賽道吧!保證看得過癮 04/09 23:25
tonyatta:橢圓賽道的感受性真的要有 碰一碰 或是稍微抓不住 掛... 04/10 00:03
Midiya:原po說Nick的那場 我記得是05年的加拿大站..那場狠精采 04/10 09:08
Midiya:很多人貼到冠軍之牆上面 XDDD 04/10 09:09
Midiya:雷諾還很難得的都沒完賽 XDDD 04/10 09:11
Yanten:已經算很多地方可以超車了 歐洲一堆賽道更難超 04/10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