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antas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文轉錄自巴哈姆特Fantasy 作者CIDblue (本文為蔣藍之著作) ------------------------------------------------------------------------------ █貓█ 「本草綱目」在詮釋貓的來歷時,轉述說: 「陸佃雲:鼠害苗而貓捕之,故字從苗。禮記所謂迎貓為其食田鼠也。」 這個名稱顯示了貓的天性與辛勤勞動是一致的。 █科學上的貓█ 二十世紀中期,量子力學的出現就仿佛是幽魂顯靈, 連量子的提出者薛丁格(Schrodinger)都試圖拒絕它,或做出各種調和性的解釋。 薛丁格就被量子變異的結果弄得心神不安, 他嘗試著用一個理想實驗來檢驗量子隱含的不確之處。 他設想:在一個封閉的盒子裏,有一隻活貓及一瓶放射性物質,其有一定的半衰期。 薛丁格問:過了半衰期後,貓是死的還是活的? 當衰變發生時,瓶子被打破,貓將被毒死。按照常識,貓可能死了也可能還活著。 但是薛丁格告訴我們,存在一個中間態,貓既不死也不活, 直到進行觀察看看發生了什麼。 如果以文字的想象力予以推斷的話,從這個比喻性的牢籠裏, 還釋放出了另外一個可能: 貓根本沒有在牢籠裏,它從壁壘的不可能和邏輯的密不透風狀態進退自如, 貓依靠擱置在牢籠之外的動詞而活著,跟關在裏面的是一張紙一樣的詞。 這樣,貓是遠離死亡的,牠有九條命,牠從玄學之角翹起尾巴。 █文化上的貓█ 比起量子物理學家薛丁格,文學自然要清晰得多,但反而也抽象得多。 貓是以狡猾、畏懼責任、懶惰、見利忘義等等不良身份進入文字領域的。 貓在紙面留下的像霧氣一樣的痕跡,儘管如此縹緲和易於揮發,還是讓人們難以忘懷, 何況,它竟然以輕巧的步點隨風而去。 寓言家們大肆發揮了他們演繹的可怕後果。 羅伯特‧坦普爾在「伊索寓言全集」序言裏說: 「古希臘人豢養的寵物往往不是貓,而是經過馴化的雞貂,又稱家貂(gale)。」 中文似無確切對應詞,為便於理解計,權且譯作「黃鼠狼」。 唯有寓言 12、13 和 14 提到的動物才是我們習見的那種貓(ailouros), 至於寓言 14 裏出現的「貓」醫生,原先或許是另一類動物, 該寓言被收入集子時才改為「貓」這一名稱。 貓當初由埃及傳入希臘,但直至希臘化時期,家中養貓的現象依然十分罕見。 廣為人知的寓言 76,述及愛神將「貓」變成少女一節, 所指動物與我們熟知的貓不啻有天壤之別。 這樣看來,貓已經囊括了人們的愛與恨,成為了一個抒發感情的東西了。 但貓從不分辨,就像它打碎了東西,仍然以紳士的舉止若無其事的走開。 詩人艾略特就以貓的反面「老負鼠」自居,他創作了不少與貓有關的詩歌, 「老負鼠談世上的貓」以及後來一些作品,成為作曲家韋伯創作音樂劇「貓」的靈感。 貓的身姿被擬人化了,在貓與人的同異性之間來回搖擺。 劇中的女貓,完全成為了俘虜雄心的利器。 貓在神話學上出現頗為頻繁, 北歐的美神 Freya 的座車,就是由貓拉動的; 製作綁住 Fenrir 的鎖鍊的材料中,也要貓的腳步; 蘇格蘭神話中有可愛的妖精 Cait Sith; 日本百鬼中有尾巴分岔的貓又; 中國西王母是似山貓又似豹的女王; 愛麗斯夢遊仙境中也有三日月貓; 亞瑟王傳說中也打倒了一隻阿爾卑斯附近的巨貓,巨貓倒下形成新的地形。 █歷史上的貓█ 貓在歷史上頻繁顯身,得力於牠們神秘的品性。 古埃及人將貓奉為神明,以為貓是神的化身,而埃及婦女就是貓最早的知音。 這一時期大約是在5000年以前。但直到3500年前,貓才被真正地馴化為家貓。 古埃及人把貓奉為月亮女神的化身和象徵, 這是因為月亮女神巴斯迪(Bastet)強大無比,是專門掌管月亮、生育和果實豐收之神。 貓的某些生活習性和生理特徵, 如夜行性、毫不隱蔽的性愛生活和多產以及捕鼠以保證糧食豐收, 正好和月亮女神巴斯迪的職責相符合,也就很自然地和月亮女神聯繫到一起了。 並且,月亮女神的形象也被描繪成人身貓頭, 有關貓的木乃伊的傳說流傳久遠。 在崇拜巴斯迪女神的中心布巴斯提斯地區,就出現了一個龐大的貓墓地。 西元前 4 世紀希臘羅馬人統治埃及後, 由於流行崇拜巴斯迪女神,貓幾乎成了拜物教的祭品。 為了製作貓的木乃伊,許多貓都活不到兩歲,就被人折斷脖子,或被人打死。 然後把牠們的頭部用石膏定型,再飾以彩繪。為了將牠們製成風華正茂的雛形, 製作師一般是將牠們的前腿折疊於胸前,再將後腿向上折疊於腹前。 這是貓的悲慘世界,也是一切崇拜物的必然結局。 由於貓眼隨光線變化的奇特性,便具有了月亮神和太陽神的雙重身份。 由於貓眼能在黑暗中發亮,埃及人遂認為貓能存儲陽光,可在黑夜中驅鬼。 這一特性被一再強調,因而視之為神聖的動物。 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曾於西元前 5 世紀訪問過埃及,他寫道: 「若有家貓無疾而終,主人將剃眉志哀;屋宅若遭火災,必先搶救貓隻。」 埃及婦女甚至企圖將貓眼散發出的神秘氣質移用到她們的雙眸上, 因而發展出她們特有的眼線描劃法。 █貓與基督教█ 貓得到的優厚待遇激怒了一些置身教堂的大人物。 這些依靠黑色建築和黑斗篷、口燦蓮花的人物,其實忘記了自己與貓的通感。 時逢中世紀,基督教在歐洲如日中天,他們認為被神化的貓,正是惡魔的化身。 貓在黑暗中眼睛發光,走路沒有聲音和越來越逼近的身影, 如同一個不遵守上帝指令的幽靈。 而且,他們不僅認為貓是惡魔的化身,就連飼養貓的人也被判定是魔女。 於是,國王下命令在國內對貓進行大虐殺,這種虐殺繼續到 18 世紀。 大膽的推測,這些貓兒回到黑暗以後,造成了在歐洲發生鼠疫大流行。 對貓的暴力革命大約持續了 300 年,貓經歷了苦難的歲月。 █貓的姿態█ 女人與貓的語緣關系,大概是來自於他們共同的動態:貓步。 在繼承了神話的暗示以後,人們自然把貓和女人聯繫起來, pussycat 就可以指漂亮的年輕女孩。 最好不要隨便對女孩亂用,是有些不禮貌。 貓行走時心中時時想著腳下有條直線,恰好在左右腳之間,腳步不能自自然然邁出, 必須輪番踩在兩腳間的直線上,貓步就走出來了。 貓的這種散步姿態,通常是閒得百無聊奈的時候。 如果見到老鼠,需要跑得飛快,就不可能擺貓步。 貓步要麼是貓要裝樣子、要麼悠閒,才擺出的步法, 後來,貓步是天橋上的模特兒的經典步伐,具有仿生學的美感, 行進時左右腳輪番踩到兩腳間的中線位置, 或者把左腳踩得中線偏右一點,右腳踩得偏左一點, 由此產生一種飄逸的韻律。模特兒左右腳踩在兩腳間的直線上, 讓身體、尤其胯部誇張地左右扭動,身姿好像失去平衡感, 卻在時尚的風塵歲月中留下了急就的韻律。 設若有女如貓,就是尤物了。 有個經典的說法,世界上最讓男人無法抵擋的女人,是像貓那樣的女人。 步伐走到了這種程度,不是尤物還是什麼? 只是,貓女的稱呼可以在心頭呼喚,不要發出聲來。 另外,貓女為何要配鞭子,永遠是不解之謎吧(逃) 參考資料: 蔣藍「玄學獸」 圖: http://www.virtualkhan.com/browseproducts/Bastet-Statue-GS35.HTML http://www.egiptologia.pl/gal15/bastet.jpg
http://www.rainbowcrystal.com/altar/E-99bastet.jpg
http://www.eleganza.com/statue-gallery/a-02-goddess-bastet-statue.html http://www.virtual-egyptian-museum.org/Collection/FullVisit/ Collection.FullVisit-JFR.html?../Content/MET.LL.00868.html&0 -- Eye of twilight,give us sight. Take our offer,give us might. Make our power,tears of nigh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1.87 ※ 編輯: wolfinwild 來自: 140.112.241.87 (06/18 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