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engYu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篇文章介紹了豐原/豊原/葫蘆墩/可樂墩 的由來 以及葫蘆墩三墩的現況 身為豐原人 很高興能夠多了解豐原一點 我等為豐原人,不可不知豐原事 XDDDD --------------------------------------------------------------------- 底下文章是轉錄自 FB 泓翔先生將於2012/12/15發表於《葫蘆墩季刊2012冬訊》 葫蘆墩行腳 葫蘆墩三墩訪巡 http://ppt.cc/81e9 (連結有圖片) 豐原的諸多舊名之中,大家一般最熟悉的大概就是「葫蘆墩」這個老地名了!至於「葫蘆 墩」這個老地名的由來,除了「『拍宰海』平埔族稱本地為Huluton,故漢人乃翻譯為『 葫蘆墩』」的說法之外,依照漢人的傳統說法:此地從前有三座土墩,地形成葫蘆形狀, 於是就以「葫蘆墩」這個名稱來稱呼本地。又查日本人早期則是稱本地為「可樂墩」,也 是因為此地從前的這三個土墩形狀頗似日本人所用的香爐(こうろ/KOURO),因而稱之 為「可樂墩」。後來日本人將原本的臺灣縣改為臺中縣,並將今日的豐原、潭子、大雅、 神岡、社口等區合併為【豊原郡】(とよはら/TOYOHARA,乃將中國古代賜給日本的古印 璽璽文「豐葦之原,瑞穗之國」截字加以組合,取其豐富平原之意〉,從此本地才開始有 【豐原】之名;請注意,日本人的寫法是「豊原」喔! 由以上所述,不管是漢人所稱的「葫蘆墩」,或是日本人所稱的「可樂墩」,都與當年的 這三座土墩有關,將之視為豐原的文史地標,應該是很恰當的。然而,環視今天豐原市區 內的這片灰色水泥叢林,那三座豐原文史地標的土墩而今又安在呢?恐怕很多年輕一輩的 豐原人都答不出來吧。 葫蘆墩的這三座土墩分成墩頭(也有些耆老稱之為頂墩)、墩身(有些耆老又稱之為中墩 )、墩腳三段。「墩頭」(頂墩)位在南陽里今圓環東路、南陽路交叉處〈先賢張麗俊先 生水竹居宅前〉,由於【圓環東路】的闢建,早就已被鏟平;墩身(中墩)位在中陽里聚 星觀後方〈自立街132巷〉,墩上以前種植了綠樹,形成了一座小公園;墩腳位在葫蘆里 與富春里交界處─大街尾福德祠後方〈中正路277巷〉,目前僅剩直徑10公尺、高2公尺的 小土丘作為遺跡。 葫蘆墩「墩頭」(頂墩)因【圓環東路】的闢建,早已被鏟平;我們在國家文化資料庫的 老照片資料庫中中找到了一張先賢張麗俊先生故宅的老照片,其中「墩頭」(頂墩)的土 墩似乎依稀略可窺見。 葫蘆墩墩身(中墩)位於中陽里聚星觀後方〈自立街132巷〉,是葫蘆墩三座土墩中目前 保存算是略較完整的一座。目前該處上有三廟一體的建築,包括聚星觀(西洋式建築)、 地藏王廟(唐式建築)、土地公廟(閩南式建築),係文建會列冊之重要地方文史地點, 而該處土地也規臺中市政府所有。 其中聚星觀位於豐原區自立街,建築外觀和一般的百姓公廟不同,有典雅的圓柱,有西洋 式建築之風,門前兩隻陶瓷獅子守門,右側牆壁掛著發起籌建的高橋央畫像。令人感念。 探究聚星觀之興建乃緣於日治時期一九二○年,日人高橋央當時被派到臺灣擔任豐原郡頂 街派出所所長,當時日本人在臺灣大量開墾土地種甘蔗產糖,開墾到后里縱貫路兩旁土地 時,竟挖出200多具無名骨骸。高橋央看了不忍,會同當地樂善好施者在路旁籌建一座「 枋寮萬善堂」,找到20坪墓地安置這數百具骨骸;後來找到空地,商請烏牛欄聞人林慶全 夫人出資,委請羅安先生設計,於一九二九年興建納骨堂以安置數百具遺骨,命名「豐原 萬善堂」,後來改名聚星觀。而「聚星觀」名號及堂中對聯,均是出自本地先賢張麗俊之 手,他生前積極參與豐原地區的公共事務,是極富民主思想的知識份子。 民國一百年前後,附近民眾發現墩身(中墩)旁的地藏寺大肆擴建,竟然挖掉了土墩的三 分之一,而此土地實為市政府公有地,幸經當地里長、鄰長、地方文史人士向公所、市( 縣)政府舉發,最後經司法機關裁定拆除違建並恢復原狀,墩身(中墩)才得以保全。 葫蘆墩墩腳位於豐原著名的青草巷中─中正路277巷內,隱身在菜市場裡頭,臨中正路是 「小天使」玩具店,店的左邊巷子口有個「大街尾福德祠」的牌坊,順著巷子進來即可到 達墩腳所在位置。墩腳前方是福德祠,是在地人的主要信仰中心,福德祠周圍盡是賣青草 藥的攤販;環繞著圓墩走一圈,發現菜市場的老房子真的圍著圓墩而建。而且這些老房子 多半是倉庫,偶有幾間看來已經廢棄,至於週邊外圍,早就大樓林立了。墩腳的現狀成圓 形,底端均以水泥固定,周邊有狹窄的通道連結菜市場的許多老房子。在參觀葫蘆墩墩腳 時,可特別注意一下土地公廟前、後所陳設的狛犬及石燈籠,它們是由豐原神社的舊址南 陽國小所搬過來的。狛犬(こまいぬ‧koma-inu)意指獅子狗,為日本傳說介於狗和獅子 之間的動物。「神社の入り口前に阿吽一対の狛犬が鎮座している。」這是日本一般對神 社入口那對面對面的動物的描述。狛犬最早只是出現在日本皇宮,做為宮廷中的吉祥物; 後來隨著佛教的日益普及,才漸漸在日本民間出現,之後再演變成鎮守神社的吉祥獸。目 前日本最古老的狛犬是建於西元1196年,位於東大寺南大門前。神社狛犬的由來,雖然一 般認為與宗教沿習有關,但還有另一種說法是:日本人為了表彰「豐成秀吉」的功勳,為 其立神社時,同時把平時隨伺他身旁的愛犬,立像於神社前守護著他,因此也就成為日本 人爾後興建神社時仿效的模式。像這樣的日治時期遺物,因多年來政治意識形態的關係, 今日已不多見,殊屬難得!可惜的是石燈籠經當地人上漆後已原貌盡失。 葫蘆墩的這三座土墩,墩頭(頂墩)由於道路【圓環東路】的闢建,已被鏟平;墩身(中 墩)險遭地方人士私心破壞、墩腳則已破落難窺原貌。對於豐原這三座重要文史地標的葫 蘆墩土墩,相關政府單位究竟能否予以重視,用心保存、整治、規劃活化,為豐原地方文 史劉下足資傳承後世的歷史之痕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0.53.156
corry08:推一個 介紹的真詳細 11/23 11:40
whoami0404:推~~~在地人應知故鄉事 11/23 11:57
march315:大推 好想念豐原T.T 11/23 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