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oo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一、 「什麼是好吃的東西?」 大家對此的定義都不同, 所以food版才會有存在的必要呀。 不都是往往都是看了網路上某人的食記介紹, 興沖沖的跑去現場勘查, 有時候肯定原po的食記寫的恰如其份, 有時候又強烈懷疑原po是不是得了味蕾欠缺症。 不是貴的東西就一定好吃, 也不是便宜的東西就一定難吃。 我想重點應該在於「它的價格和品質是否成比例」。 如果不成比例的話,就應該歸屬於難吃的東西! 例如, 好吃的包子賣你20元,你不會覺得它貴, 難吃的包子就算送你,你還會嫌它讓你增長肥肉。 「又要馬而肥又要馬兒不吃草」的論調是不可能成立的, 一塊巧克力蛋糕賣你50元, 如果還期待他使用valrhona, 是要叫店家喝西北風嗎? 但是如果他賣你200元, 還做的超級難吃, 那就是對不起食材, 也對不起顧客, 就應該要被徹底檢討。 二、 至於85度C, 我吃過cheese cake, 我不知道該形容那是什麼滋味, 就是一整個怪, 最後我沒有把那塊蛋糕吃完, 還且還想把它的五星級蛋糕主廚的招牌大卸八塊。 然後,基於它的顧客還是滿滿的滿, 喜歡抹茶的我又試了過抹茶香橙冰沙(應該是這個名子沒錯吧), 說真的,那是一個非常炎熱的下午, 然後,我竟然又沒喝完, 還把它冰到冰箱, 希望等到冰到大家都遺忘的時候, 我媽自然就會讓它消失。 為什麼我選擇給他負面的評價, 因為它的價格也不便宜, 讓我覺得它的價格跟它的品質根本不成比例。 加上他又打出五星級主廚的招牌, 又讓我對它的品質期待更高 (如果他不以這個為號召,我可能還不會對它如此苛責, 因為我們不會去要求夜市賣的10元麵包要跟yamazaki有一樣的水準啊), 但是85度C出來的蛋糕從外表到內在恐怕連及格分數都還不到, 尤其是蛋糕的裝飾歪七扭八(站在它的櫥窗前面真的是一種對眼睛的酷刑), 讓愛吃甜點的我一點興趣也辦法產生。 因此心中的落差感又更加大, 也深化了不好吃的印象。 三、 當然,85度C的其他東西可能很好吃, 但是我可能根本原本興趣上就不會嘗試, 所以也無法理解它總是爆滿的原因。 我想,這也是引發差異的因素之一。 一家店可能有很多產品, 有些好吃,有些不好吃, 但是大家總是在嘗試了個別產品之後, 基於主觀的印象給予整體的評分, 所以才會有了不同的評價。 因此,我現在覺得, 點菜才是一門學問。 如何點出那一家餐廳的精華, 才是需要功力的。 也就是說, 一概的說85度C的東西不好吃, 對它來說可能也不甚公平, 因為它可能真的有某樣東西是美味經典。 不過它連最基本的cheese cake都可以做成這樣了, 實在是讓人欠缺繼續探索的動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76.29 ※ 編輯: babyjar 來自: 218.167.76.29 (08/05 10:14) ※ 編輯: babyjar 來自: 218.167.76.29 (08/05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