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oo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台南‧祿記 包仔祿 Since 1886(清光緒12年) 網誌:http://www.wretch.cc/blog/boylondon/13039413 地址:台南市開山路3巷27號 電話:06-2259181 營業時間:08:40-16:30 公休日:不定期 停車:不便,外帶為主 價目表:網誌有,另要注意出爐時間 包仔祿位在小巷裡,不是老台南還真找不到,近幾年來在報章報導下, 在觀光客間也有了不少知名度,可喜的是它有固定出爐時間, 所以外地人要跟在地人搶包子還不是件容易的事。 它位在開山路、青年路與友愛東街內的三角地帶, 所以要去包仔祿買包子,有3個入口都可進去, 第一個是青年路巴諾義式廚房與邱天賜內兒科旁,有個牌樓。 第二個是開山路的大樓旁,也有個牌樓。 第三個是友愛東街,在泰泰泰式料理前的小巷右轉進去。 從青年路走進去到叉路會看到清水寺,左轉直走30m就看到了。 廟前這條開山路3巷,即早年的清水寺街,當地人則稱做水流觀音街, 目前這棟清乾隆35年,1770年創建的寺廟正在整修中, 下次來買祿記包子時可別急著走,可入內參觀一下, 寺內的匾額多是清朝皇帝題字的,而門神更是潘麗水大師的畫作。 這條巷子很安靜,跟府城許多小巷子一樣,仍保有鬧中取靜的特性, 自成一個天地與氛圍,可放慢腳步好好欣賞。 祿記現在是在自家住宅一樓營業,米黃色的二丁掛磁磚樓房很好辨識, 對面是塊空地,只要看到門口插了一堆機車就知道是這間了。 走到祿記門口時,若是出爐時間,就可看到大排長龍的景象。 會排隊的客人,九成都會買包子,水晶餃會看情況帶, 但它的包子其實數量有限,若買不到的出來就是這樣一臉悔恨, 所以聰明的就知道要先打電話訂。 清光緒年間創立的包仔祿,又稱光緒包子,路頭的萬川號則是同治包子, 祿記還曾是府城眾多肉包店中,唯一列入官方文獻記載的美味點心之一。 文獻記載祿記從第一代石德祿自泉州渡海來台, 到第二代石雨瑞、第三代石文雄,再到現在第四代石珍錡。 在至今130年的歷史傳承下,仍然是每天手工限量製作。 店內進去,左邊是工作區,阿姨正在包水晶餃中,右邊是櫃檯及蒸籠。 這家員工是自家人,不過也有個外籍的在幫忙揉麵, 也許回國時可以開店,然後掛個台南祿記海外分店的招牌謀生。 阿姨坐在檯前,手不停歇的把一旁桿好的水晶餃皮包餡後再放於盤裡。 包仔祿另個特色是雖然改用現代白鐵蒸籠及加熱器, 但仍維持傳統以木炭生火加熱,但現代化的機器透過儀表即可知大概溫度, 也是機器化帶來的方便之一。 包子出爐後,第四代的戴眼鏡老闆娘就會忙著裝包子, 雖然人會排到門口,但其實動作還蠻快的, 而且也不是你喊幾個就拿幾個,沒預訂的話要看他的現場安排, 平均一籠20個包子裡,能讓現場客拿走的可能只有3、4顆, 櫃檯這裡是由第三及第四代一起負責,分工合作。 放在不織布上的剛出籠包子還透著熱氣, 反面放置是為了讓底部的水氣蒸發,才不會過於溼軟。 若是水晶餃出籠時間,那整間室內盈散著筍香也是十分誘人。 好不容易買到了光緒包子,雖然它現在一顆要$24元, 但它的size不小,內餡也很豐富, 有豬餃肉、香菇、蝦米、筍段、鴨蛋仁, 餡有先用醬油、糖炒過再拌,加上麵皮是長時間自然發酵而成的老麵, 所以外皮較呈米白色,雖然麵皮稍厚但正好可將內餡肉汁完全封住。 剝開外皮時,可見裡面紮紮實實的餡料,吃在嘴裡時, 口感的層次分明,味道豐而不腴,加上超有嚼勁的外皮,非常的可口。 萬川號跟祿記的水晶餃也是府城傳統點心,同是以地瓜粉製成外皮, 包仔祿的內餡為爆香過的麻竹筍丁、肉餡,萬川號則為豆薯與肉餡。 上爐蒸前會先刷點油以防出爐時黏底,吃起來半透明的外皮Q勁十足, 內餡則爽口美味,完全不會有坊間一般店家做出來的黏口。 其實這兩家的包子各有巧妙不同,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 在府城眾老饕間也各有擁護者,我個人比較偏好祿記的, 那種美味,吃過就難以忘記,反正好處是離的很近, 若要一次買齊回家來個大亂鬥實在是很方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5.14.234 boylondon:轉錄至看板 Tainan 07/03 14:50
cancri:祿記真的很好吃.... 07/04 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