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oo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ㄝ....廣島燒跟大阪燒是不是不一樣ㄚ? 我記得廣島燒日本有加炒麵ㄝ 西門町那裡好像是大阪燒..?? -- Origin:<不良牛牧場> zoo.ee.ntu.edu.tw (140.112.18.36) Welcome to SimFarm BBS -- From : [h251.s124.ts30.hinet.net] > -------------------------------------------------------------------------- < 作者: phily (無尾熊) 看板: Food 標題: 自己動手作煎堆 時間: Sat Jan 5 14:12:51 2002 紅 初穗 廣島屋 IDEES樓下 這幾家的煎堆都是老闆煎好的 台北有沒有那種自己作在鐵板前自己煎的煎堆呢? 為什麼台北的煎堆都和我在電視上看到的日本節目中的煎堆不太一樣? 我看過最好吃的是自己煎的 用小鏟子從邊邊一小塊一小筷吃 還可以用小鏟子把材料壓一壓 讓它焦焦的.....天啊 光用想的就覺得很好吃 > -------------------------------------------------------------------------- < 作者: doiha (想去看小隆~) 看板: Food 標題: Re: 自己動手作煎堆 時間: Sat Jan 5 15:00:49 2002 : 我看過最好吃的是自己煎的 : 用小鏟子從邊邊一小塊一小筷吃 還可以用小鏟子把材料壓一壓 : 讓它焦焦的.....天啊 光用想的就覺得很好吃 因為もんじゃ燒和お好み燒是不一樣的東西,................ > -------------------------------------------------------------------------- < 作者: sweeth (Outdoor Style~爆) 看板: Food 標題: Re: 自己動手作煎堆 時間: Sat Jan 5 15:43:15 2002 用小鏟子自己煎的那種看起來會有點噁心~:( 應該叫做東京燒吧 一塊一塊的叫做廣島燒 --- 有錯請改正~:P > -------------------------------------------------------------------------- < 作者: ag7 (素晴しい人生になりたい) 看板: Food 標題: Re: 自己動手作煎堆 時間: Sat Jan 5 15:43:23 2002 煎堆到底是誰發明的翻譯啊 ??? もんじゃ燒是不是源自東京的.....煎成薄薄一大片 拿兩個小鏟子挖來吃的啊??? 至於お好み燒.....就有好多種了..... 我有在東京吃過大阪式的.....自己做的..... 可是.....我跟我同學做完吃進口都覺得像蛋餅..... 一點都沒有電視上看美味的感覺..... 因為我們不會用吧.....i thing so..... 還是別人做好的比較好吃吧.....我們外國人實在不行說..... p.s.台灣賣的其實也都不道地說..... 就連章魚燒都跟日本的差好多..... > -------------------------------------------------------------------------- < 作者: ag7 (素晴しい人生になりたい) 看板: Food 標題: Re: 自己動手作煎堆 時間: Sat Jan 5 15:49:02 2002 お好み燒大體上分兩大類..... 大阪風跟廣島風的..... 最大差別在於廣島風有炒麵.....大阪風沒有..... 因此也不該叫廣島燒吧..... 形狀應該也不是用"塊"來形容吧.....有點怪..... お好み燒自己煎的話也是用鏟子啊.....至是沒那麼小..... 且一人只有一個..... 我在東京吃時就有看到隔壁桌的日本人吃的是用兩個小鏟子的..... 我們這桌是一人一個大鏟子..... 後來才知道還有東京小吃的もんじゃ燒..... : --- : 有錯請改正~:P > -------------------------------------------------------------------------- < 作者: sweeth (Outdoor Style~爆) 看板: Food 標題: Re: 自己動手作煎堆 時間: Sat Jan 5 16:50:14 2002 嗯嗯 大阪燒跟廣島燒是只有差炒麵 東京燒就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了 鏟子也用的跟指頭一樣大而已... > -------------------------------------------------------------------------- < 作者: Mokuli (莫古利) 看板: Food 標題: Re: 自己動手作煎堆 時間: Sun Jan 6 07:58:52 2002 ※ 引述《ag7 (素晴しい人生になりたい)》之銘言: : お好み燒大體上分兩大類..... : 大阪風跟廣島風的..... : 最大差別在於廣島風有炒麵.....大阪風沒有..... 大阪有一種ボダン燒,有點像是大阪風お好み燒包炒麵.... > -------------------------------------------------------------------------- < 作者: atuiyuki (心想事成) 看板: Food 標題: Re: 自己動手作煎堆 時間: Sun Jan 6 22:16:38 2002 ※ 引述《Saddy (買一棵樹談心)》之銘言: : 上次看料理東西軍 : 東京燒是用很糊的麵糊 : 煎了還是糊糊軟軟的 : 跟台灣的大阪燒差很多喔 這是當然的啊~因為大阪燒和東京燒本來就不一樣~ 基本的定義和前面版友說的一樣啦~ 就不重複囉~:) 而像台灣一般吃到的多是比較像大阪燒, 當然味道是一定有差異~ 至於廣島燒我是沒吃過啦~也沒問過~ 不過,我在日本的一家小店吃到的大阪燒和東京燒, 除了我們熟知的口味外, 還有加入泡菜的韓國式口味 而且很多賣這種東西的店, 也會附帶賣炒麵或是肉類, 反正鐵板都在桌上,大家自己炒來炒去的~ 對店家來說也蠻方便的 我還吃過一種把大阪燒的料包近車輪餅裡的~ 就是圓圓的一塊,外面是車輪餅的餅皮, 裡面是大阪燒,覺得很有趣~:) 其實有時候吃異國料理,你很難做比較, 因為一個食物到一個國家一定多多少少有改變, 一定要要求和本國一樣,我覺得不是很有必要` 像我日本朋友就說,我們台灣吃的"日式"燒肉, 到了日本就叫"韓國"烤肉~ 所以如果要討論哪家日式燒肉正不正統, 其實是很難的問題啦~ > -------------------------------------------------------------------------- < 作者: recluse (孤獨的孩子別傷心~~) 看板: Food 標題: Re: 自己動手作煎堆 時間: Mon Jan 7 17:50:35 2002 我知道高雄有兩間.... 一間在新光三越對面, 另一間在漢神後面的馬路上.... 店名叫"文字燒"(希望沒記錯!) 這兩間是連鎖店,都只賣大阪燒和東京燒; 價位大概在150-200, 份量...一個男生可能會不夠吃.... 味道...我是覺得蠻好吃的, 而且自己煎倒是很新鮮的一件事~~~ 而且可以自己調整柴魚和海苔的份量! 至於大阪燒....(有炒麵的那種) 這期的台北走路人有介紹一間居酒屋有賣大阪燒, 不過是不是DIY我就不知道了.... > -------------------------------------------------------------------------- < 作者: KYOUKA (種荊棘者得刺) 看板: Food 標題: Re: [食記]TEN屋(大安店) 時間: Sun Nov 26 14:00:30 2006 ※ 引述《cj25781 (JoJo)》之銘言: : 原來"好吃燒(OKONOMIYAKI)"指的是大阪燒 : 而"文字燒(MONJAYAKI)"指的是東京燒 : 兩者的作法不一樣 關於這個部份, 我覺得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詳細情況可參考: http://ja.wikipedia.org/wiki/%E3%81%8A%E5%A5%BD%E3%81%BF%E7%84%BC%E3%81%8D 簡單地說,好吃燒(OKONOMIYI,我覺得比較貼切的譯法應該是隨意燒) 是一種通稱。在好吃燒下分為關西風味的隨意燒、關東風味的隨意燒、廣島風味的 隨意燒。關東風味下又有更特殊、變異性更大的月島燒(文字燒)。 之前同好出團去東京,我們便去了關東的隨意燒老店「染太郎」與月島當地的文字燒。 個人很推薦染太郎,只是這家店不是很好找,要從淺草走一段距離。 這家店的前後左右都是現代公寓了,只有它還是老式木造平房。 一進去,老資格的nechyan會發給每人一個破破的塑膠袋,用來裝鞋子。 眾人坐在榻榻米上,圍著桌子(中間是鐵板),四周是各大作家老牌藝人的簽名 (水上勉、江戶川亂步、渥美清等等)可以請nechyan代為燒製(有可愛的製作圖, 不過我們實在不想冒險…)但最好在人少的時候去。價格不貴,吃起來頗為道地。 不見得合台灣人的口味,但是是一次很不錯的體驗。 去淺草的人可以試試看,偶爾脫離觀音寺也不錯。 至於月島文字燒,只要到月島去,應該就什麼都知道了(一條街都是) 幾乎都有請對岸人打工,所以不諳日文也沒問題。 不過好吃的店多半在晚上才開,請不要像我們一樣,笨笨的中午去撲空… 不過如果真的沒什麼概念,出來地鐵站來搞不好會碰到月島燒促進會的小攤(?) 推廣人員會發給中文(感動、是正體字!)的簡介,然後介紹店面。 我個人的感覺是,真正的月島燒應該更不合台灣人的口味。 我在日本吃過兩次,一次在月島,一次在鎌倉的謎之染太郎 (不在官方網頁上,但是可以看到很多相撲選手的手印) 黏黏糊糊的形態與口味大同小異,兩邊的店都說真的要吃的是黏在鐵板上的那層巴 (類似像鍋巴這樣,但很薄,要很大力才可以鏟起來,不鏟起來會被店家教育指導 鏟起來吃掉)台灣人的接受度可能沒這麼大(吾家老母說得很難聽,不贅述)。 自助去玩耍的人可以繞過去月島吃吃看, 算是一次相當特殊的體驗(好不好另當別論,隨個人口味) 個人經驗有二: 如果是喜歡淺草梅村勝於淺草梅園的各位, 要有走很久的心理準備,剛好在兩個端點上。 去月島的時候不要太信任服務生。 吾友Q氏被介紹某某「新奇的汽水」(我喝可樂)日幣150大洋。 端上桌,堂堂彈珠汽水是也,慎之。 有什麼錯誤之處還請指正^^bb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