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oreignEX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joejoejoejoe (有意義的意見再發表)》之銘言: : ※ 引述《Vicky1016 (蜜雪)》之銘言: : : 先講一下古代紙鈔發行會失敗 : 中國古代發行紙鈔並沒有失敗,雖然不少朝代因為濫發紙鈔造成通貨膨脹 : 但這是軍事和政治等等的影響,消耗國庫,開始憑空造錢,進而影響財政系統 : 並非本身的財政系統就有問題 我並沒有說紙鈔失敗 而是發行失敗 雖說不少 但中國古代有發鈔的就宋元明清四代 而你說的問題 在這四代都發生過 我後面有講 統治者常覺得需要錢 就印一堆錢 至於帶來的影響 先不管 : : 第一個大關鍵 : : 古代政府(朝廷)沒有銀行這種東西 : 起初並沒有,但宋朝開始就有了 : : 換句話說 沒有一個專職負責通貨事務的單位 : : 別說銀行 古代也沒有財政部 : 西元1160年南宋臨安府知府 錢端禮 率先統一由政府出面發行「會子」 : 隨著他升任為戶部官員,「會子」也在全國範圍內發行。 : 明朝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朱元璋設立財政機關「寶鈔提舉司」。 : 至少兩個朝代有 這些單位的功能上 主要是負責發行紙鈔加一些管理 但事實上 財政部並不直接管理這些 全世界應該大部分國家 鈔票發行權都不在財政部是在各國中央銀行 中華民國財政部不管新台幣發行 中央印製廠是直屬中央銀行 新台幣目前是中央銀行在發行跟管理 若用現代銀行標準來看 古代中國並沒有高度符合的單位 有類似或負責到部分業務的單位 若講銀行史 一般還是以西方的為準 : : 地方官員可以任意開徵各種名目的稅賦 : 開徵之前還是要往上級呈報才能課徵 事實上以中國歷史經驗來說 隱匿不報的東西太多了 說是一套 做是一套 地方私徵的稅 中央也不一定知道 古代是人治社會 看古人著作 常會發現有些地方課徵一些名目怪異的稅賦 至於上層是否知曉不明? 又可能上下沆瀣一氣 縱容此道 : : 中央財政權歸屬也不穩定 : : 以六部時代來說 : : 財政是戶部的職權之一 : : 戶部還管理國家土地 人口 錢糧 : : 集地政 戶政 民政 財政 糧政於一體 : : 古代根本沒有獨立金融的概念 : 這等於現在的行政院阿,並不代表古代沒有獨立金融的概念 : : 第二點是 : : 從皇帝到官員 沒有國家預算跟總體通貨的觀念 : 其實是有的,甚至連貨幣準備率都有講究 : : 要錢 就是徵稅 不然就是印鈔票或鑄錢 : 印鈔票和鑄錢是可以的,但要有黃金白銀或是銅錢鐵錢抵押 : 也就是有貨幣準備 : 只是朝代末期總會有昏君或庸臣在沒有 有價資產抵押 的情況下直接印鈔票 : 作為本位的金屬貨幣沒有相應追加,幣值增長指數過高,這才是造成通貨膨脹的主因 : : 這點也是黃仁宇教授在討論明清中國經濟時提過的一點 : : 整個國家 : : 沒有人知道 合理的通貨流量是多少 : : 沒有人知道 政府每年合理的預算開銷該是多少 : : 結果政府除了濫發鈔票跟濫致錢幣外 : : 根本不能處理問題 : : 結果就是紙鈔動不動就貶值 : : 錢幣也是價格一直變動 : 以下是銀子相對應的幣值公式: :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 除非是戰亂,如明朝末年、清朝三藩之亂時期、清末太平天國等時期 : 這個公式在清朝末年以前,大致是通用的。 : 而銀子相對應於今天的幣值,則與每個時代的物價有關連,一般多以米價做為比較的基準 : 另一種算法是黃金。 : 明朝萬曆年間1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品質的大米2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 : 1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假設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約為一公斤24~26元左右 : 可以算出明朝1兩銀子=台幣3776元。而一枚銅錢則折合台幣約為3.8元。 : 綜合歷史學者的研究,銀子與今天台幣的對應關係是: : 清朝中晚期,1兩銀子可兌台幣2000—2500元; : 明朝中期,1兩銀子可兌3500—4500元; : 北宋朝中期,1兩銀子可兌3200元—8000元; : 盛唐時期,1兩銀子可兌18000—23000元。 : 所以不是所有古裝劇,吃東西、買東西,都是用銀子來付錢的,不合邏輯。 : 水滸傳此書反映的是宋明之際的民間生活,舉例其中的對話。 : 水滸傳第15回,吳用去勸說三阮入夥劫生辰綱時,吳用讓阮小七用了1兩銀子買了一甕酒 : 20斤生熟牛肉,1對大雞。以三千多元台幣買這些東西也大致相當。 : 第10回林沖風雪山神廟,陸謙在李小二店裏招待管營和差撥時曾拿出1兩銀子, : 點了3、4瓶好酒,菜隨便上。第44回戴宗、楊林請石秀吃飯的時候,也是楊林扔出1兩銀子 : 讓店家隨便上酒菜。以一個普通小飯館,用三千多元台幣付三個人吃的帳 : 的確是可以隨便點菜了。 是阿 我想到射鵰英雄傳 郭靖跟黃蓉吃飯 郭靖第一次付錢 給人家一錠黃金 店家傻眼 還要跟其他商家換錢XDDD : : 像當初新台幣在發行時 就計算過 以兩億元為標準 : : 另外在面額準備上 最高到100元 : : 但考慮實際需要 好像先只發到10元還50元 : : 100元鈔票一直到1960年才發行 : : 古代沒有官員懂這些 : : 像唐代還有過發行大錢幣 : 很多朝代缺錢的時候都直接印大鈔,印2000元可以抵20張100元,都快滅亡了,大鈔比較快 安史之亂後 唐朝就開始有大錢 就亂糟糟又過了一百多年 : : 比如最小的錢 一枚硬幣1000元ntd : : 你要民間怎麼使用? : : 像現在ntd2000元紙鈔流通不廣也是如此 : : 民間需求不高 1000元做為大鈔使用已經足夠 : : 離開城市 很多鄉村還是以物易物的經濟模式 : : 因為國家的錢 一點都不可靠 不好用 : : 對 沒有信用 Trust : : 沒有金融信用的政府 它發的錢幣跟紙鈔 : : 價值也是隨意浮動 : : 這種情況下 什麼最有用? : : 貴重金屬 金 銀 : 還有皇帝的話也很有用,君要財政臣發鈔,臣不得不發 : : 雖然現代黃金價格起起伏伏 : : 但在古代 黃金基本上是不會貶值 : : 不管什麼時代 : : 黃金都是高價值的硬通貨XD : : 銀也是如此 : 不方便流通就是了,量大的時候,攜帶很重 : : 其實明代一直到後期 : : 都還是有紙鈔發行 : 清朝咸豐三年(西元1853年)發行兩種紙幣: : 「戶部官票」,簡稱官票,又稱銀票,以銀兩為單位 : 「大清寶鈔」,又叫錢票、錢鈔,以製錢為單位。 : 宋朝以後鈔票就沒在消失過 我重新查過 清代到1860年代以前 發行過兩次鈔票 一次是在順治年間 一次是在咸豐年間 但實行都不算成功 大約都只維持10年就廢止 主要還是貶值 就我講 不穩定 : : 只是就像前面說的 不好用又價值不穩定 : : 還有那篇文章沒有提到一個很重要的事 : : 就是明朝中葉以後白銀的大量流入 : : 16世紀中後期 : : 隨著歐洲地理大發現 開始進行海外殖民擴張 : : 第一批起來的國家 像葡萄牙 西班牙等 : : 西班牙佔領了美洲大陸 在亞洲佔領了菲律賓 : : 墨西哥的白銀 隨西班牙人貿易來到亞洲 : : 然後中國又跟南洋貿易 : : 讓白銀源源不絕地進入中國 : : 在古代國際貿易 : : 要嘛使用區域強權的貨幣 要嘛用貴重金屬交易 : : (像日本 使用過宋錢跟明錢 就是宋代明代中國的貨幣 當自己的通貨) : : 白銀在16世紀中期後的大量流入 : : 確立的明清中國的銀本位體制 : : 到了清朝 正式確定此一體制 : : 嚴格來講 是銅銀雙本位制 : : 清朝到清末以前 就沒有再發行紙鈔 : 明朝末年到清朝道光期間確實暫時壓抑紙鈔的使用 清代對於發鈔一事一直很謹慎 因為一弄不好很容易出事 : : 因為銀的價格高 : : 所以民間普遍是使用銅錢 : : 但政府統計財政跟徵稅 是用銀計算 : : 所以民眾繳稅 要把銅錢換成銀錢再繳 : : 因為銀兩的總體量有一個限度 : : 所以保持了它的價值維持在一定程度 : : 不會隨意貶值 : : 紙鈔濫發貶值之類的情況 不容易出現 : : 這樣的金融體制 對於所謂康雍乾盛世的榮景 : 假設財政收入和國家盛事成正比的話 : 宋朝年財政收入最高曾達到16000萬貫文,北宋中後期的一般年份也可達8000-9000萬貫文 : 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10000萬貫文 : 南宋開禧二年(西元1206年)中央財政收入達到8000萬貫錢,當時全國人口約7000萬。 : 銀錢的一般兌換率為1兩白銀=1貫銅錢 據《三朝北盟會編》載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兩金兌20貫,1兩銀兌1.5貫。 岳珂的《金陀續編》載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1兩金兌30貫,1兩銀兌2.3貫。 所以北宋的9000萬貫 大約是6000萬兩銀子 南宋的8000萬貫 大約是3478.261萬兩銀子 10000萬貫的話大約是4347.826萬兩銀子 換算的話 其實南宋財政收入是低於北宋 宋代的賺錢的地方還是南方 江南 福州泉州廣州之類的大港 1兩白銀=1貫銅錢 那是清代官方大約維持的匯率 : 明朝隆慶5年(西元1571年)國家歲入白銀250萬兩。 : 張居正改革之後的明朝萬歷28年(西元1600年),歲入400萬兩 : 明朝的國土要遠遠大於宋朝 若跟北宋比較 明代國土主要是多了河西走廊 河套地區 雲貴高原跟遼西走廊 以總面積來說 不算大很多 但這些地方嚴格來說 都不屬於能提高財政收入的地方 另外要講 地域性會造成價格不同 我查到資料說 景泰年間(15世紀中) 北京 一兩銀換一貫銅 到南京 一兩銀換兩貫銅 到寧波 一兩銀換三貫銅 在北京的銀子 到南方增值兩~三倍 寧波收的10兩銀 跟在北京收到的10兩銀 價值並不同 又考慮到 國家財政 稅收大戶在哪 以南方應該為多 可能要以南京或寧波價格來考慮會比較精準?? 另外造成宋明財政歲入不同 又要考慮到稅制 稅率 課稅方式 實際執行程度 另外商業發達程度亦不相同 兩宋時期 中國有非常發達的海上貿易 繁榮的商業創造宋代很多經濟收入 宋代的榮景得益於活絡的貿易 但明代之後 前半期這種情況不顯著 包括明初行海禁 海上貿易不若宋代繁榮 明代本身的經濟繁榮程度 (元末動亂 加上明代民亂很多) (而且元代蒙古人對於發展經濟的態度跟漢人不同) : 明末明朝政府「三餉加派」此時明朝一年的財政總收入大約是1500萬兩白銀左右 : 清朝咸豐年間(西元1850年前後),歲入約為3000-4000萬兩,1900年代為8000萬兩 : 但當時人口已有4億 應該不只 1895年馬關條約時 賠款2億(萬萬)兩銀子 說是中國當時一年稅收的兩倍 所以當時中國一年歲入1萬萬兩差不多 另外清末很多稅收不到 咸豐年間 1兩銀至少大約兩貫銅 還有兩的重量跟價值 在各朝代又不太一樣 拜古代度量衡混亂之賜 不同時代的一兩一斤 重量都不同XDD : 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西元1078到1085年),城市化率達到30%以上 : 「康乾盛世」時代,城市化比例9%;中國在本世紀初才重新達到這一數值。 講都市化 我覺得意義不是非常大 阿根廷(92%) 智利(88%)都市化比率都比美國(82%)還高 但這兩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 應該不若美國 列支敦斯登都市化比率才14% 但這國家蠻富裕繁榮的 俄羅斯跟瑞士的都市化比率差不多 但兩個國家情況蠻不同 況且 北宋跟盛清的疆域差非常大 人口基數也不同 : : 是有相當幫助 : : 至於說到商人攜帶問題 : : 就因為如此 所以明清中國興起一種行業 叫票號 : : 山西人靠這起家 喬家大院主人就幹這行 : : 商人把錢存在票號 然後攜帶銀票出遠門 : : 到外地再把銀票換成銀子使用 : : 好像會抽手續費(匯水?) : : 銀票就一張紙 額度是看商人需要而定 : : 但銀票本身不是錢 類似支票?? : : 一張銀票 可能就是幾千兩上萬兩銀子 : 唐朝中期,當時商人外出經商帶上大量銅錢有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開具一張憑證 : 上面記載著地方和錢幣的數目,之後持憑證去異地提款購貨。此憑證即飛錢。 : 飛錢實質上只是一種匯兌業務,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貨幣的職能, : 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 : 當這張紙拿去路邊攤也能用的時候,就可以符合鈔票了 : 如果你拿衛生紙可以換到一碗陽春麵,那衛生紙也可以價值一碗陽春麵的鈔票 : 這樣想就知道什麼是正式鈔票了 這類似支票的概念 這好像是從阿拉伯人那學來的 大食跟大唐當時世界兩大強權 : : 至於原文提到金瓶梅 注意一下是 : : 金瓶梅雖然是創作於明代 : : 但故事描寫背景是宋代 : : 當然故事中呈現的社會景象 可能是宋明夾雜? : 從金瓶梅描寫的住房及私家園林建築來看,是典型的徽派建築風格。 : 窮的靠賣炊餅過日子的武大郎住的是樓房,運回家的貨物也是堆放在樓上, : 書中描敘的生活起居以樓上為主。 : 明代人 謝肇制 說:"餘在新安,見人家多樓上架樓,未嘗有無樓之屋也"。 : 徽州地皮緊張,空氣潮濕,人們生活以二樓為主。 : 作者在第七回寫到"大門樓"。這是徽派住宅建築不可缺少的裝飾門面的 : 費工、費時、費錢的集徽派磚雕、石雕、木雕三絕的精華建築。 : 金瓶梅描寫的建築集中反映了明代徽州富商大賈暴富後資本投向富麗堂皇的民宅和 : 私家園林徽派建築的實際情況 : 最重要的,書的作者汪道昆在明朝萬歷17年時是65歲,完成金瓶梅時是69歲,西元1589年 金瓶梅作者是蘭陵笑笑生 但該人的真實身份至今仍沒有答案 是一人或多人亦不可考 但目前以"王世貞作"的說法較多人支持 : 明朝1368年開始,作者沒看過宋朝,所以書描述的背景還是在明朝 : : 清朝中葉以後 : : 因為中英鴉片貿易 導致大量白銀外流(史稱 銀漏) : : 國內財政跟經濟出現問題 : : 使得鴉片問題受到朝廷重視 : : (當時官員認為 抽鴉片的都是社會廢物 死了就算了) : 大師兄:"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串場一下 : : (關心鴉片問題絕非為人民健康 而是因為財政經濟) : : 白銀做為國家通貨 白銀減少意味著它的升值 : : 以課稅來說 從乾隆年間到道光年間 : : 白銀升值了一倍 : : 政府以白銀課稅 即便課同額稅 : : 對民眾來說 他們要用兩倍的銅錢去換白銀 形同變項加稅 : : 到晚清 西方列強入侵 中國金融百花齊放 : 這裡確實很亂,省略不說 : : 一片混亂 : : 民國之後 基本上維持銀本位 : : 並改革體制 但國際上銀價不振 : : 到民國24年 政府發行法幣 採金本位制 : : 銀本位制正式走入歷史 : : 中國好像也是最後一個使用銀本位制的國家 : : 都在講古 裡邊的金融觀念若有誤還請大大們指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48.189
loveekin:hi~ 02/05 08:39
RobinsonCano:XD 02/05 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