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ranc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11-13/1329530026.html  為法國作戰的中國人   作者: 南方週末記者 潘曉凌 特約撰稿 司徒北辰 發自溫州 巴黎   「如果將來中法交戰,你會為誰而戰?」桌子一端,一名戴著貝蕾的法國軍人提問 。「我會選擇當逃兵。如果我背叛中國,有一天我也會背叛法國。」桌子另一端,一名 20歲出頭的黃皮膚年輕人用流利的法語回答。年輕人的簡歷顯示,他來自中國天津,在 法留學四年。   站在旁邊的張明俊不動聲色地笑了。這一幕,和9年前的自己幾乎一模一樣。當時, 還是在巴黎諾讓徵兵站這座圍牆爬滿籐類植物的古老城堡一樓,他背著個大背包,忐忑 不安地接過報名表,一一填上自己的詳細信息:中學學歷,來自溫州,到法6年,能講法 語。   如今,張明俊已是徵兵站的一名中士長,這是華人迄今在外籍兵團中獲得的最高職 位。他說,想不到9年後自己的同胞居然還選擇加入法國外籍兵團。而他當時選擇入伍, 也被許多溫州老鄉,甚至他的父母所不理解——你已經在1997年法國大赦時拿到了居留 權,為什麼還要去當外籍大兵?   在大多數華人大兵看來,加入外籍兵團,無非是用青春換國籍——無論你是否偷渡 到法國,甚至犯過法,只要你年齡在18-40週歲之間,在軍團服役滿5年,即可優先申請 入籍;除此之外,談什麼人生理想,「全他媽扯淡」。   張明俊填完報名表後就挨了教訓——他自始至終保持的微笑惹惱了徵兵官員,「笑 什麼笑?你以為你是誰?去,做20個俯臥撐先!」   「我想通過參軍適應法國主流社會,可從那時開始,我知道自己首先要適應外籍兵 團的生存方式。」張明俊說。   沒有比這還輕鬆的辦法   1992年的「長途旅行」讓張明俊刻骨銘心。時方16歲的他,與一群人跟著蛇頭,坐 火車、轉汽車、爬雪山、輾轉數個國家,最後到達巴黎。   上世紀90年代,大批溫州人像鐵片一樣被歐洲這塊巨大的磁鐵所吸引,開飯館、做 批發生意,等待大赦機會獲得居留權。漸漸地,溫州人佔據了巴黎的3區、13區、美麗城 與巴黎北郊的歐拜赫維裡耶市,佔居法華人總數的43%。   成功人士的傳奇頻頻傳回家鄉,流傳並放大,而偷渡的危險與創業的艱辛總被有意 無意地淡化。無論如何,這刺激了一批又一批年輕人的出國淘金夢。   到了巴黎,張明俊才明白,沒有居留權,開不了銀行賬戶,找不到正式工作,隨時 都有被警察逮捕的危險,「甚至連呼吸一口巴黎的空氣都是違法的」。   同樣來自溫州的李厚霖1990年初到巴黎,「成為一個法國人,這和今天在街上開寶 馬奔馳一樣,是一種身份的標誌」。   可來到巴黎後,16歲的他不得不到一家中餐館刷盤子,做大廚,對於工時和工錢, 他沒有任何談判能力——在法國,僱用偷渡仔屬於違法,老闆冒險收留已是幸運,如果 你覺得辛苦就滾蛋,想得到這份工作的人多得是。   空閒時,李厚霖幾乎不敢走出溫州城一步,那會像「離開水缸的魚一樣失去安全感 」。一些溫州人甚至留法幾十年還不會說法語,他們只需呆在溫州城就好,在這座半封 閉的聚居點內,從一日三餐到辦理車險,都能搞定。「我們不是來到法國,而是一群溫 州人被空投到巴黎。」   這完全不是李厚霖想要的生活,作為一名典型的溫州人,他渴望有自己的生意,比 如開一個餐館。但一切的前提條件必須是,擁有合法居留權。對於偷渡者而言,李厚霖 們獲得居留權的可行渠道有兩個:一是等待大赦機會,只要你足夠幸運與耐心,並且在 這之前還沒被警察逮捕——要知道,法國最近兩次大赦時間分別是1981年與1997年。二 是與一個法國人或有居留權的人結婚,如果對方樂意配合且你覺得這筆交易划算。   這是每個偷渡者必須面對的抉擇,作為一個龐大族群的新成員,他們很容易得到溫 州老鄉的經驗之談——加入外籍兵團吧,這是你我獲得法國國籍最便捷的途徑。1990年 代初中期,外籍兵團中已陸續走進了近300名中國人。   張明俊就是被一個已從外籍兵團退役,做起了批發生意,還開上了跑車的老鄉說動 了心,「不就是混5年的兵麼?在和平年代當兵,比當的士司機還安全。別再猶豫了,沒 有比這還輕鬆的辦法!」   和李厚霖一樣,他被老鄉反覆告知,報名前要先練跑步,這是最難過的一道關,12 分鐘內必須跑完2800米。   你們不為任何國家而戰   通過體檢,即將進入體能測試的張明俊,發現軍隊並非「混5年兵」那麼簡單。   外籍兵團允許你是偷渡客,允許你衝著國籍而來,允許你曾經有過犯罪記錄,慷慨 為你提供食宿、高額保險、每月1043歐元的薪水與每年45天的帶薪休假,但絕不允許你 在此混日子。從報名者的體能測試開始,外籍兵團的嚴苛訓練與殘酷的生存邏輯就發揮 出威力。   2800米測試前幾天,張明俊患了重感冒。他害怕出局,不敢找軍醫,只好一個勁地 灌開水;為了取暖,他每天一早起來便去抱樹。這是他的偶然發現,在乍暖還涼的4月, 樹的溫度比人的溫度要高。宿舍內住著五六十人,始終沒人注意到他。有人生病,對其 他人來說是好消息。畢竟,從體檢到正式簽約,成功率平均只有20%。   每個報名者都是被各自強烈的目的驅動來此飽嘗苦頭。後來調往巴黎諾讓徵兵站工 作的張明俊發現,外籍兵團是觀察世界政治經濟形勢一扇獨特的窗口。軍團長期以來自 東歐國家的人居多,這與1991年蘇聯解體與經濟長期不景氣直接相關。許多東歐人依法 享有雙重國籍,他們更在乎軍團提供的薪水,這比其國內的收入要高許多。不少人出身 軍人世家,他們樂意成為職業軍人,在外籍兵團中打拼前途,逐漸佔據了軍團的中高層 職位。   在近乎暈厥狀態下,張明俊衝過了最後的100米。這一關的淘汰率最高,來自台灣的 小吳在日記中記錄道,絕大部分前來報名的中國人並不知道選拔的程序,像當初盲目地 隨大流偷渡到法國一樣,他們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般來到軍團時,連A到Z的法文都不會 念,12分鐘的輕裝跑步,連1600公尺也跑不到。因此,中國人報名人眾,錄取者少。   吳是中國大兵中的例外,這個此前在台灣擁有自己的IT公司的高級工程師,純粹為 了「換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接受嚴苛的體能訓練」,加入法國外籍兵團。   為期三個月的強化訓練需要全天24小時待命,通常在三更半夜,教官將幾顆模擬炸 彈扔進軍營,大喊,「全都給我滾出來!」急行軍是家常便飯,最長的那次連續走兩天 ,一輛越野車全程跟隨,隨時撿起昏厥或放棄的士兵。   這場最後的考核讓張明俊終生難忘。在最後幾百米,他快要癱軟在地上之時,雙臂 被兩個東歐人架住了,兩人幾乎是拖著他到達終點。「那一刻,我明白大家已不是競爭 對手,而是兄弟了。」張明俊說。   戰友間堅固的兄弟情誼是外籍兵團最關鍵的生存法則,在戰場上,能單獨贏得一場 戰爭,並活到最後的那是好萊塢大片。在法國外籍兵團,來自各個國家的士兵要學會唱 法國軍歌、參加法國國旗的升旗儀式,但他們不必徹底洗刷此前「愛國主義」的對象。 培訓課上,教官大聲告訴台下膚色各異的學員,「你們不為任何國家而戰,只為身邊的 兄弟而戰。」   5年後當上中士長的張明俊帶新兵時,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回家告訴你老婆,她 永遠是第二位的,軍團的兄弟們才是你的大老婆。」   李厚霖曾經與幾名戰友到酒吧喝酒,其中一名戰友醉酒與人打架受傷,同伴架著他 到公路旁攔的士,好容易停了一輛,司機看這架勢,正欲開走,被憤怒的大兵攔下,把 車玻璃砸得粉碎。回到軍營後,打架的戰友受到了處分,砸的士的幾個卻得到了表揚: 「這是讓大家記住,你身邊的兄弟就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你為你身體一部分打架是對的 。  為了國籍我什麼都能忍   李厚霖最終以高分入選外籍兵團,和他一同報名的兩名中國同胞則遭淘汰。   原則上,高分者都將分到傘軍團,但李厚霖申請去了步軍團,「我沒勇氣從那麼高 的地方跳下來。」他告訴副團長。而他的實際想法是,傘兵訓練基地在科西嘉島,離巴 黎太遠,步軍團相對近一些,每個週末可以回趟家。   馬劍一選擇當廚師,可以在廚房裡避過戰火,安然度過五年,然後成為法國人。「 我只是想獲得國籍。」這實際上也是中國大兵的多半選擇。   被送往步軍團的當晚,李厚霖與戰友立即受到「新兵期」的洗禮。   「你們有牙刷嗎?」長官問。「有!」士兵答。   「有水桶嗎?」「有!」   「好!給你們一分鐘時間去拿,用牙刷把廁所、走廊的馬賽克給我刷光亮!」   還有燙衣服。外籍兵團閱兵服很繁複,熨燙時,講究施力,燙輕,沒效果;燙重, 褶皺會燙糟。第一次給長官燙禮服,李厚霖從晚上10點忙乎到凌晨6點。新兵期裡,他像 復讀機一樣反覆告訴自己,「忍!為了國籍我什麼都能忍!」   每個人的新兵期長短不一,法語好、動手能力強的新兵最容易被老兵們接納為兄弟 。這支龐雜的「聯合國」軍隊嚴禁拉幫結派,來自同一個國家的士兵原則上不得分到一 個連隊,在公共場合說家鄉話會被懲罰。你要麼和大家一起說法語,要麼保持沉默。因 此,語言始終有障礙的新兵往往成為被人使喚的對象,軍團中抑鬱症患者形成一個隱秘 而龐大的群體,逃亡是司空見慣的現象。   在許多法國人眼中,外籍兵團的士兵多是些犯罪青年或走投無路之人,經歷殘酷訓 練後英勇善戰,他們對人生沒有眷戀,與母國也恩斷義絕。   「殘酷是我們的生存邏輯。」張明俊說,最危險的戰場全都由外籍兵團衝鋒陷陣, 在法國這個所謂講人權的地方,公眾與媒體都不願看到法國士兵陣亡,曾有7名法國正規 軍軍人在同一場戰爭中犧牲,整個法國鬧翻了天。而外籍兵團不一樣,儘管他們中絕大 多數都將或已成為法律意義上的法國人,但在法國主流觀點看來,他們始終是一群外國 人。   李厚霖完全不能接受「與母國恩斷義絕」之說,「相反,我執行的任務絕不能危害 中國的利益,這是我的底線。」1995年,李厚霖所在步軍團被派往南斯拉夫執行任務, 團裡一位戰友來自南斯拉夫,他選擇回到母國作戰。「他說不喜歡自己國家的政權,可 我覺得他是一個叛徒。」「自己的國家就像外籍兵團一樣沒得選擇,你既然屬於他,就 得無條件熱愛他!   我再也不要見到這鬼地方了   同樣是1995年那次被派往南斯拉夫執行任務的輪船上,李厚霖第一次感受到死神如 此貼近。其時,長達4年多的波黑內戰已近尾聲,但巴爾幹半島依然籠罩在硝煙中,人員 傷亡人數每天都在更新。   晚餐時,每人桌前上了各種昂貴的海鮮和鵝肝,吃完後,每人面前遞上一份遺書, 內容已用法文打好,只需在空白處填上姓名,親人的聯繫地址和電話即可。   輪船到岸後,一些戰友悄無聲息地消失了;到了戰場不久,兩個戰友自殺了,其中 一個年方18,拿著衝鋒鎗朝自己喉嚨連開數槍。李厚霖堅持了下來,「我盡量去想四年 後的事情,那時,我已經拿到法國國籍,還做起老闆了。我會活到那天的。」「在戰場 上,沒有兄弟的支撐,一個人是非常脆弱、容易擊垮的。」1990年,坦克兵楊衛國被派 往伊拉克執行任務,一次,同一個裝甲車的土耳其人出去上廁所,彼時,飛毛腿導彈襲 擊的警報突然響起,按規定裝甲車必須馬上關閉,全體士兵戴上防毒面具。那名土耳其 人絕望地敲打車門。開還是不開?楊衛國與同車的三名戰友透過面具面面相覷,誰也沒 說話。幾秒後,楊衛國猛地拉開車門,一把將土耳其戰友拽了進來。最終導彈被愛國者 攔截,虛驚一場。裝甲車內,土耳其人抱住楊衛國,淚流滿面。   廚師馬劍一已記不清自己上過哪個戰場,他的戰場始終是一個十餘平方米的廚房, 每天就是把牛排煎到八九成熟,將薯條過一道沸油,再做一鍋湯。他的確可以平安熬過 5年,但他並不開心,在兄弟重如山與叢林法則並存的外籍兵團,始終講不好法語、性格 溫吞、酒量也不行的他經常受到戰友的戲弄。李厚霖和他在一起吃飯,從來不敢叫啤酒 ,「擔心他情緒失控」。   台灣的吳是中國大兵中最享受軍旅生活的人。他從不把薪水大把花在啤酒上,而是 用來建設自己的網站,向網友介紹外籍兵團徵兵條件、中國人在軍隊中的生存狀態,及 自己的心得體會;不厭其煩地回復網友的郵件。   他還申請加入傘軍團,渴望被派往最危險的戰場。「他在人堆中始終是最扎眼的, 」張明俊回憶,一次軍團組織野營,大家都穿著褲衩,帶上燒烤工具來集合,唯獨吳穿 著一身迷彩服,頭上箍著一盞探照燈——他以為野營是野外生存訓練。   吳的日記最後的更新時間停留在2007年12月,本報記者多次給他發郵件,未復。李 厚霖告訴記者,他也許是被派往海外執行任務了,「上網?到夢裡上去吧!」   在枯燥與高度緊張的戰地環境中,男人的性壓抑亟需釋放,「露點」雜誌和三級片 成為軍營中的搶手貨。張明俊所在工軍團在科索沃執行任務時,一到晚上便湧到後勤連 看「片」,那兒有一台投影儀和幕布,大家邊看邊放聲大笑。觀眾中沒有長官,但所有 人都相信,他們有自己的「放映廳」。   「在海外執行任務的大兵工作之餘,最感興趣的是酒和女人。」在一些駐紮非洲的 部隊裡,還曾設過半合法的軍妓,為防止艾滋病,部隊還給軍妓做定期檢查。   李厚霖所在步軍團在南斯拉夫執行任務時,流動性極大,「看到頭母豬都稀罕」, 駐守的5個月裡,最high的娛樂是烤全羊,戰友們挖了一道很深的戰壕,架上幾十頭羊, 大家拿著蘸上油的拖把,來回奔跑著往羊身上抹油,邊開心地大喊大叫。在嘈雜歡騰的 人群中,李厚霖操起中文大吼,「我再也不要見到這鬼地方了!  你們中國人退役後,就成了NO.1   5年合同將滿時,張明俊選擇續簽。作為軍隊中的佼佼者,他被長官再三挽留並許諾 ,續簽後即刻調回巴黎諾讓徵兵站做文官,陞遷中士。文官和法國的普通上班族一樣, 每天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類似於法國的公務員,而不再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現 在,我有了老婆、小孩、房子、小車,我和法國人沒什麼不一樣了。」   第二個5年後,張明俊再次續簽,「這次是為了獲得政府退休金,根據規定,在外籍 兵團連續服役滿15年,可終生領取法國政府提供的每月一千多歐元的退休金。」這讓張 感到自豪。   選擇續簽的中國人迄今只有1%,退役從商是所有溫州籍大兵拿到國籍後的選擇。如 今,作為華人中唯一升至中士長的戰友,張明俊每次提起軍銜,總是連連擺手,「中國 人從沒升過中高層軍官,那是我們志不在此呀!」他已下定決心,15年期滿後無論如何 要退役做生意,「我畢竟是個溫州人」。   李厚霖退役時,卻放棄了法國國籍。他發現,中國的機會已今非昔比,生活條件也 不比法國差,他常常對朋友說,「現在做中國人才有優越感呢!」2007年,他攜妻兒回 到溫州,加上在法國時創下的事業,如今他已是五家外貿公司的老闆。回國前,李厚霖 在街上偶遇前上司,這名來自東歐的中年人盯著李的奔馳320感慨,「你們中國人退役後 ,就成了NO.1。」李厚霖也感慨,「要算成功,也是外籍兵團賜給我的。」   回國後,他買了保時捷唯一的一款SUV,在這座已完成艱辛創業與原始積累的僑鄉, 這款車算不上驚艷。「近10年來,只有一個溫州老鄉找我咨詢加入外籍兵團的事。」李 說。   如今,外籍兵團中溫州籍大兵的比例已然下降,越來越多的溫州人不必再「爬雪山 」爬往歐洲,溫州街道上四處豎立的移民咨詢廣告顯示,他們開始從容、理智地選擇留 學、投資移民、人才輸出,或僅僅是到巴黎串親戚。他們不再認為歐洲等同天堂。而同 時,上世紀90年代東北下崗人數與國內留法學生的急遽上升,軍團中越來越多地出現了 這些人的身影。   廚師馬劍一未滿五年便申請退役,回到溫州。這個患上嚴重抑鬱症的中年人一落地 溫州,立即像找回了身體的一部分。如今,他的生活回到原點,繼續做著公務員,也能 喝點啤酒了。   時不時地,李厚霖和馬劍一回法國走走親友。戰友們坐在一起喝酒,有人提起國家 經濟形勢不好,李厚霖馬上反駁,怎麼不好了?中國GDP還是兩位數增長呢!隨即才反應 過來,對方指的「國家」是法國。   坦克兵,現任法國外籍兵團退伍華人戰友會秘書長楊衛國退役後,在巴黎東北郊地 鐵奧什站幾十米遠處開了一座城外城酒樓,典型的大型中餐館,五百多平方米,塗繪著 中國紅和中國龍。和所有退役軍人一樣,他始終保持著小平頭,「頭髮長得碰到耳朵了 就渾身不舒服」。甚至他的睡衣,還是當年的軍汗衫。   他至今也沒適應將法國稱為「我們國家」。他的中餐館頻頻受到警方「惠顧」,查 衛生、查營業執照、查黑工。一次,楊衛國火了,「最危險的戰場,是我和我的弟兄去 打仗。現在我也是法國人,且對法國做出的貢獻要比你們大得多,你們憑什麼對我這樣 ?!」   這依然是所有留法經商的中國大兵的尷尬處境。他們的經營與交際範圍,始終局限 於半封閉的「溫州城」中,聘用中國僱員、賺中國人的錢。「說白了,你就是個拿著法 國國籍的外國人。」   直到與張明俊聊起一直未回復郵件的台灣士兵吳,記者才得知他已經失蹤了近兩年 。失蹤當天,吳與4名戰友出海,遇上高達11米的風浪,連人帶船被席捲一空……法國警 方接到報案後24小時才進行搜救,兩天後返回,向外籍兵團報告「失蹤」。   「失蹤」的消息登在了外籍兵團的網站上,法國主流媒體沒有報道此事。張明俊說 ,他們壓根就沒關注過外籍兵團的傷亡。   但沒人願意身邊的戰友西去無痕。2004年,來自福建的傘兵李普在非洲執行鑽石緝 私任務時被擊落殉職,戰友們在網上為他設立了紀念堂,這個已有近23萬訪問量的網頁 上飄落著紅色楓葉,每片紅葉都會觸碰到一行暗紅色的字,「永遠的藍盔士兵李普」。   (田芬對本文亦有貢獻)(應採訪對像要求,李厚霖、馬劍一為化名)   僱傭軍   在英文中,「僱傭軍」和「惟利是圖者」是同義詞,從古希臘時代開始,僱傭軍就 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以 「戰爭」和「冒險」為職業。   近十幾年來,安哥拉、波黑、科索沃、阿富汗、車臣等地發生的武裝衝突中,都有 相當數量的外籍僱傭軍出現。目前伊拉克境內有幾十家僱傭軍公司,手下僱員超過 兩萬 人,他們負責保衛伊拉克臨時政府大樓、機場、石油管道等重要目標。在東亞,也有外 國僱傭軍,他們大多為反政府勢力、宗教勢力賣命。   20世紀80年代以前,僱傭軍都是以個人或小團體為單位,他們策動政變、綁架暗殺 、劫掠財物,被稱為「戰爭動物」。2003年聯合國大會曾通過一項法案,禁止外籍僱傭 軍這個職業。   從90年代開始,僱傭軍開始逐步轉型。首先是搞集團公司化經營模式。全球現在大 約有一百多家這樣的僱傭軍公司,其中南非私營武裝公司(EO)、SI公司、軍事職業資源 公司(MPRI)、黑水安全咨詢公司等四家規模最大。   除美國僱傭軍和法國外籍軍團外,西班牙外籍軍團、哥薩克僱傭軍、尼泊爾廓爾喀 部隊也都是國際市場上名氣較大的僱傭兵集團。   僱傭兵的工資根據任務危險程度不同,兵種不同,來源不同可以分為不同的檔次。 招募對像包括平民、前軍人、亡命徒等,總之想要加入,通過考核就可以。中國人的蹤 跡也遍佈世界各大僱傭軍的隊伍中。   (實習生盧麗濤整理) -- 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堅胡馬驕。 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 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 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1.130.48.82
chutzpah:z->16->1->3: [警告] ahamin對於回教文明的敵視意見 02/19 15:24
chutzpah:另外 studyabroad 板的 "[公告] ahamin板友永久停權" 02/19 15:26
chutzpah:還是上週發生的事情.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02/19 15:26
truste:把小吳歸到中國士兵Orz而且記者很不做功課 都已經..還寫信 02/19 15:53
檔案過大!部分文章無法顯示
標題: 法國外籍兵團華人士兵 時間: Thu Feb 19 12:52:43 2009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11-13/1329530026.html  為法國作戰的中國人   作者: 南方週末記者 潘曉凌 特約撰稿 司徒北辰 發自溫州 巴黎   「如果將來中法交戰,你會為誰而戰?」桌子一端,一名戴著貝蕾的法國軍人提問 。「我會選擇當逃兵。如果我背叛中國,有一天我也會背叛法國。」桌子另一端,一名 20歲出頭的黃皮膚年輕人用流利的法語回答。年輕人的簡歷顯示,他來自中國天津,在 法留學四年。   站在旁邊的張明俊不動聲色地笑了。這一幕,和9年前的自己幾乎一模一樣。當時, 還是在巴黎諾讓徵兵站這座圍牆爬滿籐類植物的古老城堡一樓,他背著個大背包,忐忑 不安地接過報名表,一一填上自己的詳細信息:中學學歷,來自溫州,到法6年,能講法 語。   如今,張明俊已是徵兵站的一名中士長,這是華人迄今在外籍兵團中獲得的最高職 位。他說,想不到9年後自己的同胞居然還選擇加入法國外籍兵團。而他當時選擇入伍, 也被許多溫州老鄉,甚至他的父母所不理解——你已經在1997年法國大赦時拿到了居留 權,為什麼還要去當外籍大兵?   在大多數華人大兵看來,加入外籍兵團,無非是用青春換國籍——無論你是否偷渡 到法國,甚至犯過法,只要你年齡在18-40週歲之間,在軍團服役滿5年,即可優先申請 入籍;除此之外,談什麼人生理想,「全他媽扯淡」。   張明俊填完報名表後就挨了教訓——他自始至終保持的微笑惹惱了徵兵官員,「笑 什麼笑?你以為你是誰?去,做20個俯臥撐先!」   「我想通過參軍適應法國主流社會,可從那時開始,我知道自己首先要適應外籍兵 團的生存方式。」張明俊說。   沒有比這還輕鬆的辦法   1992年的「長途旅行」讓張明俊刻骨銘心。時方16歲的他,與一群人跟著蛇頭,坐 火車、轉汽車、爬雪山、輾轉數個國家,最後到達巴黎。   上世紀90年代,大批溫州人像鐵片一樣被歐洲這塊巨大的磁鐵所吸引,開飯館、做 批發生意,等待大赦機會獲得居留權。漸漸地,溫州人佔據了巴黎的3區、13區、美麗城 與巴黎北郊的歐拜赫維裡耶市,佔居法華人總數的43%。   成功人士的傳奇頻頻傳回家鄉,流傳並放大,而偷渡的危險與創業的艱辛總被有意 無意地淡化。無論如何,這刺激了一批又一批年輕人的出國淘金夢。   到了巴黎,張明俊才明白,沒有居留權,開不了銀行賬戶,找不到正式工作,隨時 都有被警察逮捕的危險,「甚至連呼吸一口巴黎的空氣都是違法的」。   同樣來自溫州的李厚霖1990年初到巴黎,「成為一個法國人,這和今天在街上開寶 馬奔馳一樣,是一種身份的標誌」。   可來到巴黎後,16歲的他不得不到一家中餐館刷盤子,做大廚,對於工時和工錢, 他沒有任何談判能力——在法國,僱用偷渡仔屬於違法,老闆冒險收留已是幸運,如果 你覺得辛苦就滾蛋,想得到這份工作的人多得是。   空閒時,李厚霖幾乎不敢走出溫州城一步,那會像「離開水缸的魚一樣失去安全感 」。一些溫州人甚至留法幾十年還不會說法語,他們只需呆在溫州城就好,在這座半封 閉的聚居點內,從一日三餐到辦理車險,都能搞定。「我們不是來到法國,而是一群溫 州人被空投到巴黎。」   這完全不是李厚霖想要的生活,作為一名典型的溫州人,他渴望有自己的生意,比 如開一個餐館。但一切的前提條件必須是,擁有合法居留權。對於偷渡者而言,李厚霖 們獲得居留權的可行渠道有兩個:一是等待大赦機會,只要你足夠幸運與耐心,並且在 這之前還沒被警察逮捕——要知道,法國最近兩次大赦時間分別是1981年與1997年。二 是與一個法國人或有居留權的人結婚,如果對方樂意配合且你覺得這筆交易划算。   這是每個偷渡者必須面對的抉擇,作為一個龐大族群的新成員,他們很容易得到溫 州老鄉的經驗之談——加入外籍兵團吧,這是你我獲得法國國籍最便捷的途徑。1990年 代初中期,外籍兵團中已陸續走進了近300名中國人。   張明俊就是被一個已從外籍兵團退役,做起了批發生意,還開上了跑車的老鄉說動 了心,「不就是混5年的兵麼?在和平年代當兵,比當的士司機還安全。別再猶豫了,沒 有比這還輕鬆的辦法!」   和李厚霖一樣,他被老鄉反覆告知,報名前要先練跑步,這是最難過的一道關,12 分鐘內必須跑完2800米。   你們不為任何國家而戰   通過體檢,即將進入體能測試的張明俊,發現軍隊並非「混5年兵」那麼簡單。   外籍兵團允許你是偷渡客,允許你衝著國籍而來,允許你曾經有過犯罪記錄,慷慨 為你提供食宿、高額保險、每月1043歐元的薪水與每年45天的帶薪休假,但絕不允許你 在此混日子。從報名者的體能測試開始,外籍兵團的嚴苛訓練與殘酷的生存邏輯就發揮 出威力。   2800米測試前幾天,張明俊患了重感冒。他害怕出局,不敢找軍醫,只好一個勁地 灌開水;為了取暖,他每天一早起來便去抱樹。這是他的偶然發現,在乍暖還涼的4月, 樹的溫度比人的溫度要高。宿舍內住著五六十人,始終沒人注意到他。有人生病,對其 他人來說是好消息。畢竟,從體檢到正式簽約,成功率平均只有20%。   每個報名者都是被各自強烈的目的驅動來此飽嘗苦頭。後來調往巴黎諾讓徵兵站工 作的張明俊發現,外籍兵團是觀察世界政治經濟形勢一扇獨特的窗口。軍團長期以來自 東歐國家的人居多,這與1991年蘇聯解體與經濟長期不景氣直接相關。許多東歐人依法 享有雙重國籍,他們更在乎軍團提供的薪水,這比其國內的收入要高許多。不少人出身 軍人世家,他們樂意成為職業軍人,在外籍兵團中打拼前途,逐漸佔據了軍團的中高層 職位。   在近乎暈厥狀態下,張明俊衝過了最後的100米。這一關的淘汰率最高,來自台灣的 小吳在日記中記錄道,絕大部分前來報名的中國人並不知道選拔的程序,像當初盲目地 隨大流偷渡到法國一樣,他們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般來到軍團時,連A到Z的法文都不會 念,12分鐘的輕裝跑步,連1600公尺也跑不到。因此,中國人報名人眾,錄取者少。   吳是中國大兵中的例外,這個此前在台灣擁有自己的IT公司的高級工程師,純粹為 了「換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接受嚴苛的體能訓練」,加入法國外籍兵團。   為期三個月的強化訓練需要全天24小時待命,通常在三更半夜,教官將幾顆模擬炸 彈扔進軍營,大喊,「全都給我滾出來!」急行軍是家常便飯,最長的那次連續走兩天 ,一輛越野車全程跟隨,隨時撿起昏厥或放棄的士兵。   這場最後的考核讓張明俊終生難忘。在最後幾百米,他快要癱軟在地上之時,雙臂 被兩個東歐人架住了,兩人幾乎是拖著他到達終點。「那一刻,我明白大家已不是競爭 對手,而是兄弟了。」張明俊說。   戰友間堅固的兄弟情誼是外籍兵團最關鍵的生存法則,在戰場上,能單獨贏得一場 戰爭,並活到最後的那是好萊塢大片。在法國外籍兵團,來自各個國家的士兵要學會唱 法國軍歌、參加法國國旗的升旗儀式,但他們不必徹底洗刷此前「愛國主義」的對象。 培訓課上,教官大聲告訴台下膚色各異的學員,「你們不為任何國家而戰,只為身邊的 兄弟而戰。」   5年後當上中士長的張明俊帶新兵時,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回家告訴你老婆,她 永遠是第二位的,軍團的兄弟們才是你的大老婆。」   李厚霖曾經與幾名戰友到酒吧喝酒,其中一名戰友醉酒與人打架受傷,同伴架著他 到公路旁攔的士,好容易停了一輛,司機看這架勢,正欲開走,被憤怒的大兵攔下,把 車玻璃砸得粉碎。回到軍營後,打架的戰友受到了處分,砸的士的幾個卻得到了表揚: 「這是讓大家記住,你身邊的兄弟就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你為你身體一部分打架是對的 。  為了國籍我什麼都能忍   李厚霖最終以高分入選外籍兵團,和他一同報名的兩名中國同胞則遭淘汰。   原則上,高分者都將分到傘軍團,但李厚霖申請去了步軍團,「我沒勇氣從那麼高 的地方跳下來。」他告訴副團長。而他的實際想法是,傘兵訓練基地在科西嘉島,離巴 黎太遠,步軍團相對近一些,每個週末可以回趟家。   馬劍一選擇當廚師,可以在廚房裡避過戰火,安然度過五年,然後成為法國人。「 我只是想獲得國籍。」這實際上也是中國大兵的多半選擇。   被送往步軍團的當晚,李厚霖與戰友立即受到「新兵期」的洗禮。   「你們有牙刷嗎?」長官問。「有!」士兵答。   「有水桶嗎?」「有!」   「好!給你們一分鐘時間去拿,用牙刷把廁所、走廊的馬賽克給我刷光亮!」   還有燙衣服。外籍兵團閱兵服很繁複,熨燙時,講究施力,燙輕,沒效果;燙重, 褶皺會燙糟。第一次給長官燙禮服,李厚霖從晚上10點忙乎到凌晨6點。新兵期裡,他像 復讀機一樣反覆告訴自己,「忍!為了國籍我什麼都能忍!」   每個人的新兵期長短不一,法語好、動手能力強的新兵最容易被老兵們接納為兄弟 。這支龐雜的「聯合國」軍隊嚴禁拉幫結派,來自同一個國家的士兵原則上不得分到一 個連隊,在公共場合說家鄉話會被懲罰。你要麼和大家一起說法語,要麼保持沉默。因 此,語言始終有障礙的新兵往往成為被人使喚的對象,軍團中抑鬱症患者形成一個隱秘 而龐大的群體,逃亡是司空見慣的現象。   在許多法國人眼中,外籍兵團的士兵多是些犯罪青年或走投無路之人,經歷殘酷訓 練後英勇善戰,他們對人生沒有眷戀,與母國也恩斷義絕。   「殘酷是我們的生存邏輯。」張明俊說,最危險的戰場全都由外籍兵團衝鋒陷陣, 在法國這個所謂講人權的地方,公眾與媒體都不願看到法國士兵陣亡,曾有7名法國正規 軍軍人在同一場戰爭中犧牲,整個法國鬧翻了天。而外籍兵團不一樣,儘管他們中絕大 多數都將或已成為法律意義上的法國人,但在法國主流觀點看來,他們始終是一群外國 人。   李厚霖完全不能接受「與母國恩斷義絕」之說,「相反,我執行的任務絕不能危害 中國的利益,這是我的底線。」1995年,李厚霖所在步軍團被派往南斯拉夫執行任務, 團裡一位戰友來自南斯拉夫,他選擇回到母國作戰。「他說不喜歡自己國家的政權,可 我覺得他是一個叛徒。」「自己的國家就像外籍兵團一樣沒得選擇,你既然屬於他,就 得無條件熱愛他!   我再也不要見到這鬼地方了   同樣是1995年那次被派往南斯拉夫執行任務的輪船上,李厚霖第一次感受到死神如 此貼近。其時,長達4年多的波黑內戰已近尾聲,但巴爾幹半島依然籠罩在硝煙中,人員 傷亡人數每天都在更新。   晚餐時,每人桌前上了各種昂貴的海鮮和鵝肝,吃完後,每人面前遞上一份遺書, 內容已用法文打好,只需在空白處填上姓名,親人的聯繫地址和電話即可。   輪船到岸後,一些戰友悄無聲息地消失了;到了戰場不久,兩個戰友自殺了,其中 一個年方18,拿著衝鋒鎗朝自己喉嚨連開數槍。李厚霖堅持了下來,「我盡量去想四年 後的事情,那時,我已經拿到法國國籍,還做起老闆了。我會活到那天的。」「在戰場 上,沒有兄弟的支撐,一個人是非常脆弱、容易擊垮的。」1990年,坦克兵楊衛國被派 往伊拉克執行任務,一次,同一個裝甲車的土耳其人出去上廁所,彼時,飛毛腿導彈襲 擊的警報突然響起,按規定裝甲車必須馬上關閉,全體士兵戴上防毒面具。那名土耳其 人絕望地敲打車門。開還是不開?楊衛國與同車的三名戰友透過面具面面相覷,誰也沒 說話。幾秒後,楊衛國猛地拉開車門,一把將土耳其戰友拽了進來。最終導彈被愛國者 攔截,虛驚一場。裝甲車內,土耳其人抱住楊衛國,淚流滿面。   廚師馬劍一已記不清自己上過哪個戰場,他的戰場始終是一個十餘平方米的廚房, 每天就是把牛排煎到八九成熟,將薯條過一道沸油,再做一鍋湯。他的確可以平安熬過 5年,但他並不開心,在兄弟重如山與叢林法則並存的外籍兵團,始終講不好法語、性格 溫吞、酒量也不行的他經常受到戰友的戲弄。李厚霖和他在一起吃飯,從來不敢叫啤酒 ,「擔心他情緒失控」。   台灣的吳是中國大兵中最享受軍旅生活的人。他從不把薪水大把花在啤酒上,而是 用來建設自己的網站,向網友介紹外籍兵團徵兵條件、中國人在軍隊中的生存狀態,及 自己的心得體會;不厭其煩地回復網友的郵件。   他還申請加入傘軍團,渴望被派往最危險的戰場。「他在人堆中始終是最扎眼的, 」張明俊回憶,一次軍團組織野營,大家都穿著褲衩,帶上燒烤工具來集合,唯獨吳穿 著一身迷彩服,頭上箍著一盞探照燈——他以為野營是野外生存訓練。   吳的日記最後的更新時間停留在2007年12月,本報記者多次給他發郵件,未復。李 厚霖告訴記者,他也許是被派往海外執行任務了,「上網?到夢裡上去吧!」   在枯燥與高度緊張的戰地環境中,男人的性壓抑亟需釋放,「露點」雜誌和三級片 成為軍營中的搶手貨。張明俊所在工軍團在科索沃執行任務時,一到晚上便湧到後勤連 看「片」,那兒有一台投影儀和幕布,大家邊看邊放聲大笑。觀眾中沒有長官,但所有 人都相信,他們有自己的「放映廳」。   「在海外執行任務的大兵工作之餘,最感興趣的是酒和女人。」在一些駐紮非洲的 部隊裡,還曾設過半合法的軍妓,為防止艾滋病,部隊還給軍妓做定期檢查。   李厚霖所在步軍團在南斯拉夫執行任務時,流動性極大,「看到頭母豬都稀罕」, 駐守的5個月裡,最high的娛樂是烤全羊,戰友們挖了一道很深的戰壕,架上幾十頭羊, 大家拿著蘸上油的拖把,來回奔跑著往羊身上抹油,邊開心地大喊大叫。在嘈雜歡騰的 人群中,李厚霖操起中文大吼,「我再也不要見到這鬼地方了!  你們中國人退役後,就成了NO.1   5年合同將滿時,張明俊選擇續簽。作為軍隊中的佼佼者,他被長官再三挽留並許諾 ,續簽後即刻調回巴黎諾讓徵兵站做文官,陞遷中士。文官和法國的普通上班族一樣, 每天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類似於法國的公務員,而不再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現 在,我有了老婆、小孩、房子、小車,我和法國人沒什麼不一樣了。」   第二個5年後,張明俊再次續簽,「這次是為了獲得政府退休金,根據規定,在外籍 兵團連續服役滿15年,可終生領取法國政府提供的每月一千多歐元的退休金。」這讓張 感到自豪。   選擇續簽的中國人迄今只有1%,退役從商是所有溫州籍大兵拿到國籍後的選擇。如 今,作為華人中唯一升至中士長的戰友,張明俊每次提起軍銜,總是連連擺手,「中國 人從沒升過中高層軍官,那是我們志不在此呀!」他已下定決心,15年期滿後無論如何 要退役做生意,「我畢竟是個溫州人」。   李厚霖退役時,卻放棄了法國國籍。他發現,中國的機會已今非昔比,生活條件也 不比法國差,他常常對朋友說,「現在做中國人才有優越感呢!」2007年,他攜妻兒回 到溫州,加上在法國時創下的事業,如今他已是五家外貿公司的老闆。回國前,李厚霖 在街上偶遇前上司,這名來自東歐的中年人盯著李的奔馳320感慨,「你們中國人退役後 ,就成了NO.1。」李厚霖也感慨,「要算成功,也是外籍兵團賜給我的。」   回國後,他買了保時捷唯一的一款SUV,在這座已完成艱辛創業與原始積累的僑鄉, 這款車算不上驚艷。「近10年來,只有一個溫州老鄉找我咨詢加入外籍兵團的事。」李 說。   如今,外籍兵團中溫州籍大兵的比例已然下降,越來越多的溫州人不必再「爬雪山 」爬往歐洲,溫州街道上四處豎立的移民咨詢廣告顯示,他們開始從容、理智地選擇留 學、投資移民、人才輸出,或僅僅是到巴黎串親戚。他們不再認為歐洲等同天堂。而同 時,上世紀90年代東北下崗人數與國內留法學生的急遽上升,軍團中越來越多地出現了 這些人的身影。   廚師馬劍一未滿五年便申請退役,回到溫州。這個患上嚴重抑鬱症的中年人一落地 溫州,立即像找回了身體的一部分。如今,他的生活回到原點,繼續做著公務員,也能 喝點啤酒了。   時不時地,李厚霖和馬劍一回法國走走親友。戰友們坐在一起喝酒,有人提起國家 經濟形勢不好,李厚霖馬上反駁,怎麼不好了?中國GDP還是兩位數增長呢!隨即才反應 過來,對方指的「國家」是法國。   坦克兵,現任法國外籍兵團退伍華人戰友會秘書長楊衛國退役後,在巴黎東北郊地 鐵奧什站幾十米遠處開了一座城外城酒樓,典型的大型中餐館,五百多平方米,塗繪著 中國紅和中國龍。和所有退役軍人一樣,他始終保持著小平頭,「頭髮長得碰到耳朵了 就渾身不舒服」。甚至他的睡衣,還是當年的軍汗衫。   他至今也沒適應將法國稱為「我們國家」。他的中餐館頻頻受到警方「惠顧」,查 衛生、查營業執照、查黑工。一次,楊衛國火了,「最危險的戰場,是我和我的弟兄去 打仗。現在我也是法國人,且對法國做出的貢獻要比你們大得多,你們憑什麼對我這樣 ?!」   這依然是所有留法經商的中國大兵的尷尬處境。他們的經營與交際範圍,始終局限 於半封閉的「溫州城」中,聘用中國僱員、賺中國人的錢。「說白了,你就是個拿著法 國國籍的外國人。」   直到與張明俊聊起一直未回復郵件的台灣士兵吳,記者才得知他已經失蹤了近兩年 。失蹤當天,吳與4名戰友出海,遇上高達11米的風浪,連人帶船被席捲一空……法國警 方接到報案後24小時才進行搜救,兩天後返回,向外籍兵團報告「失蹤」。   「失蹤」的消息登在了外籍兵團的網站上,法國主流媒體沒有報道此事。張明俊說 ,他們壓根就沒關注過外籍兵團的傷亡。   但沒人願意身邊的戰友西去無痕。2004年,來自福建的傘兵李普在非洲執行鑽石緝 私任務時被擊落殉職,戰友們在網上為他設立了紀念堂,這個已有近23萬訪問量的網頁 上飄落著紅色楓葉,每片紅葉都會觸碰到一行暗紅色的字,「永遠的藍盔士兵李普」。   (田芬對本文亦有貢獻)(應採訪對像要求,李厚霖、馬劍一為化名)   僱傭軍   在英文中,「僱傭軍」和「惟利是圖者」是同義詞,從古希臘時代開始,僱傭軍就 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以 「戰爭」和「冒險」為職業。   近十幾年來,安哥拉、波黑、科索沃、阿富汗、車臣等地發生的武裝衝突中,都有 相當數量的外籍僱傭軍出現。目前伊拉克境內有幾十家僱傭軍公司,手下僱員超過 兩萬 人,他們負責保衛伊拉克臨時政府大樓、機場、石油管道等重要目標。在東亞,也有外 國僱傭軍,他們大多為反政府勢力、宗教勢力賣命。   20世紀80年代以前,僱傭軍都是以個人或小團體為單位,他們策動政變、綁架暗殺 、劫掠財物,被稱為「戰爭動物」。2003年聯合國大會曾通過一項法案,禁止外籍僱傭 軍這個職業。   從90年代開始,僱傭軍開始逐步轉型。首先是搞集團公司化經營模式。全球現在大 約有一百多家這樣的僱傭軍公司,其中南非私營武裝公司(EO)、SI公司、軍事職業資源 公司(MPRI)、黑水安全咨詢公司等四家規模最大。   除美國僱傭軍和法國外籍軍團外,西班牙外籍軍團、哥薩克僱傭軍、尼泊爾廓爾喀 部隊也都是國際市場上名氣較大的僱傭兵集團。   僱傭兵的工資根據任務危險程度不同,兵種不同,來源不同可以分為不同的檔次。 招募對像包括平民、前軍人、亡命徒等,總之想要加入,通過考核就可以。中國人的蹤 跡也遍佈世界各大僱傭軍的隊伍中。   (實習生盧麗濤整理) -- 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堅胡馬驕。 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 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 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1.130.48.82
chutzpah:z->16->1->3: [警告] ahamin對於回教文明的敵視意見 02/19 15:24
chutzpah:另外 studyabroad 板的 "[公告] ahamin板友永久停權" 02/19 15:26
chutzpah:還是上週發生的事情.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02/19 15:26
truste:把小吳歸到中國士兵Orz而且記者很不做功課 都已經..還寫信 02/19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