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un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Reki (Reki)》之銘言: : 我買基金也買了好幾年了,但直到最近才知道有綠角這個BLOG : 對於他幾個論點,我有些看法跟他不同,分享給大家討論看看 我的看法跟綠角不同,也跟你不同,所以也一起討論看看 : 1.海外券商 : 對於小額投資人,我依舊認為直接在國內買基金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 原因無他:機會成本+貨幣時間價值 : 跨國交易無法做小額且頻繁的買進動作,會先被高額的手續費吃垮 小額且頻繁的買進本來就不應該,除非是共同基金用定期定額 不然跨國交易會累積一筆比較大的資金再動作反而是一個優點 因為ETF每次交易都要手續費,所以減少交易次數就是減少交易成本 : 對於小額投資人,比較可行的辦法就是累積一定資金後再一次匯出 : 這點我與綠角看法相同,而問題就出在累積資金的這段時間 : 累積期間的資金等於是閒置狀態,並無法為我們創造利潤 這其實很有趣,其實有不少相關的研究可以減輕你的憂慮 1. 超過十年以上的投資時間,投資起始時間晚一年也不影響報酬 也就是1990-1999或是1991-2000其實在統計上的投資報酬不會有顯著差異(當然實際上會有) 2. 長期投資狀況下,定期定額的扣款週期不影響投資報酬 也就是每個月、每季、每半年或每年扣款一次 所以其實長期投資人晚一年投資,把資金準備好,這一年對長期投資績效的影響並不大 : 這就是跟海外券商購買基金的機會成本,而綠角並無考慮進去 : 這個機會成本不可否認地會因個人與市場而異 : 如果投資人有辦法做到年報酬率10%,那就是10%的機會成本 : 當然實際上有可能賠錢這點我也不否認就是了 XD : 這機會成本完全取決於個人的能力、市場的表現、資產的配置 : 定期定額的真義我不認為是一般所說的風險分攤,而是在於充分發揮貨幣的時間價值 : 不可否認的,國內購買基金的手續費真的有點貴 : 但若只著眼於手續費的高低,而忽略了機會成本與貨幣的時間價值 : 我認為只是從一個坑跳近另外一個坑 你可能是認為一個投資人在2009年初或2010年初投入市場,差異會很大,因為股市漲了50% 但是如果是2008年初或是2009年初這樣一年的差異,也很大,因為市場跌了50% 但是如果對於20或30年的投資尺度,這一開始的資金所佔的比例其實很小 所以差異的確存在,但是在無法預測市場的前提下,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點 : 2.停損 : 綠角不贊成停損停利這種概念,我則認為有其必要 : 我這邊有三個案例: : A.我大姐幾年前購買彩晶股票,平均購入成本12塊,持有期間曾有機會獲利了結但未執行 : 最終平均價格10塊左右賣出,平均持有期間約2-3年 : B.我二姐去年年底購入台積電股票,價格3X塊,去年Q4財報出來之後被人慫恿賣出 : 至今後悔不已 : C.我自己之前購買貝萊德世界礦業,2008年初已經略感不太對勁 : 3月貝爾斯登先爆,7月雙房再爆,此時跌幅以RR5來說也相當可觀 : 9月雷曼又爆+美林被併,此時心中已無半點留戀,立刻二話不說贖回 這三個例子舉得非常好,但是有幾個問題: 1. 這種操作到底是投資還是投機? 2. 買高賣低的例子用來說明停損停利是否恰當? 3. 綠角是推廣指數型投資的,在討論他的策略時是否應該用指數型工具而非個股或主動基金? 4. 買進十元,設20%停損,跌到7.9元所以賣出,後來漲到二十元,這種例子該怎麼說? : A案例是未能執行停利又未能執行停損,資金就一直耗在那邊空轉,毫無意義 : 這是就是一般投資人的樣子,非常典型 : 經濟學上有所謂沉沒成本與損失憎惡,兩者合起來便構成了沉沒成本謬誤 : 不管歷史股價如何,過去就是過去了,木已成舟、覆水難收 : 不肯認賠脫手,一直指望股價會再回到15塊,完全就是凹單行為,浪費貨幣的時間價值 : 如果能適時脫手,再度選擇良好標的,獲利肯定要比凹單行為多 如果為了資金的時間成本而不斷交易,那其實可能是根本的操作失當 怎麼適時脫手?會不會一脫手就大漲? 怎麼再度選擇良好標的?畢竟一開始選擇標的的方式已經證明失敗 這些一來一往,還真的挺像在投機或是在賭這隻或那隻股票會漲或會跌 : B案例則是錯誤停損,縱使一時虧損,以台積電的市場佔有率怎麼可能低迷太久? : 30幾塊買到台積電根本可以說是撿到的,這種價位的台積電看10年碰不碰得到一次 : 可以說光放著領股息股利都划算 : 相比之下,今年9月份ATIC併特許半導體還比較值得關注 這似乎不是錯誤停損,而是這種短期操作是否合理 按照巴老的說法,如果一檔股票不打算持有十年,那十秒鐘都不要持有 所以去年年底到Q4財報公佈,時間真的很短,一開始到底為什麼買進才是重點,停損並不是重點 : C案例則是停損正確,貝爾斯登倒閉+雷曼倒閉+美林被併 : 5大投行3家出了問題,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其實這個時候才是買便宜貨的時機,用銀行業看礦產業是有點奇怪 看是如果那個時候買了富國銀行、美國銀行,現在應該笑得很開心 當然,回到指數型投資,那時候買金融業指數的也一樣很開心 : 更不用說我贖回沒幾天之後,大摩+高盛就轉型成商業銀行 : 當時我的想法很簡單:這一定會跌很慘,而且到底會多慘我不知道 : 當然板上一定會有人認為可以用定期定額攤平成本 : 事實證明如果有紀律的繼續扣款,甚至加碼 : 到現在應該也已經轉虧為盈了,這點我並不否認 : 但我想指出的是,如果去年9月贖回到今年年初才又再投入,獲利會更可觀 : 而且這個時間點其實不難抓 : (好吧,我承認這對一般投資人來講有點難,因為我有用到統計的chow test) 我覺得這是最難的 去年的事情現在當然很好講,未來的事情講對才是神 你要分享一下對明年的預測嗎? 如果2010年開市就大跌30%,你現在預測大家應該要贖回,那明年的現在來看,你就是神了 : 再者,甚至9月贖回,直到最近才又投入的話,也差不多是打平而已,不算太慘 : 講了這麼多,其實只是要講一件事,停損很重要,而且不是盲目亂停 : 要投資就是要考慮各個方案的機會成本,機會成本不可不考慮 : 而考慮投資的機會成本必定會牽涉到"預期" : 預期不是亂猜,而是要有所根據,要能夠說服別人 : 而要能說服別人就是要自己做足功課 : 坦白講,扣掉期貨選擇權,一般投資大眾投資不外乎外幣、基金、股票這幾樣 : 其中外幣我認為最難,股票最簡單 : 匯率的決定因素非常多,一般投資大眾如果不稍微懂一些總體經濟,坦白講別碰為妙 : 要不然現在冰島利率有10%,要你買克朗你敢買嘛? : 股票就相對簡單,畢竟個經要比總經來得平易近人些 XD 這一直以來都有top-down和bottom-up的爭議 這是個爭議,而不是真的個經比較平易近人 : 而基金介於兩者之間,我不認為看報紙期刊沒有用 : 但看要看對且看懂,消息面的新聞為次要,真正重要的是經濟統計數據 : 掌握數據才能創造財富 也有人說數據都是落後指標 :) 最後,時間成本如果看長期的才可怕 例如你如果只看過去這十年的指數,投資美股或日股,你可能覺得不如不玩 但是真的這麼不堪嗎?其實並不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Leepofeng 來自: 140.109.29.170 (12/11 18:29)
ffaarr:呵,差不到一分鐘XD,推一個。 12/11 18:30
※ 編輯: Leepofeng 來自: 140.109.29.170 (12/11 18:36)
lcu481131:推 12/11 19:09
Acction:但我覺的早投資與晚投資會差很多,經過複利30年後差很大.. 12/11 20:28
badfood:但早一年和晚一年開始定期投入 確實差距不大 12/11 20:29
latehero:推~~~ 12/11 23:23
chairman:大推! 12/12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