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un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1.原文連結: http://cn.wsj.com/big5/20091022/iiv091240.asp 2.內容: 在大舉買進債券基金的瘋狂熱潮中﹐投資者忽視了其中涉及的管理費。今年以來已經有 2,000億美元的資金湧入了債券基金。這些新流入市場的資金中﹐大多數都沒有流向非常 便宜的指數基金﹐而是流向了較為昂貴、積極管理型的投資組合。 據晨星公司(Morningstar)統計﹐持有一家應納稅債券基金的年均成本是投資資產的1.03% ﹐最高可達到2.98%。鑒於當下美國國債收益率介乎3%-4%﹐再考慮到利率上升後面臨的損 失風險﹐這些費用顯得很突出。 支付過高費用的個人投資者還不在少數。 Heath Hinegardner 舊金山咨詢公司Callan Associates的一項調查顯示﹐即便是職業投資者也會受到忽視費 用問題的影響﹐隨著市場回升﹐他們對成本的敏感性似乎在下降。 今年春末﹐Callan調查了退休金計劃、捐贈基金、基金會以及其他機構投資者對管理費 的態度。半數投資者未來一年沒有計劃評估他們向外部資金管理者支付的費用﹔很多投 資者從未評估過費用問題。 在這些大型投資者中﹐有50%的人認為他們支付的成本是合理的﹐只有33%的人認為其他 投資者支付的費用合理。Callan還向這些大型投資者聘用的外部資金管理者詢問了類似 的問題﹔結果﹐83%的人認為他們收取的費用是有道理的﹐但只有56%的人認為他們競爭 對手的收費合理。 這是一個典型的“自我中心偏見”範例﹐即在評估事實依據的時候傾向於附和我們自己 的觀點﹐令自己站在最好的出發點。這樣的理論基礎使得即便是職業人士也會假裝出好 像一直是別人在支付過高費用的樣子。 Callan此前進行的調查顯示﹐當市場一直上揚的時候﹐機構投資者更有可能認為自己支 付的成本是合理的。回溯到2006年的牛市﹐當時有71%的人認為他們支付的費用是有道理 的﹐而今年年初這一比例只有50%。 多倫多大學心理學家斯坦諾維奇(Keith Stanovich)是研究自我中心偏見問題的專家﹐他 曾著有《智力測試缺失了什麼:理性思維的心理學》(What Intelligence Tests Miss: The Psychology of Rational Thought)一書。他對此解釋道﹐不斷走高的市場會使得人 們告訴自己:我真的擅長於此﹔從而令投資成本不由自主地顯得更加合理。 當投資回報持續低位的時候﹐投資者自然會更為關注管理費問題。如果市場上漲1%﹐那 麼你投資一家收取0.5%年費的基金﹐就剩下0.5%的淨利潤﹔但如果你投資的基金收取1.5% 的年費﹐你就會遭受0.5%的淨虧損。這樣來看﹐年費相差兩倍的兩家基金之間就像是隔了 一道鴻溝。如果市場上漲20%﹐那麼投資者在費用較低基金獲得的19.5%回報率和在費用較 高基金獲得的18.5%回報率看上去就不是那麼顯著了。 管理費盲目症也折磨著我們所有人。在一個案例中﹐沃頓商學院MBA學生中﹐只有19%的 人最後在四家基本相同的指數基金中選擇了費用最為便宜的基金。在美國退休人員協會 (AARP)進行的一項調查中﹐只有39%的投資者在兩家只存在費用差別的基金中傾向於費用 較低的基金。 共同基金投資者可以採取兩個步驟克服這種管理費盲目症。 首先﹐以現金來衡量你的支出。如果你轉用美元而不是百分比來衡量你的投資成本﹐那 麼你會更為關注這個問題──這會讓你感覺投資成本就像是弗吉尼亞大學營銷教授威爾 考克斯(Ronald Wilcox)所說的“赤裸裸的交易”一樣。 你應該查詢你投資基金的年費比率﹐再乘以你的投資總額。所得結果就是以美元衡量的 每年投資這家基金的成本。這大致就是每年自動從你帳戶中扣除的金額。問問你自己﹐ 如果是你必須開一張上述金額的支票﹐然後寄給基金公司的話﹐你會有什麼感覺。這和 你獲得的投資業績相比是否物有所值? 其次﹐創建一個“影子投資組合”。借助一個網絡投資組合跟蹤器﹐創建一個假設的一 籃子低成本指數基金﹐投資比例和你實際持有的基金規模一樣。比如說﹐你將20%的資金 投資到一家應徵稅債券基金中﹐該基金收取行業平均水平的1.03%年費。那你可以在影子 投資組合中﹐將20%的資金投資到像Vanguard Total Bond Market Index Fund那樣只收 取0.22%年費的基金公司。堅持這麼做一年時間﹐然後看看你成本較高的基金投資表現 有何不同。 很有可能﹐你會發現自己一直在支付過高費用﹐實際上卻沒有獲得更多回報。 這篇是2009年的舊文了 正好翻到 給各位參考一下 作者的兩個建議都是確實有效的 如果有購買美國註冊的基金或ETF 理應收到基金手冊 其中必定會有一個章節描述收費 收費並不是只用總費用率一個數字簡單帶過 而會用投資金額輔以時間(1年-10年)和波動來計算"支付的現金" 也就是作者說的 如果管理費要用支票來支付 感覺就完全不同 個人投資組合定期和指數benchmark 我自己有在做 每半年固定做兩次benchmark (1) 個人總資產增長 (2) 個人總投入資產增長 (1)的話是個人資產的ROE 如果在一個牛市中回報過低 可能是現金部位太高 資產配置不佳 或是在追高殺低 (2)的話是個人選股能力 比如說股債各半的投資組合 如果跑輸VT+BND各半的績效 那表示選股能力差 看看怎麼改善 如果確實不會選 指數化投資的VT+BND 或委託大師級操盤人代操 BRK+PTTDX 也不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109.118.82
ffaarr:推一個 06/27 12:34
TZUYIC:某人:我矇著眼,我看不到有內部費用,我不在意也不重要。 06/27 12:37
weichu45:請問VT、BND、PTTDX是什麼? 06/27 15:06
fr373969:VT=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 06/27 15:11
fr373969:BND=Vanguard Total Bond Market ETF 06/27 15:11
fr373969:PTTDX=PIMCO TOTAL RETURN CLASS D FUND 06/27 15:12
weichu45:謝!看來分別是主被動之王啊 06/27 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