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un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與基金有關的話題,在這裡閒聊一下。很長的閒聊所以請無聊再看。 現世報是存在的。記得六月初我在基金版閒聊了一篇文章, 裡頭還好以整暇地說,想買巴西基金就慢慢看盤看到八月,問問別人意見, 結果才隔一個禮拜,被一位長輩要求「幫忙從金磚四國選檔基金買吧」。 這下好了。換我抱著K線圖問其他著眼於技術面向投資者的意見。 (先對被問到的人說聲感謝) 什麼定期定額啦,資產配置啦,很多觀念碰到「長輩」兩個字就自動失效。 以前與一位長輩提資產配置與定期定額投資,結果招來一陣白眼: 「定期定額?你說我還有幾『期』可以活?再賺一堆錢是帶得進棺材嗎? 別再跟我嘮叨什麼配置啦組合啦還有那個優什麼的, 就叫你拿這點小錢選支像樣的基金買,很困難嗎?」 也是,不過是等於十個Gucii包的零用錢而已, 不過是想要購買一下「身在基金市場的感覺」而已, (或許之後也就成為長輩們之間聊天的題材,誰知道呢) 就用那樣的角度,乖乖選個穩當的貨色給人家抱著就好。 長輩永遠是對的。長輩要什麼,找給他就是。 現在來了另一位長輩出的題目:從那個什麼金磚國家的挑一檔基金,現在想要買。 挑基金的問題是不大,但「想要買,現在就要」這點讓我傷透腦筋。 姑且不論任何投資原則,六月我就「強烈地相信」我們的鄰居股市快要崩了, 而我對短期的國際經濟情勢也感到相當悲觀,後勢混沌不明,所以, 這個時節要我從金磚四國選股票型基金,不是逼我先幫你賠錢嗎? 但,話又說回來, 不過就是十分之一輛Benz C-Class Estate的零用錢而已, 就算拿這些錢去一趟拉斯維加斯全部賠光身上籌碼, 搭飛機回來的時候也會是開開心心的。現在人家要的就是一檔基金, 那我還要跟他討論資產配置, 討論如何在控制的風險內透過投資組合獲得最佳報酬嗎? 碰到這種問題,也許有人會覺得:那你管他作什麼。 但有時候用不符合自己投資原則的方式去進行投資決策, 也會帶給自己一些相當有意義的思考機會。 一直作自己習慣的事情,作對了雖然可以加深自己的信心, 但同樣也可能加深自己拒絕檢視盲點與死角的傾向。 所以換個角度思考,也許一時不習慣,卻有可能帶給自己一些反省的契機。 最重要的是:對自己來說風險最高的投資活動,幹嘛不拿別人的錢去試呢? (這是我從巴菲特那邊學來最重要的一課)(大誤) 我想版上幫人家打理基金部位的朋友應該也不少, 同樣是必須在有限制的條件下做出投資決策,分享一下自己怎麼處理這個個案。 總之,長輩要求,我也只有硬著頭皮開始選。 一開始我的想法是:那就選一個看起來比較「強勢」的股市吧。 就算之後股市真的發生重摔,災情也會比較輕微一些....吧(誰知道)。 就算成功度過危機,強勢的股市在表現上也會比較好一些....吧(管他的)。 於是,被我整個看衰的中國股市就不用說了, 端午節前後,我依照這個想法,參考經濟情勢與技術層面, 排出了:印度、巴西、俄羅斯的順序。 股市能不能被預測?我們最後來聊這個問題。 順序排出來了,如果當時我就照這個順序幫長輩買進印度基金, 你可以看到現在印度股市相對於其他三個國家還相當抗跌。 然後我可以繼續跟你講說: 六月形成的底部支撐怎樣怎樣多頭氣勢怎樣怎樣 接下來也將有可能是反覆打底以盤待跌的過程...etc.etc. 不過在此之前,我其實要跟你說: 我沒有幫長輩買印度基金。 在與長輩的溝通過程中,我退一步重新作了一番反省。 前面我在作的是一個「出於我自己而被扭曲的投資判斷」。 因為我被迫進場(就算不是我的錢),而我又是個有風險趨避傾向的投資者, 平常我就會使用技術分析配合經濟情勢的判斷,來協助我進一步躲避大規模風險。 既然追求報酬不是首要的目標,在這次的決策過程中,我滿腦子追求的就是避險。 (尤其在我沒有辦法透過適當的投資組合配置以分散並控制風險時) 而想到最後,我發現我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長輩到底想要追求的是什麼。 就算「只是拿零用錢想要消費基金」的長輩,也不該是丟個名牌給他就算了。 透過深入的長談,其實也可以協助他建立起一項投資的核心價值, 建立起他在這次個別的投資決策中一個可以持守的投資行為模式, 凝聚他對於這次投資行為有意義的認同,激發起他在這次投資行為中的學習動力, 最後,當然還是希望這次投資行為能夠成為他反思自己的總體財務行為的一則經驗, 有益於他從中探求自己在理財過程的理性與人性。 經過討論,我們最後以(他認同的)價值投資原則,一起選擇了長期持有中國基金。 這是一項他願意理解並認同的投資,我也向他揭露了中國股市在中短期內的風險, (有部分就是我前幾天在股票版上寫過的農行IPO空窗期下崩跌危機) 明確地告訴他:接下來跌個20%也不是什麼意外的事情。 但我跟他分享了我的價值觀感:我認為短期內全球股市系統性崩跌在所難免, 而就長期而言,我認為中國市場的發展是全球市場的關鍵。 在多數長輩身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架構效應是明確存在的。 當長輩認同一項投資時,他們還蠻能接受那種「先苦後甘」的願景。 當有一項標的真的能滿足他們長期價值實現的偏好, 且我們對他充分揭露了短期難以避免的損失時, 他們反而對於短期虧損的承受力還蠻高的(當然,槓桿極低也是原因)。 所以在我解釋完整體狀況,並請他考慮是不是要再等幾個月,不然, 真的要現在買,也先保留一半現金,他就不猶豫地決定買下去了。 這幾天上綜開始崩了,看到消息,他也有稍微來問一下(不關心才糟糕)。 因為整體局勢在預測路徑中,所以他倒不在乎虧損,反而好奇什麼時候是低點, 什麼時候可以把另外一半現金也放進去。 我直接給他一個比較具體的意象:中國在十月有國慶長假, 接近那時點再來觀前顧後,看看中國的經濟氣氛來決定。 這個時候的焦點在於投資者的節奏,我就會把分析放在旁邊, 講多了只會讓投資者覺得存在某個好用的工具可以猜中底部而已。 長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 回來說「股市能不能被預測」, 我的答案是:「『明天股市趨勢能否被預測』這件事情是無法被預測的」。 爭論這種事情其實沒什麼太大的意義。 一方面,所有關於投資行為的理論與工具都會被引入投資行為中, 從而對整個社會的投資行為產生影響。有些套利行為會因廣為流傳而失效, 而有些技術分析判斷的工具被廣泛採用後,則會加深社會心理上某種默契的形成。 另一方面,所有關於投資行為的理論與工具最後都是要「應用」在自己的身上, 而不是拿來觀察氣象,觀察物理現象,觀察那個「大抵」不被觀察本身所影響的客體。 既然是如此,從實用與經驗的角度去建構與自己合身的投資系統才是最重要的。 我通常會避免去排斥各種既有的觀點、理論與工具,樂於當個「雜家」, 只要覺得有興趣的方法,我會先在紙上或用極低的槓桿試過,進行記錄, 再回頭來透過所記錄的數據進行客觀的比對分析。 能夠理性、冷靜而客觀地評估反省自己的投資行為,才稱得上是「科學」的方式。 我接受一個命題: 「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預測股市走勢並以此進行投資決策是不效率的行為。」 但我怎麼知道眼前的人有沒有預知能力呢? 前面有推文問我為什麼可以將漫步華爾街與所謂的技術分析一起推薦給別人, 我總是覺得,對於投資這件事情,早期進行多方面嘗試,累積經驗與知識是可貴的。 尤其在自己的投資部位還沒有那麼龐大的時候。 就拿定期定額來說,這是個投資方法,但盲目死守這個方法並不安全。 因為他學不到任何東西,甚至他可能完全忽視自己在市場上的風險。 我認為,有些事情應該在投資實踐的初期就一點一點植入投資者的心中, 出了問題再怪他缺乏學習精神與自我認知,那就太慢了。 金融海嘯後我協助處理一個在「定期定額」方面可稱得上是資優生的長輩, 數年來他就是默默定期定額,配合一些定期的單筆購入,當作是定存一樣在操作。 而在那幾年的景氣中,帳面上的成績當然不壞,直到金融海嘯一發生, 帳面虧損數百萬,被他的另一半發現了,家裡起了嚴重的衝突。 虧個幾萬元就算了,但不知不覺累積了這麼大的投資部位, 真的發生危機了,他也開始慌亂了手腳。 過去我們偉大的政府鼓勵儲蓄,好把人民當作提款機, 上一代有許多恪守定期儲蓄的觀念,與其說是投資觀念,不如說是被教化的慣習。 台灣的儲蓄率一直很高,政府教得「好」,也跟一些民風有關, 無論如何,定期定存在台灣就是很好推,保險也走這招,後來基金也走這招。 這是因為台灣民眾的投資觀念很好嗎?呵呵。 總之,「乖乖重複定存累積行為,以後一定會有好報」這種思想是遍佈的, 而就因為這思想太汲手可得,所以模範生往往也會忽略掉背後的風險, 以及對於「理財IQ」這回事應有的進取心態。 我想我也不用多說,大家就可以猜到了。 這位長輩定期定額了一堆股票型基金與所謂平衡型基金。 他在「一個籃子」的「各個角落」擺了不同的蛋, 全球型的,已開發國家的、新興市場的、不同產業類型的, 債券型基金當然也是有買一些,而海嘯時期績效也沒多好看, 反正理專喊「股債平衡」時也從來沒幫客戶做過試算表, 喊完就直接開始賣產品,投資者哪懂什麼債券,乖乖就買了。 我跟長輩解釋:他手上的這些東西,就算是組合型債券, 也因為要衝高年報酬率而配置了高比例的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 他反問我:債券不都是很安全的嗎?(是呀是呀,有夠盡責的理專) 這個個案最後我沒能幫上太多忙,因為對方決意負氣死抱,比凹單的懸念更深, 無法接受停損或認賠的觀念,這是重度的處分效應。 既然投資方面一時沒救,那就先從家庭問題著手吧。 2009之後應該許多基金的淨值彌補回來不少了, 只是金錢虧損之外的一個核心問題還是無解: 在一個危機與挫折的情境中,也是投資者評估、分析自己投資行為的最佳時點, 可惜他錯過了這個學習的機會。 跌倒不只是爬起來而已,更要認清自己是怎麼跌的。 隨便亂聊結束。除非是直接按END,否則認真看到這裡的你.... 看來是真的蠻無聊的(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78.205 ※ 編輯: Maetel 來自: 220.136.78.205 (07/02 03:15)
ffaarr:推一個,我覺得這篇非常有意義! 07/02 08:21
WAV:推~ 糟糕了 原來我是無聊派的.... 07/02 08:34
Leepofeng:我不太推這篇耶~XD 練功應該循序漸進,而非什麼都淺嚐 07/02 08:44
luoren:樓上明明按推 XD 07/02 08:46
Leepofeng:其實寫得不錯阿!只是我有點小補充 XD 07/02 08:46
Leepofeng:就像中國基金那段,其實沒解釋中國的價值 07/02 08:48
Leepofeng:預測可能還會再跌,那也表示沒留意安全邊際,價值投資? 07/02 08:49
Leepofeng:我相信有不少人入門時同時看技術分析和漫步華爾街 07/02 08:50
Anderpiece:不用擔心吧,有錢玩這種遊戲的長輩最不缺的就是錢 07/02 08:50
Leepofeng:但兩種走向其實並不同,粗分就說是短期和長期吧 07/02 08:50
Leepofeng:眼光只看短期的應該一個月後就把漫步華爾街賣了 XD 07/02 08:51
Leepofeng:打定主意長期投資的可能發現技術分析搞起來太累了 07/02 08:52
Leepofeng:長輩的確不缺錢,但很多新手很缺錢.... 07/02 08:53
Leepofeng:所以長輩投資法,新手請慎用 07/02 08:54
Leepofeng:我也覺得討論股市能不能預測沒意義,因為事實是不能 XD 07/02 08:57
ray33:推好文 07/02 11:52
ups:這篇值1000元!! 理專的話聽聽就好,跟著買的話,黑黑 07/02 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