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un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在投資理論中,所謂的風險是以股價的波動性來衡量的 也就是波動越高的,風險越高,而講精確一點,所謂的風險就是用統計的標準差來表示 那麼定期定額所追求的,則是統計的平均 標準差和平均又剛好是許多統計計算的最基礎數據,所以討論這個還挺有意思的 簡單兩個例子,10 50 90和40 50 60平均都是50,這也都是定期定額買入的平均成本價 但是兩者的標準差就差很多,也就是波動程度差很多,風險差很多 很多投資人並不認為10漲到90是風險,但其實10能漲到90也代表90能跌回10 所以定期定額能不能降低風險?根據標準差和平均值的概念,我來置換一下 在學統計的時候很常用的的一個例子 A班同學身高平均為168,標準差為10 B班同學身高平均為168,標準差為20 請問對身高取平均能否降低標準差? 當然,這是投資理論對風險的定義,對投資人來說不見得符合心中假想的風險 所以風險會有哪些?照書說的話,就是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 這兩者的差異在於可不可被分散 以投資台灣股市為例,只賭一支個股2412,就是沒有去分散風險 但如果買台灣五十基金,變成持有50支個股,其實已經有相當足夠的風險分散 好了!說到這裡,有沒有任何一句話跟定期定額有關? 上面這兩個其實可能都不是投資人心中對風險最原始的定義 而是看了些書,做了些功課之後所學到的定義 其實投資人對風險的定義就是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 例如:買的個股公司倒了,買的指數崩盤了,買了放十年卻不漲不跌連定存都不如.... 那麼,這些不希望發生的事情,定期定額能避免哪一些? 所以說到現在我證明了定期定額不能降低風險? 不! 定期定額是一種投資策略,可以自己擺著,也可以跟別的策略做比較 有哪一些其他的策略? 1. 隨機買進 2. 單筆買進 3. 定期定值(Value Average) 4. 以某種技術指標作為進場依據,例如KD<20 這些策略的比較其實有太多研究了,之前我有分享過 其實如果要看相關的資料,直接找[定期定值投資策略]這本書就好了 但我這邊並不完全引用這些研究的結論 因為這些研究都是去證明哪一種策略長期投資情況下能獲得較高的報酬 而非能否降低風險,但本文的主題是風險 但這些研究並非沒有參考價值,在他們的模擬下,平均進場成本其實就是關鍵 也就是買到的平均價位越低,獲得的報酬越高 而買到的平均價位越低,所經歷負報酬的時間就越短,這應該都很好理解 所以就是盡力壓低買進成本就對了 但問題來了,這些策略誰強誰弱有一個關鍵影響因素:市場怎麼走? 長期向上的市場,一開始就單筆最好 長期區間整理的市場,以技術指標做進出場依據表現最好 長期向下的市場,定期定值表現最好(賠最少) 但這邊也就是最大的問題:誰曉得將來市場怎麼走? 如果知道了當然事情就簡單了,但我不知道,所以不知道有不知道的做法 過去績效不代表將來表現 歷史不一定會重演,但歷史迷人的地方在於可以用來了解事情的本質 同樣的,在投資上,過去的績效也可以讓我們用來了解該市場的特性 但如果要拿歷史去預測未來,那可就搞笑了 某甲模擬考都考300-360分左右,請問聯考會考幾分? 千萬別要我提供某甲的分數線圖..... 所以今天你要投資一個市場,拉一下十年線看看 以台股為例,十年線大約在6500左右 換句話說,你十年定期定額買進台股的平均價格就是6500 而台股過去大約在3000-10000左右來回盤整,6500剛好也是中間值 那麼定期定額能不能降低風險?這個問題想必不好回答,我來換個問法 如果你持有台股的平均價格是4000,風險跟定期定額比起來是誰小? 過去十年投資台股,用定期定額的方式買進 看到股市從9000往下跌兩成(熊市的判斷依據之一),也不太有什麼威脅,還有賺阿 但是跌到3955呢?十年辛苦扣款的結果反而還賠了兩成多,很多投資人是無法忍受的 所以這對投資人來說就是風險,而且是定期定額也會遇到的風險 所以要獲得比定期定額更小的風險很簡單,你找到方法降低持有成本就好了 只要你能獲得比定期定額少一成的平均持有價位,你報酬就至少多一成 只是,你能找到這個方法嗎? 你一定想: 還不簡單,我等台股跌到5850再買就好了 的確說起來很簡單,但是: 1. 台股還會回到5850? 2. 台股回到5850甚至狂跌成850,會不會再也回不去6500? 有時候,投資不見得是採取一個最棒的方法 尤其是在我們無法預測未來的時候,投資人最好的策略往往就是最貼近市場的策略 而最貼近市場,其實就是指數化投資和定期定額,整套的被動式交易 說到這裡,大家知道定期定額能不能降低風險了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228.243.246
oks777:這篇有m的價值.相關文章可請板大考慮整理放進精華區喔^^ 07/28 09:19
ffaarr:推一個! 07/28 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