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un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先說好我甚麼學派都不是, 只是胡亂討飯吃的 対我而言技術分析像是一個天氣預測的感應器 他像是一個風向球,給予某種程度的引導 就像影響氣候環境的因素太多, 但藉由過去的回歸測試 至少在釐清種種根源前, 技術分析給你一個比較快速而簡單的看法,且可以持續自我修正 隨著了解的人越來越多, 的確反過來會推升購買者對於價格的心態 對於不斷地記取數字和累積經驗的投資人 就算不了解這些理論和名詞, EUR/USD 1.5 or 1.2234, AUD/USD 澳幣0.93 SET 900, BSE 20,000 , 在不同的時間點與累積不同經驗的投資人 自有拋售的心理關卡 所謂的有效突破(創新高or新低), 基本上就像是瞬間失去了過去累積的參照 而人性的貪婪與恐慌在失去參照後顯現無疑 試問, 就算台灣每年颱風會來, 突然遭遇延續半月的大雨 手上持有物資的民眾會不會惜售, 缺乏物資的人會不會害怕短缺而瘋狂搶購推升物價? 記住, 價格不等於價值, 價值是根據大多數人用既有經驗和社會共識量化後的 價格則是買賣雙方同意轉移所有權的條件, 而有趣的是, 買賣雙方有可能是少數主體 但資產卻大於組成"價值觀大眾在各金融市場投入資金的總和 曾經股票的價值是分享公司獲利與成長的果實 債劵的價值在於超額報酬 vs 流動性風險與穩定償債的能力 股債過去相關系數低, 才能藉由配置降低風險 但看看現在高收益債或新興市場債的表現, 和新興市場或RR5基金的表現 已經不太能夠用過去的方式來思考 這和各國貨幣財政政策, 政治風向和人口結構的變化影響 就好像環境氣候的不同, 預測天氣的指標將會失靈 而我的理解, 則覺得這段時間以債權募集優於資本股權 這對過往的公司基本面分析並非好事, 並更可能進一步造成股權表現下跌 技術分析曾經是一個很好賺取超額報酬的工具 我認為他反映了部分心態面和籌碼面 從"試圖預期有甚麼事情要發生了"的歷史參照 轉變了眾人因為預期而使事情發生的心理觸媒 如同任何一種賺錢方法被廣為所知後將會逐漸失去其靈敏度和超額報酬 技術分析逐漸造成市場波動度增加, 進出次數頻繁 換取的是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追求比過去少的報酬 由於大部分的投資機制是以作多為主, 所以創新高後續的追漲似乎顯得理所當然 "Something will happen" 所以更多的資金投入, but maybe we don't like "Nothing happens" so expect "Something must happen" 畢竟從人類對數字開始有概念以來, 除了體重和年紀似乎數字越多越大越有意思 That's where the bubble comes from 至少以我看到的觀察 東協, 黃金, 印度突破後, 許多人馬上加碼, 因為歷史好像告訴我们股市是長期向上的 這也造成新ㄧ波資金可以推升幾~十幾個%的推升, 然後我夢見了小時後在吹的泡泡 根據本身旅行印度的經驗, 觀察其種族與宗教的多異性, 種性制度的歷史 人口過於集中某一年齡層, 還有其在大英運動協會的成果以及印度人說比做的滿習性 嗯.... 個人最近的一些配置調整 想放空金磚某國, 股票部位, 中&土 ETF放著然後準備助眠東西 債劵不碰新興&高收益 交給Gross和放美元計價的亞債 花比以前更多的時間在研究歷史,政治,和心理學上, 等著看戲 要去吃晚餐了, 胡言亂語一番請各位板上大神多多見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0.215.47 ※ 編輯: satelliter 來自: 111.240.215.47 (09/30 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