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Fun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目前世界上約有20 家左右較具規模的國際信用評等專業公司,其中以穆迪 (Moody's)和標準普爾(S&P) 最為人熟悉。這兩家公司近百年的歷史就是一部信用 評等的成長史。 信用評等乃穆迪公司創始人約翰穆迪(Mr. John Moody)所建立。1900 年,穆 迪先生開始提供證券投資的資訊給投資人,爾後,1909 年正式出版「鐵路投資分 析年刊」,首度將鐵路公司發行的債券給予Aaa 至C 等級,以區分信用品質的高低 。此背景其實要追朔到二十世紀初期,當時美國致力於西部開拓,鐵路網的建立自 然成為最重要的基礎建設,惟所需資金十分龐大,一般銀行無力提供,鐵路公司乃 以發行公司債方式籌募資金。而當時美國國內一般企業對於有關資訊公開之認知很 低,投資人往往無法對於各種債券之風險予以正確地判斷,為了吸引投資者的目光 ,穆迪先生因而以此種言簡意賅的方式達到促銷的目地。 當時 Moody's 所評等的鐵路債券約有250 種,以後逐年增加其評等的種類像公 共事業、美國各州,市政府所發行的債券皆納入其評等標的。爾後更將評等範圍由美 國擴及全世界。今日,Moody's 已成為國際性機構,對80 個以上的國家,超過4500 家之企業所發行的債券以及20000 種政府機構所發行的公債加以評等。 雖然美國的信用評等制度在1900 年即開始運作,然一直到三十年代經濟大恐慌 (Great Depression),許多債務證券甚且金融機構發生倒閉後,才逐漸被重視。當時 ,約有三分之一的債券無法償付,這些倒帳的債券大多是穆迪評等中具有較差等級的 債券,高評級的債券違約的比率相對微小,這使得投資人對信用評等的功能加以正視 ,而開啟人們對信用評等資訊的依賴及其它信用評等機構陸續的成立的源頭。 標準普爾(S&P)公司之前身為標準統計局(Standard Statistic Bureau),成立 於1906 年,以提供美國國內大型公司的財務訊息給投資人為主要業務。自1916 年 起,開始從事公司債及市政府公債(Municipal Bond)之評等。1941 年,與另一家以 經營投資指南聞名的出版業者「Poors Publishing」合作,並取各自原名「Standard」 及「Poors」為新公司名稱。1966 年,被美國著名的McGraw-Hill 出版公司所購併, 成為旗下的一員。至今,S&P 透過其全球的分支機構,評等範疇涵蓋70 多個國家的發 行體與債務工具。目前S&P 為Moody's 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評 等機構之一。 全球第三大的信用評等公司為Fitch IBCA,它是由原來設於倫敦的英國國際性評 等公司IBCA 與設於紐約的美國Fitch 投資人服務公司於1997 年合併而成。 職是之故,Fitch IBCA 在歐洲與美國都有不小的市場佔有率。尤其是歐洲的市場 ,Fitch IBCA 的影響力更是與日俱增。同時,因為Fitch 公司原來擅長公司債、商業 本票、市政公債及國債等項目,而IBCA 則偏重於銀行的評等,兩者的結合造就了一個 國際性的綜合評等機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Thomson BankWatch(以下簡稱BankWatch),其總部設於紐約, 公司前身為BankWatch 公司,成立於1974 年,1989 年為Thomson 公司合併,成為 Thomson Financial Services 旗下一員。其主要業務著重於全球銀行業、證券業及 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信用評等分析,並提供研究諮詢等服務,目前是國際間最 大之銀行評等專業機構。BankWatch 於1991 年起開始跨足債務評等(IssueRating), 並獲得美國證管會(SEC)認可,成為國家級統計評等機構(National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NRSRO)。其評等主力地區為OECD 國家(歐洲、 北美洲、日本及澳洲)、亞洲及拉丁美洲,涵蓋全球五十餘國約一千家金融機構,其 中亞太地區即有三百餘家,為該公司市場利基所在,故其已成為全球大型機構投資人 、資金調度人員、企業及政府主管機關之主要資訊來源之一。 (表4-1 及4-2 係分別彙總以上主要四家國際性評等公司的簡介及其評等符號 的意義與比較。) 除了以上國際性的評等機構,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各國如泰國、印尼、馬來 西亞、菲律賓甚至南亞的印度亦陸續成立了評等機構(詳見表4-3)。日本的信用評等 制度約於1955 年開始,由於當時日本政府廢除公司債的事前審查制度,進行債券發 行的自由化,信用評等的必要性才被加以注意。 1979 年,由日本100%自行投資的第一家本土信用評等機構日本債券研究所(Japan Bond Research Institute;JBRI)成立,1985 年,另兩家評等公司日本投資服務公司 (Nippon InvestorService;NIS)及日本評級研究所(Japan Credit Rating Agency; JCR)亦陸續加入。其中JBRI 與NIS 已於去(87)年4 月合併為日本評等投資情報中心 (R&I),其共有一百六十名研究員,評等對象達六百五十家以上,是目前日本大藏省認 定的七個評等公司中規模最大的。 至於東南亞各國,則多半採取與知名外國評等機構合作的方式,以彌補其本身專業 能力的不足。譬如,泰國的Thai Rating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TRIS)係借重S&P 的經驗;印尼的Credit Rating Indonesia (Pefindo)與馬來西亞的Rating Agencyof Malaysia(RAM)成立時則與英國的IBCA 技術合作等。更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這三個國家 加上菲律賓的Credit Information Bureau(CIBI)於1993 年成立亞洲信用評等機構論壇 (ASEAN Forum of Credit Rating Agencies),藉由會員的互相研討、觀摩、技術及資訊 的交流以及與其他國際評等機構的互動,推展一個具有高道德與專業的區域評等組織。 這種合作模式或許能為此次亞洲金融風暴所暴露西方評等公司不了解亞洲,以至產生事 前高估評等(Overrating)或事後低估評等(Underrating)的批評,提供一個解決的契機。 表4-1 世界主要信用評等公司之簡介 項目 Moody's S&P Fitch IBCA BankWatch 總公司所在地 紐約 紐約 紐約/倫敦 紐約 創立年度 1860 1900 1913 1974 開始信用評等年度 1916 1909 1942 1974 評等家數 約5400家 約5000家 約3000家 約1000家 分析師數目 約1300人 約1500人 約200人 約110人 表4-2 世界主要信用評等公司長期債信評等符號之比較 意 義 S&P Moody's Fitch IBCA BankWatch 極優,幾無風險 AAA Aaa AAA AAA 優,風險極小 AA+ Aa1 AA+ AA+ AA Aa2 AA AA AA- Aa3 AA- AA- 良 A+ A1 A+ A+ A A2 A A A- A3 A A- 尚可 BBB+ Baa1 BBB+ BBB+ BBB Baa2 BBB BBB BBB- Baa3 BBB- BBB- 具投機性 BB+ Ba1 BB+ BB+ BB Ba2 BB BB BB- Ba3 BB- BB- 高風險 B+ B1 B+ B+ B B2 B B B- B3 B- B- 難以存活 CCC+ Caa CCC+ CCC+ CCC CCC CCC CCC- CCC- CCC- 即將倒閉 CC Ca CC CC --------------------------------- 資料來源: 1.「Global Credit Analysis」,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2.「評級的目的及評級的機構」野村綜合研究所 3.「亞洲國家信用評等機構參考資料」,大華證券 -- 找對通路,前進中國。 E-mail : [email protected] ~ 提供中國基金及國際金融商品資訊 MSN : [email protecte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42.151
durant1224:寫的好..!! 01/11 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