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Geogra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零、台灣接管計畫綱要草案--1944年10月 早在戰事如火如荼進行當中的1944年10月 國民政府就已為將來接管台灣之可能預作準備 委由中央設計局台灣調查委員會草擬「台灣接管計畫綱要草案」 該草案首次對台灣的行政區劃調整訂定準則: 「台灣原有之三廳,改稱為縣,不變更其區域。 原有之州(市),以人口(以十五萬左右為原則)、面積、交通 及原有市、郡、支廳疆界(以合二、三郡或市或支廳,不變更原有疆界為原則) 為標準,劃分為若干縣(市),縣可分為三等。 街庄改組鄉鎮,其原有區域亦暫不變更。」 壹、台灣行政區域研究會報告書--1945年4月20日 隨後台灣調查委員會於1945年2月成立行政區域研究會 根據這份計畫綱要的準則進行行政區劃調整的細部規劃 歷經四次開會而於1945年4月20日通過第一份的規劃案 該規劃案將台灣劃分為30縣12省轄市如下: 擬定台灣市一覽表 擬定市名 原市名 1941年人口 1945年估計人口 備考 -------------------------------------------------------- 台北 台北 369,213 400,000 基隆 基隆 106,523 110,000 宜蘭 宜蘭 24,038 40,000 新竹 新竹 90,800 95,000 台中 台中 97,590 105,000 彰化 彰化 61,632 65,000 台南 台南 153,879 165,000 爽文 嘉義 98,298 105,000 紀念林爽文 高雄 高雄 83,185 200,000 屏東 屏東 59,917 65,000 花蓮港 花蓮港 11,670 40,000 梧棲 新高 12,684 40,000 (筆者按:日本時代新高並未設市,疑國民政府情報有誤) 擬定台灣縣一覽表 擬定 原轄郡廳 1945年 縣治 擬定 備考 縣名 估計人口 縣等 -------------------------------------------------------------- 省三 基隆 14萬 瑞芳 2 省三為劉銘傳別號 羅東 宜蘭、羅東、蘇澳 21萬 羅東 1 七星 七星、文山 21萬 汐止 1 淡水 淡水、新莊 15萬 淡水 1 桃園 桃園、海山 24萬 桃園 1 中壢 中壢、大溪 21萬 中壢 2 滄海 新竹 14萬 新埔 2 滄海為丘逢甲別號 竹南 竹南、竹東 21萬 竹南 2 福星 苗栗、大湖 18萬 苗栗 2 紀念羅福星 大甲 大甲 14萬 大甲 2 豐原 豐原、東勢 17萬 豐原 2 霧峰 大屯 12萬 霧峰 2 鹿港 彰化 18萬 鹿港 2 員林 員林 21萬 員林 1 北斗 北斗 16萬 北斗 2 南投 南投、能高 16萬 南投 2 斗六 竹山、新高、斗六 22萬 斗六 2 清芳 嘉義 10萬 民雄 2 紀念余清芳 北港 虎尾、北港 29萬 北港 1 東石 東石 19萬 東石 2 北門 北門 15萬 佳里 2 曾文 新營、曾文 23萬 新營 1 延平 新化、新豐 24萬 新化 1 延平為鄭成功別號 淵亭 岡山 16萬 岡山 2 淵亭為劉永福別號 鳳山 旗山、鳳山 21萬 鳳山 1 東港 東港、屏東 21萬 東港 2 恆春 潮州、恆春 13萬 恆春 3 澎湖 澎湖廳 7萬 馬公 3 台東 台東廳 10萬 台東 3 鳳林 花蓮港廳 12萬 鳳林 2 貳、中央設計局「台灣省各縣市行政區域劃分計畫草案」 第一份規劃案因省轄市過多且許多縣的規模過小 至終戰接管之時已縮減為24縣7省轄市4縣轄市的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建制市只有直轄市和省轄市兩種 而且設市的標準遠較日本為高 因此日本時代遺留下來的11個州轄市顯然有過半不符合中國設市的標準 但這些不合標準的市若要廢掉市的建制又唯恐影響民心和發展甚鉅 為了維持市的名稱 於是在這份規劃中誕生了中國絕無僅有的縣轄市 亦即讓規模較小的4個州轄市搖身一變成為中國首批縣轄市 縣市名 原轄郡市 縣治 人口 ----------------------------------------------- 台北市 台北市 -- 335,837 台南市 台南市 -- 151,248 高雄市 高雄市 -- 211,426 台中市 台中市 -- 93,653 新竹市 新竹市 -- 94,375 基隆市 基隆市 -- 92,933 嘉義市 嘉義市 -- 97,226 淡水縣 淡水郡、七星郡 淡水 149,833 基隆縣 基隆郡 基隆市 131,631 宜蘭縣 宜蘭市、宜蘭郡、羅東郡 宜蘭市 231,310 板橋縣 新莊郡、海山郡、文山郡 板橋 246,550 桃園縣 桃園郡、中壢郡 桃園 226,970 新竹縣 新竹郡、大溪郡 新竹市 157,903 竹南縣 竹南郡、竹東郡 竹南 186,684 苗栗縣 苗栗郡、大湖郡 苗栗 156,006 豐原縣 大甲郡、豐原郡 豐原 270,800 大屯縣 大屯郡、東勢郡 台中市 164,819 彰化縣 彰化市、彰化郡、員林郡 彰化市 409,320 北斗縣 北斗郡、竹山郡 北斗 214,320 南投縣 南投郡、能高郡、新高郡 南投 200,373 斗六縣 斗六郡、虎尾郡 斗六 299,346 嘉義縣 嘉義郡、北港郡 嘉義 299,208 新營縣 新營郡、東石郡 新營 298,965 麻豆縣 曾文郡、北門郡 麻豆 211,160 豐化縣 新化郡、新豐郡 新化 205,705 岡山縣 岡山郡、旗山郡 岡山 250,668 鳳山縣 鳳山郡、屏東郡、屏東市 鳳山 250,994 恆春縣 恆春郡、潮州郡、東港郡 恆春 254,983 台東縣 台東郡、新港郡、關山郡 台東 100,171 花蓮縣 花蓮郡、鳳林郡、玉里郡 花蓮港 163,100 花蓮港市 澎湖縣 馬公支廳、望安支廳 馬公 66,878 縣轄市名 原市名 人口 備考 ----------------------------------------------------------------------- 宜蘭市 宜蘭市 41905 縣轄市在中國現行法令無根據,唯恐退為鄉鎮, 彰化市 彰化市 60651 於民家心理影響,維持市之名稱,改歸縣轄,縣 屏東市 屏東市 57436 轄市稱市公所,不稱市政府。 花蓮港市 花蓮港市 36310 參、台灣政權移交後實際狀況--1945年11月~1950年10月25日 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台灣之際 為謀利用原有體制以便於接管及推行新政令起見 並未採行上述之規劃案 而直接將原有之5州3廳改為8個縣 (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台東、花蓮、澎湖) 原有之11個州轄市改為9個省轄市與2個縣轄市 (台北、基隆、新竹、台中、彰化、台南、嘉義、高雄、屏東省轄市 宜蘭、花蓮縣轄市) 一切疆界照舊以免重新堪界之困擾 改制初期西部的5個縣治仍暫設於原有州廳所在地 因原州廳所在地之州轄市亦屬於州管轄 但當其改制為省轄市後不再屬於該縣(州)管轄 為了避免縣市同城 在往後的一年內陸續搬遷縣治至縣的轄區之內: 台北縣:1947年1月16日由台北市遷治板橋 新竹縣:1946年2月28日由新竹市遷治桃園 台中縣:1946年9月13日由台中市遷治員林 台南縣:1946年4月10日由台南市遷治新營 高雄縣:1946年4月 1日由高雄市遷治鳳山 另一方面相對於中國內地而言台灣許多的省轄市規模還是太小 於是又陸續合併了一些鄉鎮以擴大省轄市規模: 基隆市:1947年1月31日併入七堵鄉 新竹市:1946年4月併入竹東鎮、寶山鄉 台中市:1947年2月1日併入北屯、西屯、南屯三鄉 嘉義市:1946年7月併入水上鄉、太保鄉 台南市:1946年3月併入安順鄉 屏東市:1946年4月併入長興、九塊、萬丹三鄉與鹽埔鄉一部 肆、台灣省民政廳「台灣省各縣市行政區域調整方案」--1947年6月 由於上述行政區劃實乃政權轉移的權宜之計 因而產生了諸多不合理的現象 例如縣的規模差距過於懸殊 有超過140萬人的台南縣卻也有10萬人不到的澎湖縣 因此1947年6月台灣省政府便研議行政區劃調整的可行性 由民政廳研擬了將台灣板塊重組為16縣5省轄市的方案 但是最後在省府委員會議中就被擱置了 理由是: 「本案牽涉甚多,影響重大,再行研討,暫維現狀。」 這個方案大幅平衡了縣市間的差距 可以說就是目前台灣行政區劃的雛形 但是縣市名稱以今日的眼光來看卻是很值得商榷的 縣市名 轄區 縣治 面積 人口 ----------------------------------------------------------- 台北市 台北市 -- 67 455,133 基隆市 基隆市 -- 132 125,518 中正市 台中市 -- 163 177,795 成功市 台南市 -- 176 201,691 高雄市 高雄市 -- 114 212,328 台北縣 七星、海山、新莊、文山、 士林 2257 533,855 淡水、基隆 (暫設板橋) 宜蘭縣 宜蘭、羅東、蘇澳、宜蘭市 宜蘭市 2137 228,404 新竹縣 桃園、中壢、大溪 桃園 1267 299,472 長風縣 新竹、竹東、新竹市 新竹市 1482 272,148 竹南縣 竹南、苗栗、大湖 苗栗 1820 299,921 豐原縣 豐原、大甲、東勢、大屯 豐原 2052 420,645 台中縣 彰化、員林、北斗、彰化市 彰化市 1061 659,856 南投縣 南投、玉山、能高、竹山 南投 4106 261,500 長溪縣 斗六、虎尾、北港 斗六 1291 443,684 嘉義縣 嘉義、東石、嘉義市 嘉義市 1951 437,100 台南縣 新營、新化、新豐、北門、 新營 2003 533,577 曾文 高雄縣 鳳山、旗山、岡山 鳳山 2833 365,206 屏東縣 潮州、屏東、東港、恆春 屏東市 2776 381,818 台東縣 台東 3515 107,929 花蓮縣 花蓮市 4629 163,428 澎湖縣 馬公 127 74,126 伍、「台灣各縣市行政區域調整方案」草案之修正--1949年 1947年版的草案擱置2年後 因全面落實地方自治的時間逼近(1950年10月25日地方大選)而再次被提出來討論 台灣省民政廳於1949年草擬一份方案送交地方自治研究會研討 該草案與1947年版只有以下差異: 台中市不再稱中正市 台南市不再稱成功市 南投縣改稱大觀縣 經過地方自治研究會的修正後 原新竹縣從拆成三縣改為拆成兩縣: 縣市名 轄區 縣治 面積 人口 ----------------------------------------------------------- 台北市 台北市 -- 67 455,133 基隆市 基隆市 -- 132 125,518 台中市 台中市 -- 163 177,795 台南市 台南市 -- 176 201,691 高雄市 高雄市 -- 114 212,797 台北縣 七星、海山、新莊、文山、 士林 2257 548,426 淡水、基隆 (暫設板橋) 宜蘭縣 宜蘭、羅東、蘇澳、宜蘭市 宜蘭市 2137 246,941 新竹縣 桃園、中壢、大溪 桃園 1370 369,458 湖口、紅毛(今新豐)兩鄉 人和縣 新竹之湖口紅毛除外、竹東 新竹市 3200 618,121 新竹市、竹南、苗栗、大湖 豐原縣 豐原、大甲、東勢、大屯 豐原 2052 435,495 台中縣 彰化、員林、北斗、彰化市 彰化市 1061 664,887 大觀縣 南投、玉山、能高、竹山 南投 4106 280,571 長溪縣 斗六、虎尾、北港 斗六 1291 491,407 嘉義縣 嘉義、東石、嘉義市 嘉義市 1951 494,113 台南縣 新營、新化、新豐、北門、 新營 2006 588,996 曾文 高雄縣 鳳山、旗山、岡山 鳳山 3056 360,054 屏東縣 潮州、屏東、東港、恆春 屏東市 2552 433,553 台東縣 台東 3515 107,929 花蓮縣 花蓮市 4629 112,428 澎湖縣 馬公 127 74,126 但是省參議會有不同之見解 於是也提出省參議會之修正版 民意的基礎果然大幅改善了省府版亂取名字的現象 幾乎就是後來實施的版本: 縣市名 轄區 縣治 面積 人口 ----------------------------------------------------------- 台北市 台北市 -- 67 455,133 基隆市 基隆市 -- 132 125,518 台中市 台中市 -- 163 177,795 台南市 台南市 -- 176 201,691 高雄市 高雄市 -- 111 228,827 台北縣 七星、海山、新莊、文山、 台北市 2257 548,426 淡水、基隆 宜蘭縣 宜蘭、羅東、蘇澳、宜蘭市 宜蘭市 2137 246,941 桃園縣 桃園、中壢、大溪 桃園 1267 334,081 新竹縣 新竹、竹東、新竹市 新竹市 1482 326,060 苗栗縣 竹南、苗栗、大湖 苗栗 1820 327,448 台中縣 豐原、大甲、東勢、大屯 台中市 2052 435,495 彰化縣 彰化、員林、北斗、彰化市 彰化市 1061 664,887 南投縣 南投、玉山、能高、竹山 南投 4106 280,571 雲林縣 斗六、虎尾、北港 斗六 1291 491,403 嘉義縣 嘉義、東石、嘉義市 嘉義市 1951 494,123 台南縣 新營、新化、新豐、北門、 新營 2004 588,642 曾文 高雄縣 鳳山、旗山、岡山 高雄市 2833 411,625 屏東縣 潮州、屏東、東港、恆春 屏東市 2776 433,553 屏東市 台東縣 台東 3515 107,929 花蓮縣 花蓮市 4629 163,428 澎湖縣 馬公 127 74,126 陸、「台灣省各縣市行政區域調整方案」決議通過版--1950年7月28日 事情一波三折 此時省府卻以軍事動員、局勢緊張而決定暫緩行政區劃調整 省參議會則堅持須與地方自治(1950年10月25日)同時實施而催促辦理 兩方意見僵持到了1950年7月初仍不能解決 省府決議台東、花蓮兩個沒有爭議的縣如期辦理選舉 其他縣市則延後或就原區域舉行選舉 省參議會三令五申地方自治與行政區劃調整不可分割 最後於1950年7月8日由行政院召開談話會協調 陳誠院長說: 「本案問題在:1.何時實施劃分行政區域? 2.實施之困難為何?我以為: 第一,我們要瞭解本省人民的性格,就是要能說到做到,說了不做, 或做得不實在,均易引起人民的不良反響。 第二,軍事及經濟建設等等,不宜持為緩辦的理由,因為事有屬於中央的, 有屬於省或縣市的,界線分明,劃分是縣市的事,不能牽在一起說。 第三,有一點見解,我與一般的說法稍有不同,就是有許多事大家以為 在平時做容易,軍事期間則宜緩,我則以為有許多事在軍事期間容易推行, 在平時議論紛紛,反而難做。 因上三端,我認為要真正實施地方自治,應為根本永久之計,不然, 會引起很多麻煩。」 於是就在陳誠的強力背書之下 台灣的行政區劃調整工程如火如荼地展開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一份經由各縣市地方自治實施督導委員會與省府委員會議通過的版本就出爐了 時為1950年7月28日 這份幾乎就要拍版定案的方案相較於前幾份草案突然來了個急轉彎 打破日本時代的郡界、州界 可以很明顯看出地方勢力的運作痕跡 縣市名 轄區 縣治 面積 人口 ----------------------------------------------------------- 台北市 台北市 -- 67 455,133 基隆市 基隆市+金山、萬里兩鄉 -- 245 147,263 台中市 台中市 -- 163 177,795 台南市 台南市 -- 174 201,691 高雄市 高雄市去掉楠梓區+小港鄉 -- 107 245,326 台北縣 七星、海山、新莊、文山、 暫設板橋 2145 526,681 淡水、基隆去掉金山、萬里 宜蘭縣 宜蘭、羅東、蘇澳、宜蘭市 宜蘭市 2137 246,941 桃園縣 桃園、中壢、大溪 桃園 1370 369,458 +湖口、紅毛兩鄉 新竹縣 新竹去掉湖口、紅毛兩鄉 新竹市 1380 290,683 竹東、新竹市 苗栗縣 苗栗去掉通霄、苑裡兩鎮 苗栗 1644 260,362 竹南、大湖 台中縣 豐原、大甲、東勢 清水 1980 451,330 +通霄、苑裡兩鎮 彰化縣 彰化、員林、北斗、彰化市 彰化市 1061 664,887 南投縣 南投、玉山、能高、大屯 南投 3930 278,675 雲林縣 斗六、虎尾、竹山 斗六 1372 399,259 嘉義縣 嘉義、東石、嘉義市、北港 嘉義市 2294 639,404 台南縣 新營、新化、新豐、北門、 新營 2003 588,642 曾文 鳳山縣 鳳山去掉小港鄉+楠梓區 暫設鳳山 1149 332,117 旗山去掉美濃、六龜、多納、瑪雅、雅爾五鄉鎮 岡山 屏東縣 潮州、屏東、東港、恆春 屏東市 4437 480,536 +美濃、六龜、多納、瑪雅、雅爾五鄉鎮 屏東市 台東縣 台東 3515 107,929 花蓮縣 花蓮市 4629 163,428 柒、行政院「台灣省各縣市行政區域調整方案」定案--1950年8月16日 上述之台灣省決議版由於變更原有區界太多 送交至行政院審查時遭到翻案 最後行政院決議採行省參議會修正版 只調整以下內容: 台北縣治由台北市改為暫設板橋 台中縣治由台中市改為暫設豐原 高雄縣治由高雄市改為暫設鳳山 1950年8月16日台灣的行政區劃調整終於定案 配合1950年10月25日的地方自治全面實施 以後除了台北市、高雄市升格直轄市與新竹市、嘉義市升格省轄市 50年來沒有任何大的改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