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Geogra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EarthScience 看板] 作者: singerpro (保育類男高音) 看板: EarthScience 標題: Re: [討論] 台灣巨災風險管理 時間: Mon Jan 3 23:37:28 2005 台大城鄉所的林峰田所長在12/24來成大地球科學系演講,內容與這位網友的 大作相關,順便跟大家分享一下演講的摘要及我個人的心得。 台灣災害管理資訊系統的發展現況與展望 林峰田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資訊組召集人 摘要 災情的蒐集及研判工作是防救災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環。國科會於民國86年 推動「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之際,即將防救災資訊系統之建置列為主要 的工作之一。民國92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正式成立,資訊組 除了擔負基礎防災資料庫的建置以及相關資訊科技的研發外,並協助 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辦理「防救災資訊系統計畫細部規劃」,提供 技術建議,期能提昇我國防救災之能力。 本演講將回顧我國目前既有之防救災資訊系統、介紹防救災資訊系統架構、 相關的科技研發議題,以及應有的相關配套措施。 目前我國的防救災資訊系統包括了:(1)各級消防單位已經陸續建置的勤務 派遣、災情傳遞等資訊系統;(2) 台北市防災資訊網係支援救災作業的資訊 系統;(3)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緊急應變決策支援系統,可依據颱風 動向,預判土石流、淹水等災害潛勢地區,俾及早疏散居民; (4) 國家地震 中心的HAZ-Taiwan可進行地震災損的情境模擬及預判;(5)中央氣象局的氣象 預報系統、地震監測系統;(6)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之坡地網際網路地理 資訊系統,提供土石流潛勢溪流及崩塌地資訊;(7)經濟部水利署的網站則 提供了河川及水庫水位、旱災、地層下陷等資訊;(8)經濟部地質調查所之 國土地質資料整合查詢系統則提供斷層及各種地質資料。 雖然如上所述,已有許多機關建置了防救災資訊系統,但是他們之間的資訊 整合工作仍有待努力。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正規劃中的「防救災資訊系統」 將在網路共通平台上,以開放式資訊系統之觀念,結合地理資訊系統、全球 定位系統、個人數位助理、無線及衛星通訊等技術,建構能有效支援防救災 作業的資訊系統。除了系統的建置和技術的研發外,人員的訓練、演習、 宣導、觀摩、經驗交流,以及國際合作等配套措施,亦應加強。 -- 在演講中有提到潛勢分析圖是否應該開放的問題,首先影響最大的就是當地 的房地價或是保險費,因為潛勢分析圖只是個防救災的參考資料,而非災難 機率的評估,若是被不當解讀則容易造成對民眾財產的侵害。因此開放與否 已讓各縣市政府自行決定,但沒有任何單位敢公佈這些資料。 再者,近年來往往重大損失的災難都超乎於防災單位的預料,或者往往因為 人為疏失而造成重大損失,因此天災保險當然是未來保障民眾生命財產的重要 制度,不過一旦環境的惡化造成天災發生頻率大增,我相信除了保費會非常 高之外,也可能面臨沒有保險公司願意承保的窘境。 在討論時我詢問了一個問題,是有關於生命管線的急難救助是否有納入防災 體系,這邊的生命管線包含瓦斯管路、水管、電氣設備等容易在天災來臨後 無法持續供應的基本需求,往往又是災民在惡劣環境中賴以維生的設施。我 的想法是這些供應單位是否也應該加入這樣的防災資訊平台,確保政府單位 在第一時間就能清楚了解災民的需求。比如將已有感應器的基本設施的狀態 同步連線提供給防災單位。 不過林教授回答時很明白的指出這部份的責任是屬於地方防災單位的業務, 因此在構建防災資訊平台時不需要考慮。 換言之,災害發生時的細節都是國家防災中心無法顧慮的,而主要是負責 提供即時的資訊及趨勢分析供中央單位決策,實際上的癥結點:地方防災 體系運轉不順,依舊還是沒有解決之道。其實台灣的涵蓋面積也不是很大 ,光是緊急救援的工作卻已分了兩層,而且互有杆挌。若是所有防災單位 逕由中央單位接管,提供格式互通的情資,則應該會是較有效的方式。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161.23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