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Geogra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文轉載自http://tw.news.yahoo.com/041113/15/15mjb.html 【聯合新聞網 記者鍾蓮芳/報導】   國際期刊自然雜誌(Nature) 7月號曾報導世界珊瑚礁的生態危機,指地球珊瑚礁已 走向滅亡之路;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學者、中研院副研究員陳昭倫昨天說,台灣的珊瑚礁 也同樣面臨「滅亡」的命運。   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今天將舉行「第10屆珊瑚礁生物研討會」,發表2004年台灣珊瑚 礁總體檢報告。根據體檢報告,雖然部分被破壞的珊瑚礁已呈現「復育的榮景」,海底生 態從「黑白」變「彩色」,但是,由於台灣周邊海域珊瑚礁的生態鏈已出現變化,這些榮 景可能只是「短暫」的美麗。   根據自然雜誌的報導,海底美麗繽紛的珊瑚礁通常會伴隨色彩鮮艷的珊瑚礁魚群如鯛 等;因此,當海底珊瑚礁死亡,不只失去色彩,連魚群也都會不見。因此,珊瑚礁生態鏈 ,通常是先出現功能族群、藻類、吸引吃藻類的魚群、珊瑚礁成長、出現珊瑚礁魚群;一 旦這個生態鏈的一環出現變數,珊瑚礁也沒有辦法完全復育。   台灣周邊海域中,這種珊瑚礁生態的破壞正在發生。   以1992年綠島南方海域的希臘(新聞、網站、商品)籍畢卡索貨輪沈船事件為例,海難 除造成重大傷亡,也重創海底珊瑚礁,12年過去了,由於海底殘骸仍未清除,成為海底的 「外來物種」,每次海潮擾動,都造成殘骸浮動,好不容易長在殘骸上的珊瑚,就一再被 刮除,無法長久附著,這片被破壞的珊瑚礁,復育遙遙無期。   而台灣重要的海底珊瑚礁區墾丁(新聞、網站、商品)龍坑海底, 3年多前希臘籍阿瑪 斯油輪沈沒,對海底珊瑚礁生態的衝擊,更是如此。海底油輪殘骸只清除了五分之一不到 ,學會派員潛入海底拍照,在輪船殘骸底下,看不到「生跡」。   由於該區的海域,本來海蝕、風浪都大,海底的擾動劇烈,屬於生態復育難度高的區 域,如果環保(新聞、網站)署不打算清除海底油輪殘骸,再過兩個12年,都不會出現新生 的珊瑚礁。   中華珊瑚礁學會理事長、中研院研究員謝明修說,台灣周遭海域幾乎每兩年都會發生 沈船事件,每有沈船都是對海底生態、特別是珊瑚礁的嚴重破壞。   除了海拋物這種「海底外來物種」對珊瑚礁生態的衝擊,農政單位積極推動「箱網漁 業」,更可以說是珊瑚礁生態的殺手,台灣從九孔、鰻魚到海鱺,箱網養殖除了破壞海底 、使海域微生物大增、助長海藻生態,更使珊瑚礁的生態失衡,走向滅亡。   學者認為,追求海底珊瑚礁生態的「永續發展」,不能以部分被破壞的海底珊瑚礁生 態成功復育的「短暫美麗」為傲,而是應該認清事實──我們給了珊瑚礁什麼樣的生存空 間? -- 被詛咒的天使折了雙翼 墜落在最深的夜 守候著最真的愛戀 看不到現在未來 能擁有的 只有破碎的過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246.7